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善臘
《綠是青山,紅是生活》一書出版,源自《中國老區建設》雜誌社社長漆誌恒先生一篇文章 《紅的曆史,綠的青山》的啟發。當然漆誌恒先生的文章 視角是弘揚老區革命傳統,關注老區人民生活。《綠是青山,紅是生活》則是通過散文形式講述新一代企業家在老區尋夢、創業的感人故事,希望展示老區人民新生活,展示老區優美的生態環境。
我將想法說給《芳草》雜誌主編劉醒龍先生以及劉益善、李魯平、哨兵等幾位,得到大家的支持。劉醒龍先生還表示,該書出版事宜將由《芳草》雜誌負責承擔,使我非常感動。
記得1990年初春,我作為市委工作組成員,在黃陂老區石門官田村駐隊三個多月,大別山人民樸實感情、艱辛生活、負重耕耘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100多天駐隊,我往返於官田和武漢城區,為石門經濟發展、官田小學、官田改水工程做些協調服務工作。當然也留下了些許遺憾,就是當時的扶貧工作更多還是“輸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區貧窮落後麵貌。《幸福的草原之歌》一文的主人公吳建順感歎:“過去每年回家過年都會帶一兩萬現金,專門給那些日子過不下去的家庭,但是這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他幫助了一部分鄉親,可是不能徹底改變家鄉貧瘠的麵貌。
沒想到22年後我開始走上了扶貧工作新崗位。2012年大年初一,我到醫院看望市委老書記李梅芳同誌。梅芳老書記將武漢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的擔子托付給我。我既為老書記情係老區、奉獻老區的精神所感動,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兩年多時間,我走訪了全市22個老區鄉鎮,切身感受到武漢老區得益於大城市經濟的輻射,開始呈現生機勃勃的發展景象。
武漢老區巨變的轉折點是一批有眼光、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參與老區建設,實現了由過去的“輸血”到增強“造血”功能的轉變,這也是武漢老區持續健康發展的源泉。據統計,武漢老區從2005年市委、市政府啟動“百企聯百村”活動以來,已有300多家企業參與老區開發建設。《花竹園裏的太陽》、《十裏桂花編織的夢想》、《追夢甜美,圓夢甜美》、《小蜜蜂改變的世界》、《創業鳳凰寨》、《夏雲的蘑菇傳奇》、《夢想開花的聲音》、《機聲隆隆隆幸福來》、《雪孕江南》等文章 客觀記錄了這批企業家艱苦創業、建設老區的事跡,從一個側麵也展現了武漢老區近10年所經曆的巨大變革。正如《綠滿高峰》一文所記載的:“當年光禿禿的黃山崗,已經花團錦簇,數十種花卉苗木生機勃勃。高峰村迎來了巨大的變化,家家戶戶有苗木,滿壟滿畈盡春色,昔日的窮山村變成如今的‘綠色銀行’。”
值得讚賞的是,武漢老區開發充分體現了“因地製宜、發揮優勢、尊重規律、實現多贏”的原則。最為典型的是,黃陂區一批回鄉企業家充分發揮黃陂北部山區紅色旅遊、綠色旅遊資源優勢,先後開發了武漢抗戰第一村、木蘭天池、木蘭草原、雲霧山、清涼寨、錦裏溝、映像桃源、知青歲月等知名旅遊景點。黃陂區委書記胡洪春高興地告訴我,今年“五一”期間,到黃陂來旅遊的人數已超過100萬。旅遊帶動了老區經濟繁榮,也帶動了老區人民致富。曾經貧窮落後的黃陂北部山區,現已成為武漢新興的旅遊景區,武漢重要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