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強明白,飽受人畜飲水困難的群眾,做夢都想早一天打下一口井,告別靠天飲水之苦,能吃上潔淨的自來水。但以前大都因為找不到水源或沒有資金而隻好望天興歎。此時此刻,在鄭永強看來,當地群眾那一雙雙渴盼甘露的眼睛裏閃爍的淚花和對他充滿信任的眼神,就是對他最嚴峻的考驗和最大的信任。於是,鄭永強心急如焚,立即於1998年開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召集來縣水利、電力等部門的領導專題商量解決辦法。在這次會上,鄭永強充滿感情地發出誓言:“我們一定要力爭在三至五年內,把群眾吃水問題解決好!”
隨後,鄭永強便馬不停蹄地帶領水利部門負責人到處奔波,跑項目,爭資金,在全縣範圍內啟動了大規模的人畜飲水工程。
並動員群眾根據各村組的實際情況,能打井的地方就打井,宜建站的地方就建站。經過他的頑強拚搏、不懈努力,僅到當年年底,全縣就一共新打機井13眼,修抽水站6座。
“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是黨中央發出的動員令。時任縣委書記的鄭永強,抓住這一難得曆史機遇,帶領全縣幹部群眾戰晴天、搶雨天,共建成生態林7000畝,建成花椒、柿子等雜果林54000畝,總治理麵積達125.29平方公裏,治理水土流失39.78平方公裏。由於他的大膽決策和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全縣森林覆蓋率一下子由“八五”期間的24%提高到了28%。同時,他還根據永壽縣“一梁九溝九塬”的地貌特征,本著以治理水土流失為目的,以生態建設為重點,以山川秀美為目標,以科技為依托,以政策為動力的原則,及時組織技術人員製定了《永壽縣山川秀美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工程、中德合作造林工程、渭北黃土幹塬農業綜合開發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等重點項目,還大規模開展了以造林綠化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使山川秀美建設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累計造林15.9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3.95萬畝,飛播造林2萬畝,四旁植樹478萬株,綠化道路241公裏,全縣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製,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對永壽縣農業、農村經濟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由於該縣在這一方麵取得的突出成績,永壽縣也先後獲得全國“三北”。
防護林建設先進單位、科教興林省級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縣林業局還先後獲得了1999年度全國社會造林工程項目研究與實施工作二等獎和2000年度全國社會造林工程項目研究與實施工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