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攝影是否仍然有力量(2)(1 / 1)

1.路易斯·海因的攝影作品《童工》,1908年,海因成為美國童工委員會(National Child Labor Committee,NCLC)的攝影師。到了1910年代,他記錄了很多有關童工艱苦生活的記錄,並以此支援美國童工委員會,向政府申訴童工的問題。

這張照片是美國著名紀實攝影家路易斯·海因拍攝的,他曾主修社會學,後來利用相機作為工具,在上個世紀初,係統記錄了美國各地的童工;這張照片看上去非常簡單,但是從用光、構圖、取景來看,是一張非常好的環境肖像。海因的這一係列關於童工的照片,促使美國國會通過了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因此紀實攝影能促進社會變革,也就是說,攝影曾經是非常有力量的。

2.攝影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作為曆史的證據。德國納粹對猶太人慘絕人寰的屠殺,書上與電影中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描述,但不管是書上的描寫,還是電影的再現,都不及真實照片來的震撼。

3.路透社攝影記者拍攝了以色列轟炸黎巴嫩的一幅照片,當時記者覺得它的煙霧不夠濃,就用ps手段把它加重了,這個煙被重複了四次,隨後它被一個猶太人發現了,在網絡上披露出來,後來該記者被路透社解雇了。現在照片做假很容易,被發現的幾率也很大。

我們現在新聞攝影處在一個公信力下降的危機狀態,如何應對新聞報道攝影的危機和挑戰,我覺得主要挑戰有三方麵,第一個挑戰是公信力下降對新聞報道攝影的修改調整隻能是最低程度,不能夠過度調整,否則可以說是作假。我們任何一個人,尤其是新聞報道攝影師在修改照片時要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如果你修改這張照片,誰能從中獲益?是對讀者和觀眾有利?還是對自己、被攝對象或新聞媒體有利?正確的答案是很顯然的,如果對讀者和觀眾不利,那就不應當做。

第二個問題是,我是否願意將我修改照片這個事情告訴讀者和觀眾?如果你不願意告訴他們,那請你不要做。這兩個問題基本上能夠作為自律的準繩。

黑星圖片社(Black Star)曾經是世界5大圖片社之一,已故黑星圖片社總裁霍華德。查普尼克寫過一本書,名叫《真實不需要修飾》,他在書中指出,最重要的還是要堅守新聞報道攝影必須真實的底線。

我也要強調指出,新聞報道攝影是絕對不能修改,在此前提下,我們要不斷地去挖掘故事和題材,並采用新的方式去報道地球上所發生各種緊迫的問題,這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所以新聞報道攝影不存在死亡問題,正如徠卡相機和膠卷出現後,曾經對新聞報道攝影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數碼相機和網絡,以及光場相機和雲端技術的出現,不僅給新聞報道攝影帶來挑戰,同時也帶來各種機會和可能。現在最關鍵的是要看報道的故事是否重要、感人,方式是否新穎、有效。

如果我們能夠應對各種挑戰,今後的新聞報道攝影會比傳統的新聞報道攝影更加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