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你可能需要遊說政府以確保相關法規的適時出台,為此要向他們展示你的技術如何有助於解決當前的環保問題。聘請一位擁有政治人脈的人士擔任非執行董事很有必要,他可以影響到那些參與環保立法的政客們。在這方麵,加州人有著深刻的理解:當地的BloomBox“能源服務器”(energyserver)公司聘請了前美國國務卿科林·鮑威爾(ColinPowell)加入董事會;在他們的產品發布會上,除了能見到穀歌和沃爾瑪的高層,還能看到加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

該公司的產品能夠在價格上被顧客接受的主要原因在於,購買時可以享受到誘人的“綠色”補貼,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補貼比例分別為20%和30%,而這些刺激措施有助於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如今,BloomBox的客戶已經包括了沃爾瑪、穀歌和電子港灣(eBay)等大公司。

最後,格雷厄姆給出的總結性建議是:任何處於發展早期階段的公司,都務必使每一位員工具有強烈的緊迫感,因為市場留給我們的時間往往比想象(或期望)的短暫。各種事物瞬息萬變,我們所麵對的目標也並非靜止的,因此企業很容易錯過轉瞬即逝的市場機會。

來自海外企業的思考

阿維夫循環再生工業公司(AvivRecyclingIndustries)是一家以色列公司,他們在全國範圍建立起廢塑料瓶的回收和循環係統,將再生的原材料出售給本國、北美、歐洲的包裝、紡織和其他行業。該公司的總經理烏茲·科爾伯曼(UziKelberman)談到:

清潔技術與其他行業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與新的法律法規、補貼政策及短期趨勢有著密切關係。大多數清潔技術創舉的驅動力都是新的,而非成熟的法規或趨勢。創業企業要研究如何將“獨特的銷售主張”(USPs)發展成長期業務,而不僅僅是短期的權宜之計。有很多企業,其創辦的動機是基於短期補貼或政府支持所形成的競爭優勢,一旦這些政策取消了,市場優勢也就蕩然無存。同樣的道理,新趨勢也難以成為持久的經濟優勢。我認為,企業的長期成功在於創造出真正“獨特的銷售主張”,並使之形成清晰明確的經濟優勢,這是任何行業都共通的商道。

埃瑞·布裏仕(ArieBrish)是清潔技術谘詢公司cxo360的創始人,該公司位於得克薩斯的奧斯汀。此前,他還擔任過一家高科技通訊企業的CEO。他所分享的觀點是:

清潔技術行業的發展情況讓我想起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com”時代,那時互聯網還是一個新的產業。許多技術被從常規的高科技行業移植到清潔技術領域,但人們忽略了一個事實,企業的關鍵優勢往往並不在於技術。傳統行業通常很保守,不願意嚐試全新的事物,他們寧願追隨而不是引領趨勢,隻有當其他知名企業已經率先采用並取得成功後,他們才願意效仿。巨大的資金投入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即使一家創業企業開發出能夠降低能耗的新部件,但要把它用在價值200~300萬美元的風力發電機上,沒有企業願意做這樣的嚐試。僅僅通過模擬測試,並不足以投入應用。

此外,清潔技術企業的融資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其他高科技行業,企業可以向風險投資融資;而清潔技術企業有時需要購買大麵積的土地,這樣的項目可能需要通過銀行融資。銀行和風險投資機構各自考慮的問題存在著很大差異。

由於清潔技術產業與政府的政策法規關聯性極高,而相關的補貼、資助和減稅政策則直接關係到經濟上的成敗,因此企業必須根據各國的不同情況做出經濟決策:在美國還有利可圖的事情,到了英國或德國也許就不劃算了。

概述

從專家們的觀點中不難看出,與其他行業的技術企業相比,清潔技術企業在很多方麵並無特殊之處:需要具備鮮明的技術優勢、準確定義的“獨特的銷售主張”,進而通過適合的商業模式使之成功。同樣清楚的是,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時間範圍內,清潔技術行業的經濟驅動力是不一樣的。企業想持久發展,不僅要應對市場的變化,還必須時刻關注法規政策的動態。顯然,為了使企業健康發展,你必須盡量減少行業特性所造成的內在風險,無論是在稅收刺激政策、資助還是補貼方麵。作為一家創業企業,也許有人會建議你,要從類似碳基金企業孵化器這樣的項目中,盡可能多地爭取商業或技術上的資助與扶持。但我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是非需要它們不可,那不如依靠自己。

萊斯利·安妮·魯本斯特恩是LAR谘詢公司的創始人,該公司與早期階段的“技術導向”或“創新導向”的企業合作,幫助他們將產品打入英國、歐洲和美國的市場。萊斯利同時還協助這些企業做好融資準備,以爭取風險投資和政府資助。此外,她還撰寫企業指導書籍,並經常發表相關的商業評論。在此之前,萊斯利創辦並運作了以色列首家技術企業孵化器,該孵化器最初是作為公益機構成立的,後來實現了私有化。在她離開後不久,該機構成為首個在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孵化器。迄今為止,在英國和以色列,她總計領導過3個技術企業孵化器或創新中心。萊斯利擁有管理學碩士和醫學碩士學位,同時還是一名在軍隊中受過訓練的電氣工程師。

更多信息請訪問www.larconsultancy.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