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徽州古道上,一代又一代徽商的足跡是那麼的坎坷,然而又是那麼的執著,他們像駱駝一樣吃苦耐勞,堅韌不拔……
一、一個銅板出外謀生
鮑誌道出門時,沒有盤纏,家人替他跟別人借錢,無奈一天轉下來,沒有一點收獲。看著身無分文的小誌道,母親便從箱櫃的底層拿出一直珍藏著的他嬰兒時的穿戴,將他小時候虎頭帽上鑲嵌著的那枚“康熙通寶”銅錢取下,放到誌道的手心裏,語重心長地說:“兒啊,這可是我們家僅剩的一文銅錢了。今天給了你,以後咱家的興旺就要看你了啊!”鮑誌道眼含熱淚,撲通一聲跪到地上,抱著娘的腿,哽咽著說:“娘,誌道聽明白了!誌道此番外出創業,不幹出一點成績決不回徽州。”說完他珍重地將這一枚銅錢收在了內衣夾層的口袋裏。他下定決心絕不讓母親失望。他想到母親身體不好,弟弟又在讀書,感到身上的擔子很沉很沉……
鮑誌道幾乎是一路乞討去的江西鄱陽,路上的辛苦自是不必說了,但不論多辛苦,鮑誌道都沒有動用那一文錢。到鄱陽後,鮑誌道由族人介紹到商鋪做學徒。店鋪裏,他的個頭最小,活卻最多。小學徒是上不了櫃台的,鮑誌道隻好忙裏抽空,一有機會,就往櫃台跑,看掌櫃和夥計們算賬。晚上自己在油燈下反複練習,一把算盤短短半年就被他撥爛了。
也是湊巧,年前一天,貨鋪裏的夥計們好幾個都外出要賬去了,正逢年頭歲尾一年中生意最忙的時候,掌櫃實在忙不過來了,向鮑誌道抱怨道:“老板怎麼安排人的,這麼忙,會算賬的都派出去了,就留你這麼個啥都不會的小鬼。”沒想到鮑誌道向掌櫃叫道:“誰說我不會,你讓我來。”說完就來到櫃台收銀結賬記賬,有模有樣,絲毫不亂。
就這樣,掌櫃的一聲抱怨讓鮑誌道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從打雜夥計坐上了櫃台夥計,一般人坐上這個位置得用兩年時間。打雜夥計是沒有工錢的,但櫃台夥計每個月就能有一兩銀子的工錢了。
二十歲時,鮑誌道又一次來到揚州。此時他身上隻帶了一個銅板,以前當櫃台夥計掙的錢都留給家裏了。一個銅板如何在這繁華的揚州立足呢?在商場上曆練了幾年的他已是胸有成竹。他用那一個銅板買了一隻毛筆蘸著清水在石板上寫字,他的小楷寫得很好,相信會有人欣賞的。
日影西斜時,大鹽商吳尊德路過此地看到寫字的鮑誌道,便問管家王秉賢是怎麼回事。王秉賢說:“這個年輕人小楷寫得不錯,大概是想露一手吧。”吳尊德沉思片刻說:“你拿一把算盤讓他試一下。”王秉賢拿著算盤對鮑誌道說:“年輕人,你的毛筆字寫得還可以,不知算盤打得如何?”鮑誌道微微一笑說:“那我就試試吧。”他接過算盤劈裏啪啦打得飛快,圍觀的人都看呆了。
王秉賢回到吳尊德身邊說:“算盤也打得不錯,看來這個年輕人是有兩下子。”吳尊德已是心中有數,點點頭說:“我知道了。”然後帶著王秉賢走了。
吳尊德走了,有一個人卻沒走,他就是開豆腐店的徐老頭。徐老頭夫婦隻有一個女兒,名叫招弟,被老兩口慣壞了,在家什麼事也不做,所以徐老頭急需一個幫手,幫忙記賬和磨豆腐。他走上前對鮑誌道說:“年輕人,如果你不嫌棄的話,我想請你到我豆腐店當賬房,你看可好?”
鮑誌道一看徐老頭人很老實,就說:“老伯,我願意。”
徐老頭高興地說:“好,那就跟我走吧。”
鮑誌道到徐老頭家後,起早摸黑,挑水磨豆腐,從不偷懶,而且還幫著徐老頭把生意越做越好。
徐老頭的女兒徐招弟看中了這個年輕英俊的小夥子,多次挑逗他,可是鮑誌道不為所動。
年輕能幹,不貪財不好色,揚州人對鮑誌道的這些好評漸漸傳到了大鹽商吳尊德的耳朵裏。
二、別出心裁的考試
大鹽商吳尊德招聘賬房的告示一貼出,門口便人頭攢動,眾多應聘者踴躍報名。這是多麼誘人的職位啊,要知道吳尊德是揚州赫赫有名的大鹽商,實力雄厚呀。
鮑誌道看到招聘告示後,當然也報了名,他埋藏在心底的誌向肯定不是做一輩子豆腐,別人能在商場上叱吒風雲,他為什麼不能呢?
徐老頭得知鮑誌道想走,十分惋惜地說:“誌道,我知道我這個小店是留不住你的,可是我們家招弟喜歡你呀,你就不能為她想一想嗎?”
鮑誌道說:“徐老伯,我隻是去應聘考試一下,想檢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不一定就會走的。”
徐老伯歎口氣說:“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沒有辦法呀。”
招聘賬房的考場就設在吳記鹽行正廳裏,每張桌子上放著算盤和紙,還有一碗水點心。吳尊德氣宇軒昂地對那些應聘者說:“我吳記鹽行這次招聘賬房,全憑真才實學,絕不搞歪門邪道。每個考生麵前有十道題,答完後,再把那碗點心吃掉,就算完成了考試。明天再到這裏來等候通知。”說完他就轉身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