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若不是霍華德先生事前先坐下來仔細分析狀況,他們很難作出適當的決定,並且付諸實行。事實證明,他們當初的決定是對的。我們之間有許多人常常沒有像霍華德先生這麼做,在行動之前從來不坐下來仔細研究一下究竟是什麼在困擾著我們。相反,我們常常為問題而輾轉反側,一再拖延作決定的時間;或是我們沒有經過仔細研究,便在短時間內作出倉促決定。結果不但沒有使問題得到解決,反而使問題更加惡化。
霍華德先生的分析十分簡單,稍微動動腦筋誰都能作出這樣的分析,但是當事到臨頭的時候,又有幾個人顧得上分析一下當前的情況呢?他們往往認為時間緊迫,就馬上開始動手行動了。行動能力的確是成熟心靈的必備條件之一,但必須有知識和理解做基礎,才能避免毫無價值的草率行為。
慣於專心一誌,方能抱一守終
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一入社會就善於利用自己的精力,不讓它消耗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那麼就有成功的希望。
在這方麵,螞蟻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它們圍著一大顆食物,齊心協力地推著、拖著它前進,一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困難,要翻多少跟鬥,千辛萬苦才把一顆食物弄到家門口。螞蟻給我們最好的教益是:隻要不斷努力、持之以恒,就必定能得到好的結果。
明智的人最懂得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唯有如此方能實現目標;明智的人也善於依靠不屈不撓的意誌、百折不回的決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忍耐力,努力在生存競爭中去獲得勝利。
那些富有經驗的園丁往往習慣把樹木上許多能開花結果的枝條剪去,一般人往往覺得很可惜。但是,園丁們知道,為了使樹木能更快地茁壯成長,為了讓以後的果實結得更飽滿,就必須要忍痛將這些旁枝剪去。否則,若要保留這些枝條,那麼將來的總收成肯定要減少無數倍。
那些有經驗的花匠也習慣把許多快要綻開的花蕾剪去。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花蕾不是同樣可以開出美麗的花朵嗎?花匠們知道,剪去其中的大部分花蕾後,可以使所有的養分都集中在其餘的少數花蕾上。等到這少數花蕾綻開時,一定可以成為那種罕見、珍貴、碩大無比的奇葩。
做人就像培植花木一樣,青年朋友們與其把所有的精力消耗在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還不如看準一項適合自己的重要事業,集中所有精力,埋頭苦幹,全力以赴,肯定可以取得傑出的成績。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眾人歎服的領袖,成為一個才識過人、無人可及的人物,就一定要排除大腦中許多雜亂無緒的念頭。如果你想在一個重要的方麵取得偉大的成就,那麼就要大膽地舉起“剪刀”,把所有微不足道的、平凡無奇的、毫無把握的願望完全“剪去”,在一件重要的事情麵前,即便是那些已有眉目的事情,也必須忍痛“剪掉”。
無論是科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很多成功的人,他們在一生中能夠成就一個事業,其中都有一個重要的素質,就是:善於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善於專心致誌地做一件事情,善於專心致誌地進行每一時刻的研究、學習和努力。
拖延是一種習慣,行動也是一種習慣
拖延是一種習慣,行動也是一種習慣。不好的習慣要用好的習慣來代替。當你開始拖延的時候,一定是你的優先順序沒有排列對,因為你不知道這對你有多重要。
“現在”,是成功的象征詞。“明天”、“下星期”、“以後”、“某些時候”、“某天”是失敗的象征詞。許多很好的想法因為“我將來某一天開始”而成為泡影。我們應該“現在就開始,就在現在”。
一位大學生準備晚上7點開始學習。但因晚飯吃多了,所以決定看一會兒電視,結果看了一個小時,因為電視節目很精彩。晚上8點,他坐在桌前正準備看書,突然又想起來要跟朋友打一個電話,一聊又是40分鍾,原因是他很久沒跟他的朋友聯係了。接著他又被朋友拉去玩了1小時的乒乓球。結果,他滿頭大汗,又去洗了個澡。洗完澡,又覺得餓了,因為畢竟消耗了不少體力。
本來計劃挺好的一個晚上就這樣過去了。到了淩晨1點鍾,他打開了書,但又太累了,集中不了精神再看。最終,他還是去睡了。
他一直沒有能夠坐下來看書,因為他花的準備時間太長了。這種“過分做準備工作的人”不計其數。一些推銷員、經理、家庭主婦——他們在開始工作之前總是先聊天、削鉛筆、讀讀報、擦擦桌子、泡杯茶,然後再開始工作。
有一種方法可改掉這種習慣,即告訴自己:“我此時此刻已經一切就緒了,可以開始工作了。我拖延時間什麼也得不到,我要把‘準備’的時間和精力用於開始工作上去。”
想給朋友寫封信嗎?現在就寫。有什麼可以擴大業務的好想法嗎?現在就去嚐試。記住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忠告:“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做。”
很多人都喜歡拖延,而且大都有同樣的拖延習慣,即每當想要拖延的時候,就立刻把想法做轉換,轉換為沒有設定完成期限。
這就是拖延的根源,如果已經設定了期限,就不會拖延,而且,那個期限是一定要完成的,無法再更動的,這樣一來,就沒有拖延的借口。
仔細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遲早要做,為什麼要等一下再做?現在做完等一下可以休息,而且沒有了心理負擔,有什麼不好?現在休息,也許等一下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想想,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歡拖延的,現在就下定決心,將它改善。
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當你可以激發自己的行動力的時候,你會非常有衝勁,會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當事情不如意時,一定是你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當完成的速度不夠快的時候,一定是你使用的策略不對。
