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江融:現任聯合國攝影家協會主席、聯合國中文處譯審。擁有雙碩士學位的他,擅長攝影、文學創作,多次在世界各地舉辦攝影展,並發表多部散文作品,受到廣泛好評。
戰地及新聞攝影所麵臨的挑戰
身為聯合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的江融,在近期的講座中發表觀點,綜合闡述了當下攝影所麵臨的各個挑戰。在聯合國工作的他,以一種國際的視角和內心的關懷來看待新聞戰地攝影在今天的價值和意義,並以此文來形成他的基本觀點。
無國界醫師創始人伯納。庫什納曾見證過世界許多國家的屠殺,所以他曾講過這麼一句話,“如果沒有照片,屠殺就不存在”。照片,尤其是紀實攝影照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能促進社會變革。
“?”實際上,應當是“在因特網和數碼技術時代,?”首先,我想從本。拉登被擊斃後的照片是否應公布這件事談起。當時至少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本。拉登被打死的現場照片應當公布,因為隻有通過公布這張照片,大家才能感覺到“9.11”事件已畫上一個句號;還一種看法認為,我們並沒有看到希特勒死亡的照片,但我們相信二戰已結束。最後,盡管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辦公廳主任都建議他要公布這張照片,奧巴馬最後經過考慮,還是決定不公布。他不公布的理由,主要是擔心可能會引起更多的暴力,並擔心這張照片會被支持本。拉登基地組織的人用為宣傳工具。從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不僅是一個政治決定的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關於攝影的問題,至少還有很多人相信眼見為實,要看到這張照片才相信本。拉登已經死亡。
攝影術從1839年誕生以來,當時正好是歐洲實證主義盛行,就是要根據經驗或者根據證據才能論證一個事實。當時,人們認為照片能準確表達鏡頭所能看到的東西,認為攝影是最忠實和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因此,攝影曾經被認為是完全客觀的,在科學、時事、探礦和犯罪等方麵成為無懈可擊的證據。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二戰結束左右,人們一直相信照片是可以作為客觀的證據。
法國無國界醫師創始人伯納。庫什納曾見證過世界許多國家的屠殺,所以他曾講過這麼一句話,“如果沒有照片,屠殺就不存在”。的確,我們今天如果沒有南京大屠殺的照片,日本軍國主義者就會否認發生過南京大屠殺;如果我們今天沒有看見這張德國人殘殺猶太人的畫麵,也許我們就無法非常有說服力地證明,德國人曾殺害無數的猶太人;因此,照片,尤其是紀實攝影照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能促進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