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防治經痛有妙方(1 / 3)

一.積極預防

預防:婦女由於經、帶、胎、產的特殊生理現象,易於導致病邪的侵害而發生痛經。所以素日注意個人衛生保健,是預防痛經的有效措施。

(1)學習掌握月經衛生知識:月經的來臨,是女子進入青春期的標誌,然而有些女青年由於對月經出血現象缺乏了解,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懼、緊張與害羞等心理變化。這些不良的心理變化過度持久的刺激,則易造成氣機紊亂,血行不暢而誘發痛經。因而女青年多學習一些有關的生理衛生知識,解除對月經產生的誤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變化,是預防痛經的首要問題。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2)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就是說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飲食、起居、勞逸等要有節製並科學安排,方不致生病。婦女由於特殊的生理現象,在生活與起居、勞作方麵必須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規律。不宜過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濕之地,不宜過勞或過逸等,尤其是月經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劇烈運動和過度精神刺激等。

(3)積極做好五期衛生保健:五期衛生保健是指婦女月經期、妊娠期、產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衛生保健。在這五個時期,婦女抗禦病邪的能力降低,易於導致病邪的侵害而發病。認真做好五期衛生保健,對於預防痛經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一些繼發性痛經患者,往往是由於五期衛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在這五期,無論是個人衛生,還是飲食起居,情誌調養,勞動鍛煉等,都要恪守一定的保護措施,方不致引起婦女病,從而保證身體健康。

(4)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經常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減少和防止疾病的發生。如漢代醫學家華佗就早已認識到體育鍛煉能促進血脈流通,關節流利,氣機調暢,可防治疾病,從而創立了"五禽戲",供世人健身運用。婦女經常地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對於預防和治療月經期腹痛也是有好處的。

(5)積極進行婦科病的診治:積極正確地檢查和治療婦科病,是預防痛經的一項重要措施。首先月經期應盡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及各種手術。若行放環、通液術,以及婦科檢查等,均應在月經幹淨後3~7天內進行,這樣可防止細菌上行感染。再則在行剖腹產、子宮切開術時,縫合肌層,縫線不要穿過子宮內膜,避免造成子宮內膜異位。關鍵是發現患有婦科病疾,要做到積極治療,以祛除引起痛經的隱患。

總之,預防痛經,要從月經初潮之前開始積極進行,直至絕經之後方可避免痛經的發生。特別是中年婦女,不要錯誤地認為自己沒有痛經病就放鬆警惕,這一階段多是繼發性痛經的高發病階段,必須注意個人衛生,正確采取預防措施,倘若發生痛經病後就要積極進行檢查和治療,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二.受用治療妙方

1:看喜劇放鬆大腦

當我們全神貫注於影片時,體內產生大量內啡肽,能切斷疼痛信號,暫時止痛; 一旦感到愉悅,身體更釋放出多巴胺,活化腦細胞膜發揮止痛功效。

2:學眼鏡蛇運動

能強化腹肌及承受子宮收縮時的疼痛,有緩和的功效。能避免血流過速,舒解腹部不適。

3:保暖自己

通過喝熱水、多穿衣服等方法加熱身體,能擴張血管、加快血流、對抗子宮平滑肌收縮,進而減輕疼痛。

4:保持頭低臀高姿勢

痛經時跪在床上、抬高臀部,保持這種頭低臀高的姿勢能改善子宮的後傾位置,方便經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減輕疼痛和腰背不適症狀。

5:慢慢爬行

可減緩子宮收縮時的疼痛,放鬆腹部的肌肉。通過慢慢爬行,可練習呼吸,以舒緩痛經。

6:多吃素

研究發現,蔬菜、豆類等低脂肪飲食,可改變體內調節性激素的結合球蛋白,進而減少引發痛經的物質合成。特別是大豆,富含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抑製痛經的效果最為顯著。

如果您正受痛經折磨,不如試試這幾個治痛經妙方,當然,如果您的痛經很劇烈難以忍受或者還伴有發高燒,又或者經血中出現塊狀物等症狀時,靠這些不花錢的治痛經妙方是不能解決的,應該趕緊看醫生。

專家為廣大女性朋友推出以下8條方法助您緩解痛經:

方法一:服用維生素

許多病人在每天攝取適量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之後,很少發生經痛。所以建議服用綜合維生素及礦物質,最好是含鈣並且劑量低的,一天可服用數次。

方法二:補充礦物質

鈣、鉀及鎂礦物質,也是能幫助緩解經痛。專家發現,服用鈣質的女性,比未服用的少經痛。鎂也很重要,因為它能幫助身體有效地吸收鈣。不妨在月經前及期間,增加鈣及鎂的攝取量。

方法三:少食含咖啡因的食物

咖啡、茶、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會使你神經緊張,可能促成月經期間的不適,咖啡所含的油脂也人刺激小腸。

方法四:禁酒

假使你在月經期間容易出現水腫,那麼喝酒將加重此問題。不要使用解尿劑;許多女性認為利尿劑能減輕月經的腫脹不適,其實,利尿劑會將重要的礦物質連同水分一同排出體外,所以應該減少攝取鹽及酒精等會使水分滯留體內的物質。

方法五:保持溫暖

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循環,並鬆弛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骨盆部位,應多喝熱水,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袋或熱水袋,一次數分鍾,或用艾條炙小腹,這個方法對緩解痛經是相當有效的。

方法六:作運動

尤其在月經來潮前夕,多走路或從事其他適度的運動,將使你在月經期間較舒服。

方法七:練習瑜伽操

練瑜伽也有緩和痛經的作用,如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

方法八:服用止痛藥

當痛經開始時,用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止痛藥,效果好的止痛藥會在20分鍾-30分鍾後起效,並持續12小時不會疼痛。但這個方法對身體多少有點傷害,若是疼的可以忍受,建議還是不要采用。

家庭自我按摩治療。具體方法如下:

1.按摩小腹(增加小腹腔內髒血運,促進小腹內微循環,具有止痛調經的作用)位置:肚臍至外生殖器之間的小腹部,兩側以左右髂前上棘為界限。按摩方法:雙手相疊置於小腹中間,緊壓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頻率進行,直至小腹內有熱感為宜。共操作5分鍾。

2.斜擦小腹兩側(具有疏肝理氣,止痛調經的作用)位置:兩側肋弓下緣至髂骨之間的側小腹。按摩方法:雙手置於側小腹,從後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動,要方向一致,以摩熱為度。共操作5分鍾。

3.點揉子宮(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位置: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鍾,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4.揉太衝(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一切婦科疾病)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撚右太衝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撚左太衝穴1分鍾。

5.按揉三陰交(具有交通心腎,引火下行的作用,對所有婦科疾病疼痛均有緩解作用)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按摩方法:用一側手拇指指腹揉撚對側三陰交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撚左太衝穴1分鍾。 自我按摩對痛經的治療,一般多主張在經前5~7天開始治療,月經來潮後停止,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施手法治療。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療須在經前當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如手法得當,可使經期提前1~2天,隨著經血排出,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 如果上麵所說的兩種方法,痛經來臨前一起使用的話,效果更加明顯。

這兩個方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優點:那就是花錢少少,效果好好。 總之痛經患者在治療中,要注重自我保健,經期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忌食生冷食品;情緒穩定,精神愉悅;膳食合理平衡;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適度參加運動鍛煉,但忌幹重活及劇烈運動。做到以上幾點,有利減少痛經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