正文 第2章 畢竟東流去(1)(2 / 3)

想著這些往事,鍾揚的心一陣陣苦澀。他恨過呂莎,發誓忘掉呂莎,可是怎麼也忘不掉,初戀是那麼使人魂牽夢繞。也正因此,鍾揚直到二十八歲還沒結婚。他把人生第一杯濃鬱的感情之酒壓在心底,決心在寫作上去拚搏一番。江邊巧遇呂莎,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鍾揚的心中又蕩起了感情的波瀾。他不知呂莎婚後的生活怎麼樣,更不知呂莎已經離婚,便試探地說:“呂莎,分別後你生活得好嗎?”

呂莎那秀麗的杏眼閃過一絲憂傷,淡淡地說:“我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了,以後就專心致誌地讀書。”

“那你……”鍾揚把下麵的話咽回去了,婉轉地說,“生活總是有坎坷。”

呂莎那細細的柳眉微微一顫,目光在鍾揚臉上停留了幾秒鍾,然後問:“鍾揚,你結婚了嗎?”

“沒有,”鍾揚淡淡一笑說,“好姑娘不會欣賞一個挖煤工人。”

呂莎盯住鍾揚的眼睛說:“你還在生我的氣?”

“你誤會了,”鍾揚坦誠地說,“我講的是真心話,人不是生活在真空裏,必然要受到各種社會觀念的束縛。”

月兒悄悄滑出了雲層,江堤上有了涼意,呂莎看看表說:“不早了,我們回去吧。”

鍾揚點點頭說:“好的,不過我還想說兩句。”

“那你就說吧。”呂莎心中蕩過一股暖流。

鍾揚目光含情地說:“年輕人犯錯誤,上帝也會原諒他。可是我們現在已經不年輕了,不能再重蹈曆史的覆轍。”

呂莎嫣然一笑說:“那就不犯錯誤啊。”

大學生活拉開了序幕,盡管晚了十年,但鍾揚還是感到新奇、激動、興奮。他下決心要在學習上出類拔萃,把損失的時間奪回來。他們中文專業班有五十多個學生,平均年齡三十歲,大都是經曆了十年動亂再步入校門的。雖然大家都有一定的社會閱曆,比較成熟,但在學習上競爭還是很激烈的,有著年輕人的好勝心理。尤其是寫作課,老師布置一篇作文,大家就像競賽一樣寫得那麼認真,有人甚至通宵達旦在教室裏做文章。

那次上寫作課,吳家華老師說:“我們講過散文,對散文的立意、構思、布局和寫作技巧都作了分析,這次要求大家以《秋光剪影》為題寫一篇散文,希望同學們認真撰寫,寫得好寫得美,優秀文章我負責推薦到《大江》雜誌發表。”他兼《大江》雜誌編委,對這一屆學生的寫作實力很欣賞。

為寫好《秋光剪影》,鍾揚和程小帆到江城圖書館奮戰了一天,才拿出了初稿。鍾揚寫了五千字,程小帆寫了三千字,他們互相交換看稿,並提出了修改意見。鍾揚寫的是插隊姚村山鄉的秋光剪影,程小帆寫的是家鄉獲港的菊展。尤其是鍾揚,他把自己對山村的感情完全融入了文章之中,寫得很動人。

作文評講課,吳家華老師讀了鍾揚、程小帆和劉誌賢三個人的作文,簡評說:“這三位同學的文章各有特點,鍾揚的文筆老練,對山鄉秋天的景色描繪得很逼真,隻是格調似乎低沉了一點,好在結尾那漫山遍野火紅的高粱像燃燒的希望,透出了亮色;程小帆文筆清新優美,對千姿百態的菊展寫得文采斐然,而且透過菊展還能給人許多聯想;劉誌賢的水鄉秋光也寫得頗有特色,貧困的青草湖在勞動人民的努力下,正在逐漸改變。這三篇文章我都要推薦到《大江》編輯部去,為了加深對散文的理解,下麵想請同學們結合三篇文章自由發言討論。”

在吳家華老師朗讀作文時,班長湯玉強的心就怦怦跳動,他喜歡出風頭,虛榮心又強,多麼希望他的作文能得到吳老師的讚賞,從而被當作範文在全班朗讀。可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落空,所以他對鍾揚、程小帆充滿了嫉妒。

徐曼麗是班上最年輕的女生,才二十歲,與老大哥老大姐相比,她多少有點天真爛漫。但是她性情直爽,屬於當代開放型女性。班上除了呂莎,在女生中就算她比較有才氣了,她和呂莎的作文也都曾被吳老師當作範文朗讀過。她對鍾揚暗自欽佩,認為他是不可多得的才華橫溢的人才。吳老師一讓自由發言,她便首先站起來說:“我認為鍾揚的《秋光剪影》並不低調,他寫出了特定年代下農村的真實,不是說真實是文學的生命嗎?尤其是散文,全靠真情實感打動人,結尾那漫山遍野火紅的高粱,既是一種呼喚,也是一種抗爭,象征著人民大眾對‘四人幫’倒行逆施的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