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洪學智恢複工作後,再次出任總後勤部部長。重新回到20多年前的工作崗位上,他感到部隊各方麵情況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就廢寢忘食地學習、研究,了解掌握情況,熟悉部隊。他敏銳地意識到,世界新軍事革命初露端倪。當時爆發的幾次局部戰爭,都證明後勤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為迎接新形勢對後勤工作的挑戰,洪學智組織領導總後黨委和機關認真研究我軍後勤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後勤工作的特點和規律。1980年4月,他在全軍後勤部長座談會上提出了“加強後勤戰鬥化建設”的新時期後勤工作指導思想。他反複闡述:後勤工作必須堅持平戰結合,在戰時不僅要組織供應保障,還要組織防衛作戰。因為現代戰爭的突發性、破壞性和立體性,使前後方的界線很難分清,後方往往成為敵人首先要打擊的軍事目標。沒有強有力的後方防衛作戰能力,就很難完成各項保障任務。必須在戰鬥中保障,在保障中戰鬥。中央軍委充分肯定了他的意見,認為這一思想體現了時代要求,把握住了現代戰爭後勤保障的特點和規律,應該作為全軍後勤工作的指導思想。鄧小平同誌主持軍委工作後提出,軍隊要忍耐,軍隊建設要服從國家建設的大局,並作出了裁軍百萬的戰略決策。這一時期,我軍後勤建設出現了人員減少、經費不足與現代戰爭對後勤的依賴增大、要求提高的突出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洪學智在組織有關人員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召開全軍後勤工作會議,集思廣益,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在後勤係統叫響了“錢少要把事情辦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的口號。要求全軍後勤人員以主動進取的精神,抓住工作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點,追求高效益。他和總後其他領導一起,本著“量力而行,統籌規劃,保證重點,適當安排”的原則,研究製定了五項措施:一是發揚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二是對國防費的分配進行重大調整,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刀刃上;三是組織各級後勤積極挖掘潛力,充分利用庫存積壓物資供給部隊;四是堅持軍民兼容,把軍隊部分基礎設施建設寓於國家經濟建設之中;五是積極發展農副業生產,努力提高基層官兵生活水平。當時,我們濟南軍區在東營沿海地帶有6萬餘畝生產用地,是軍區最大的農副業生產基地。山東省委主要領導幾次找我,想把這塊地要回去。洪學智知道後,一再叮囑我:這塊地千萬不能丟,現在國防費太少,部隊不搞農副業生產不行,要把農場和軍馬場搞好。按照洪學智的指示,我們加強管理,積極經營,使它成為濟南軍區重要的農副業產品供應基地,為保障部隊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當時物資短缺的情況下,為保證部隊官兵吃飽吃好,洪學智在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官兵的營養需求和部隊當時的保障能力,提出了部隊夥食每人每天要達到“斤半加四兩”的標準,即蔬菜一斤半,肉、魚禽蛋、油、豆製品各一兩。經過努力,全軍部隊很快都達到了這個標準。在當時困難的情況下,有效地保證了官兵的體能體力,為圓滿完成各項戰備訓練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1985年6月,我在赴濟南軍區上任前,與洪學智進行了一次長談,就軍隊建設方麵的一些問題交換了看法。他建議我到濟南軍區後,要關注後勤建設,農副業生產一定要搞好,農場隻種糧食不行,還要提倡多種經營,千萬不要因為精簡整編影響了生產,還要關心倉庫、場站等小散遠單位的文化生活。他希望我有什麼好的意見建議及時提供給他,有什麼困難和問題也及時反饋給他。後來,我留心觀察,總後勤部的一係列舉措非常切合部隊的實際,尤其是“斤半加四兩”的要求,受到基層指戰員的廣泛好評,認為總後首長了解基層官兵疾苦,幫助排憂解難,把工作做到了點子上。
1982年至1986年,洪學智領導全軍後勤係統開展了“大調查、大整頓、大建設”活動。這一舉措,意義重大,效果明顯,對我軍後勤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洪學智就任總後勤部部長不久,就向軍委和總後黨委提出:應該把後勤建設的重點放到基層,在全軍後勤係統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對後勤工作進行全麵整頓,以解決部隊實際困難為切入點,抓住弱點難點問題,一項一項地抓落實,逐步改變全軍後勤麵貌。軍委和總後黨委完全同意他的建議。1982年春節剛過,總後就抽調機關近半數幹部,組成10個調查組,由總後領導和二級部領導帶隊,分赴西藏、新疆、廣西、雲南、內蒙古和東北邊防部隊及東線、南線海島部隊調研,幫助解決基層部隊的實際問題。洪學智帶一個調查組到了問題最多、條件最艱苦的新疆方向。10個調查組在8個月的時間裏總行程20多萬公裏,找各類人員聽取意見1.6萬多人次,現場解決問題200多項。洪學智將調查情況進行彙總,向軍委領導彙報,並在彙報會上放了調查組現場拍攝的錄像。一看錄像,老帥們流淚了,沒想到我們的戰士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執勤。聶榮臻元帥給總後領導寫信:“謝謝你們做了一件大好事,組織這麼多幹部跋山涉水,了解基層部隊的情況……一定要設法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難。”洪學智和其他總後領導把解決邊海防緊迫問題的請示報告送到了軍委,軍委和鄧小平主席很快批示“同意”。按照軍委指示精神,總後及各大軍區的同誌將需要解決的問題逐島逐點逐個項目研究落實,形成了邊海防建設三年規劃。該規劃共實施工程項目21211個,使邊海防部隊的住房、供水、照明、交通、通信、醫療、生產、生活等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調查中提出的問題基本上都得到了解決。與此同時,總後勤部還組織全軍各級後勤部門相繼深入開展了對倉庫、營房、醫院和財務工作的大調查、大整頓、大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由洪學智提出並具體組織實施的這次大調查、大整頓、大建設,就其規模、範圍和解決問題的廣度和深度來說,在我軍後勤史上是空前的,不但對推動全軍後勤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對扭轉軍隊作風,起到了示範作用。由於受“文革”的影響,當時部隊中普遍存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等不正之風,對軍隊建設危害甚大。所以,軍委向全軍推廣了總後的經驗,要求各部隊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認真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濟南軍區黨委和機關,認真學習總後的經驗和做法,組織機關幹部深入部隊調研,了解基層的實際困難,研究解決的辦法,製定了《關於加強基層建設的決定》和《關於改進軍區領導機關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下大力解決做表麵文章、搞花架子、報喜不報憂、弄虛作假等歪風邪氣,努力打牢基層建設的根基。我們還分別召開了“老海島”、“老山溝”現場會,宣揚和表彰紮根邊防、無私奉獻的優秀官兵,大力弘揚“老海島”、“老山溝”精神,並要求後勤保障工作向海島、山溝傾斜,紮紮實實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贏得了廣大官兵的稱讚,受到了軍委和總部的表彰。
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
洪學智同誌在長達80年的革命生涯中,對黨忠心耿耿,對人民滿腔熱忱,經受了槍林彈雨和黨內政治鬥爭的嚴峻考驗,為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貢獻了畢生精力,實踐證明,他不愧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