要當一個成功者,必須積極地努力,積極地奮鬥。成功者從來不拖延,也不會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動手去幹。他們忙忙碌碌盡其所能地幹了一天之後,第二天又接著去幹,不斷地努力、失敗,直至成功。
要記住這句老話:“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成功者一遇到問題就馬上動手去解決。他們不花費時間去發愁,因為發愁不能解決問題,隻會不斷地增加憂慮。當成功者開始集中力量行動時,立刻就興致勃勃、幹勁十足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你遇見過那種喜歡說“假若……我已經……”的人嗎?有些人總是喋喋不休地大談特談他以前錯過了什麼雲山霧雨的成功機會,或者正在“打算”將來幹什麼渺渺茫茫的事業。
失敗者總是考慮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所以總是因故拖延,總是順利不起來。
總是談論自己“可能已經辦成什麼事情”的人,不是進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隻是空談家。“實幹家”是這麼說的:假如說我的成功是在一夜之間得來的,那麼,這一夜乃是無比漫長的曆程。
不要等待“時來運轉”,也不要由於等不到而覺得惱火和委曲,要養成行動的習慣,凡事掌握其根源,必定會得到非常大的收獲和成效,不管你現在要做什麼事,請立刻行動吧。
猶豫陋習,是成功最危險的仇敵
人們做事的時候都希望把風險降到最低,事事求保險,這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有些時候,機會稍縱即逝,如果猶猶豫豫很可能錯失良機。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風險的,如果一味撿有把握的事情做,那麼你的人生永遠是碌碌無為的。
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這種優柔寡斷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會被別人所信賴。有些人簡直優柔寡斷到無可救藥的地步,他們不敢決定任何一件事情,不敢擔負起應負的責任。而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會怎樣——究竟是好是壞,是吉是凶。他們常常對自己的決斷產生懷疑,不敢相信他們自己能解決重要的事情。因為猶豫不決,很多人錯失了成功的大好機會。
所以,對成功來說,猶豫不決、優柔寡斷是一個最危險的仇敵,在它還沒有對你施加影響,破壞你的機會之前,你就應該立即把這樣的敵人置於死地。不要再猶豫,不要再思前想後,馬上作出決定,就在現在。要逼迫自己迅速作出決策,不要在選擇麵前無所適從。
當然,對於比較複雜的事情,在決斷之前必須從各方麵來加以權衡和考慮,但是一旦打定主意,就決不要再更改,不再留給自己後退的餘地。一旦決策,就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隻有這樣做,才能養成堅決果斷的習慣,既可以增強自己的自信,同時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賴。有了這種習慣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會作出錯誤的決策,但由此獲得的自信等種種卓越品質,足以彌補錯誤決策可能帶來的損失。
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表示影響他一生的最大教訓,發生在他六歲之時。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路經一棵大樹的時候,突然有什麼東西掉在他的頭上。他伸手一抓,原來是個鳥巢。他怕鳥糞弄髒了衣服,於是趕緊用手撥開。鳥巢掉在了地上,從裏麵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他很喜歡它,決定把它帶回去喂養,於是連鳥巢一起帶回了家。
王安回到家,走到門口,忽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裏養小動物。所以,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後,匆忙走進室內,請求媽媽的允許。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破例答應了兒子的請求。王安興奮地跑到門後,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一隻黑貓正在那裏意猶未盡地擦拭著嘴巴。王安為此傷心了好久。
這件事給了王安終身有益的教訓,他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隻要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絕不可優柔寡斷,必須馬上付諸行動。不能做決定的人,固然沒有做錯事的機會,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美國拉沙葉大學的一位業務員前去拜訪西部一小鎮上的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想把《推銷與商業管理》課程介紹給這位房地產商人。這位業務員到達房地產經紀人的辦公室時,發現他正在一架古老的打字機上打著一封信。這位業務員自我介紹一番,然後介紹所推銷的這個課程。
那位房地產商人顯然是聽得津津有味。然而,聽完之後,卻遲遲不作出決定。
這位業務員隻好單刀直入了:“你想參加這個課程吧,不是嗎?”
這位房地產商人以一種無精打采的聲音回答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想參加。”他說的是實話,因為像他這樣難以迅速作出決定的優柔寡斷的人有數百萬之多。
這位業務員站起身來,準備離開,但接著他說的這段話使房地產商人大吃一驚。
“我決定向你說一些你不喜歡聽的話,但這些話可能對你很有幫助。先看看你工作的辦公室,地板髒得驚人,牆壁上全是灰塵。你現在所使用的打字機看來好像是大洪水時代諾亞先生在方舟上所用過的。你的衣服又髒又破,你臉上的胡子也未刮幹淨,你的眼光告訴我你已經被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