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像,何以識之?①明明暗暗,惟時何為?

陰陽三合,何本何化?②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惟茲何功,孰初作之?

斡維焉係?天極焉加?

八柱何當?東南何虧?③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隅隈多有,誰知其數?④天何所遝?十二焉分?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出自湯穀,次於蒙汜;⑤自明及晦,所行幾裏?

夜光何德,死則又育?

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⑥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⑦伯強何處?惠氣安在?⑧何闔而晦?何開而明?

角宿未旦,曜靈安藏?

[注釋]①馮翼:充滿。②陰陽:古人認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陰陽可化生萬物。但必須與天結合,萬物才能形、神、生理具備。③八柱:古時認為天由八柱支撐著。④隅隈:指地的邊角彎曲之處。⑤湯穀:即"暘穀"。神話傳說中日出之處。蒙汜:神話傳說中太陽止息之處。⑥顧菟:神話傳說月亮中有一種動物叫"顧菟",古人多認為是兔子。⑦女岐:神話傳說中的神女。⑧伯強:王逸注說:"伯強,大厲疫鬼也,所至傷人。"不任汨鴻,師何以尚之?

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①順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腹鯀,夫何以變化?

纂就前緒,遂成考功;何續初繼業,而厥謀不同?②洪泉極深,何以之?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應龍何畫?河海何曆?③鯀何所營?禹何所成?

康回馮怒,地何故以東南傾?④九州安錯?川穀何洿?

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東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順橢,其衍幾何?

昆侖縣圃,其凥安在?⑤增城九重,其高幾裏?⑥四方之門,其誰從焉?

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⑦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焉有虯龍,負熊以遊?

雄虺九首,倏忽焉在?⑧何所不死?長人何守?⑨靡萍九衢,枲華安居?

一蛇吞象,厥大何如?⑩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鯪魚何所?鬿堆焉處?⑾羿焉日?烏焉解羽?⑿[注釋]①鴟龜:神話傳說中的像貓頭鷹的龜。②續初繼業:鯀初治水,禹繼續之,所以說是"續初繼業"。③應龍:傳說中的一種有翼的飛龍。禹治水時,應龍以尾畫地,禹隨其所畫治水入海。④馮怒:大怒。⑤昆侖:神話傳說中的西方神山,是神仙居住之地。⑥增城:傳說昆侖山中有九重層城。⑦羲和:神話傳說中給太陽駕車的神,常以之代指太陽。⑧雄虺:一種有劇毒的大蛇。⑨不死:不死之國。古代傳說中有不死之國,其民長壽不死。長人:指古代傳說中的防風氏,身長三丈,守衛封、禺二山。⑩一蛇吞象:神話傳說謂南方有一種靈蛇能吞象,三年後才吐出骨頭。⑾鯪魚:即陵魚,人魚。《山海經.海內北經》說:"陵魚人麵,人手,魚身,在海中。"鬿堆:即鬿雀。《山海經.東山經》說:北海旁之北號之山有鳥名鬿雀,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食人。⑿羿:神話傳說中射日的英雄。據說堯時有十日並出,草木皆死,羿仰射其九而留其一。

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四方;①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台桑?②閔妃匹合,厥身是繼;胡維嗜不同味,而快朝飽?

啟代益作後,卒然離孽;何啟惟憂,而能拘是達?

皆歸射,而無害厥躬;何後益作革,而禹播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