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斤半加四兩”是利國利民利軍的科學決策(2 / 2)

“斤半加四兩”是部隊辦夥食的一項重大措施。體現了軍隊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高度政治覺悟,也體現了軍委首長對廣大官兵的關懷和愛護,得到了廣大官兵的熱烈擁護與支持。促進了廣大指戰員進一步搞好農副業生產和實現“斤半加四兩”的高度熱情和積極性。

僅1986年,全軍新辦千頭以上牧場5個,萬隻以上禽場58個,300畝以上魚蝦場23個。全年糧豆、蔬菜、肉類、食用油、禽魚蛋等的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2%~45%。另外,邊遠、高原、海島、嚴寒地區的基層和小分隊,也根據當地條件建起了蔬菜大棚,開展了養豬、養雞等生產活動。到1987年,全軍產糧豆10億斤,增長9.3%;蔬菜13億斤,增長4.6%;肉1.3億斤,增長17.5%;禽魚蛋1.3億斤,增長15%;海產品1100萬斤,增長49.3%;農場總收益2.8億元,增長14%。1988年軍產蔬菜14億斤、肉類1.5億斤、禽魚蛋1.58億斤。新的增長為全麵落實“斤半加四兩”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經1987年對200個一類灶連隊進行的調查,有65%的連隊完全實現、20%的連隊接近實現了“斤半加四兩”的標準。1988年調查156個一類灶連隊,1~9月份平均每日每人吃到蔬菜944克、肉107克、動植物油43克、禽魚蛋43克、豆製品97克。洪部長提出的兩三年內實現“斤半加四兩”的目標是較圓滿地實現了。戰士們反映:“有了‘斤半加四兩’,進了食堂樂悠悠,進了訓練場有勁頭。”

1990年有6名農場場長和1名海上養殖場長在軍內開展評優的基礎上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總後還下發了向全國農業勞動模範學習的通知,進一步激發了部隊搞好農副業生產的熱情。“斤半加四兩”不但促進了軍隊農副業生產的大發展,也減輕了國家和政府的負擔,支援了市場供應,是一項在新時期擁政愛民的實際行動。比如某師僅1989年統計,就為地方提供蔬菜40多萬斤,豬肉20多萬斤,禽魚蛋15萬斤。當地居民高興地說:“部隊不上市場買菜,等於給我們加了工資。”漳州市長說:“部隊駐在我們這裏,不跟老百姓搶菜籃子,反過來支援了我們,感謝你們。”

“斤半加四兩”在新的曆史時期,將部隊的農副業生產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既改善了部隊的生活,也保障了各項任務的完成和部隊戰鬥力的提高。不難看出,“斤半加四兩”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需要和可能緊密結合、顧全經濟建設大局的必要措施,是利國、利民、利軍的科學舉措,在新時期農副業生產發展道路上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王聚興,總後軍需部原部長、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