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與經濟發展不平衡性一樣,我國各地廣播電台的發展還很不均衡。一些省級電台的廣告經營水平還很低,個別落後者的廣告收入僅及北京電台的1%。很多城市電台廣告收入在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各個廣播媒介廣告的經營和發展狀態參差不齊。這些廣播媒介發展滯後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經營觀念落後和“體製創新”不夠。
4.4.2“廣播”變“窄播”的經營走向
傳統廣播概念的理解“廣播”就是要麵向廣大受眾廣泛播出,其目的是追求受眾群的無限大。隨著各個地區頻率數量增多,尤其是市場細分的出現,廣播正在走向窄播。所謂窄播即專向播出,追求特定受眾群的穩定性。對廣播本身而言,要抓住那些對廣播有偏好並有收聽可能的人群,充分調動廣播手段,以廣播特有的傳播方式,變一般性聽眾為有效聽眾。對某個廣播頻道、某個時段、某個節目而言,要有明確的受眾對象,要抓住廣播聽眾中的某類特定群體,根據其喜好、要求,確立頻道定位,設計節目內容,使頻道及節目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吸引並穩定某一類聽眾。無論是一家廣播電台,還是其中的某一頻率、節目,都必須針對聽眾的不同需求,就資源如何配置,做出符合廣播產業規律的明確選擇。
首先,按“窄播”原則利用頻率資源。“頻率定位不清楚,節目質量不佳,聽眾滿意度低”是國內許多經濟台、文藝台的普遍現象。根據廣播受眾的構成和廣播廣告市場的情況,按“窄播”原則確立各頻率定位,合理配置全台的頻率資源才能準確滿足特定群體的需要。以廣州人民廣播電台為例,FM96.2兆赫第一套節目“廣州調頻廣播”為綜合節目,FM102.7兆赫第二套節目為“廣州金曲廣播”,AM1098千赫第三套節目為“經濟環保廣播”。就單個頻率來說,節目定位專一必然造成受眾人數相對減少。但對整個電台來說,就形成了由不同層次組成的較廣泛的受眾,達到對電台整體而言的“廣播”。其次,按“窄播”原則分解和強化節目資源。以廣東人民廣播電台為例,在下轄的珠江經濟台、衛星廣播、音樂之聲、城市之聲、交通之聲、健康之聲、教育之聲、股市廣播8個係列台的節目的配置、節目設計和定位上,強化節目的異質化,突出專業特色,尤其是粵語播音,“既整合出了資源,又打造了群體合力”。從而,實現“窄播”受眾群體的效率最大化。再次,按“窄播”原則挖掘受眾資源。2003年我國第一個“農村廣播頻率”在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建立,標誌著中國二元製社會結構人群中的農村人群有了細分化專業頻率。其“戲曲、評書和農業信息”是最受歡迎的節目。兩年播出實踐證明該“窄播”資源的開發是正確的。由此可見,各個廣播電台從“窄播”出發,可以挖掘、擴大更多的新的專業受眾資源。從而實現廣告傳播效率最大化。總之,“窄播”是手段,“廣播”才是目的。在廣播頻率資源相對寬鬆,受眾需求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隻有順應時代的變化,通過頻道的“窄播”,才能實現電台整體性的“廣播”。當然,其“窄播”成功的深層的原因應該是“廣播媒體自身的分眾特性適應了市場分化趨勢的需求”,以產生窄播“低成本針對性強的溝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