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潛意識心理學——喚醒心靈的巨人,發掘成功的寶藏(1)(3 / 3)

美國學者約翰·麥克斯韋爾說,榜樣不僅是影響他人的主要因素,而且是唯一因素。

曾國藩說,模仿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跟成功人士學成功,跟失敗人士學失敗。要想成功,心中一定要有成功人士的形象,模仿是通往成功的捷徑。模仿成功人士,做成功人士所做的事,把成功人士的優秀品質根植到自己心中,那你一定會是一個成功人士。

1.曾國藩向聖人學習

曾國藩在中國曆史上是一位有影響的人物,在事業和個人修煉方麵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曾國藩的智慧是建立在學習前人基礎上的,他從自古以來有超凡道德才智的聖人、賢人中挑了33位,命兒子將每人畫像懸掛於廳堂,取名為《聖哲畫像記》,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

這33位聖人是: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軻、班固、司馬遷、左丘明、莊周、諸葛亮、陸贄、範仲淹、司馬光、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張載、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許慎、鄭玄、杜佑、馬端臨、顧炎武、泰惠田、姚鼎、王念孫。

心隨精英,與可師者為友。找一些聖哲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這確是一個學習成才的最佳方法。人生要想成功,心中一定要有成功人士的榜樣。

2.“你就是拿破侖轉世”

一個法國人,40多歲仍是一事無成,離婚、失業接連發生,人也變得古怪、易怒。一天,一個吉普賽人給他看手相,吉普賽人看後對他說:“你是一個偉人,很了不起!”

“什麼?”他大聲說,“我是一個偉人?你開什麼玩笑。我是一個窮光蛋!”

“不,”吉普賽人說,“你就是拿破侖轉世,你身上流的血,你的智慧,你的麵貌,都是拿破侖的呀,難道你沒有感覺到?”

“不會吧,”他說,“我離婚了,我失業了,我幾乎無家可歸。”“先生,”吉普賽人說:“那是過去的事了,5年後你將是法國最成功的人。”

這位法國人從此對拿破侖生產了濃厚興趣,找來有關拿破侖的書看,認真研究這位偉人,學習這位偉人,13年後成了法國的億萬富翁。

跟成功人士學成功,跟失敗人士學失敗。

如果看到一個優秀的人,你就挖掘他的優秀品質,根植到自己身上,你慢慢也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樹立一個成功人士作為偶像,下決心去學,就會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自我暗示引爆身心潛能

拿破侖·希爾博士在《心理創富法》一書裏麵認為,自我暗示是一種樹立正確財富觀念的好辦法,並且首次提出六個自我暗示的“黃金”步驟。

第一步,你要在心裏,確定希望擁有的財富數字。籠統地說“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錢”是沒有積極作用的,你必須確定你所要求財富的具體數額;

第二步,確確實實地決定,你將會付出什麼努力與代價去換取你所需要的錢——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這回事的;

第三步,規定一個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錢賺到手——沒有時間表,你的船永遠不會“泊岸”;

第四步,擬定一個實現你理想的可行性計劃,並馬上進行——你要習慣“行動”,不能夠再耽於“空想”;

第五步,將以上四點清楚地寫下——不可以單靠記憶,一定要記成白紙黑字;

第六步,不妨每天兩次,大聲朗誦你寫下的計劃的內容。一次在晚上就寢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後——當你朗誦的時候,你必須看到、感覺到和深信你已經擁有這些錢!

以上的幾個自我暗示步驟看似簡單,其實卻非常重要,所以希爾博士在書中反複叮嚀:

“對一些沒有接受過嚴格心靈鍛煉的人來說,以上六個步驟是‘行不通’的……請你先記住,將這些步驟傳下來的人不是沒有完善意識和致富勇氣的平庸之輩,而是一些世界上經濟和政治領域中頗為成功的傑出的人物。”

希爾博士的自我暗示步驟使我們深刻認識到自我暗示的重要性與激勵作用。因為,人們的意識會形成一種“心理導向效應”,即人的內心都會有一種強烈的接受外界暗示,通過語言、聲音的傳播媒介樹立形象的渴望。

所以,我們在心裏為自己描繪的形象,就決定了自己的未來,暗示往往是無法改變的,因為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成長。

我們常說“言必行”,意思是說話要有信用。其實這句話還有更深一層意思,就是語言有著非常明顯的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因為你所說的對你的行為已經產生了影響,因為“說”,也是一種心理強化。無論是說積極的話還是消極的話,它的影響都無法抹殺。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當痛苦萬分,無法排遣的時候,對其他人表述,痛苦就會減輕許多。當一個基督教徒內心有“罪惡”感而無法超脫時,采取的辦法就是向“主”懺悔——對主傾訴,以減輕罪惡感。

另外,當我們為某事“誇下海口”時,都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因為說出來了,就有壓力,就有動力,有個言行一致的信譽問題。這就是心理暗示。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個經常說消極話語的人,決不會積極向上;反之,積極奮進的人,說的話則多是積極的。

因此,經常用帶激勵色彩的自我暗示的話語提醒自己,便會使積極的心態融入自己的身心,並能長期保持,形成強大的心理力量,激勵自己前進。

積極的語言包括:

我是負責任的!

我是最優秀的!

我一定會成功!

好運即將降臨在我身上!

……

這樣的言詞,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可以有所不同,但目的卻一致,就是要提高自信,督促自己不斷前進。

你可以經常對著山水、曠野或在屋內高聲喊叫或不停地默誦,日久必見成效。不要把這當成形式主義,實際上形式達到一定的“量”,一定能引起“質”的變化。

著名的霍桑實驗表明,生產效率的高低除受一定外部因素的影響之外,在更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士氣的高低。人們經常通過一些特殊的方法,即用某種語言和行為來刺激人的心態,從而達到調節士氣的目的,用以糾正自己的行為。

提高自我價值需要不斷地用激勵暗示自己。心理學上激勵的含義,主要是指激發人的行為動因,使人具有一股內在的動力,而為期望目標作出努力的心理過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姆·詹姆斯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激勵暗示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1/5左右,而當他受到激勵暗示時,其能力可以發揮至4/5。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激勵後,所發揮的能力相當於激勵前的三至四倍。

著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說過:“世界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抱著希望而做成的。”人們基於對環境的認識,進而產生了價值感和期望,導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動機。但動機是否必定產生相應的行為,這將取決於目標的實踐可行性程度。

自我設限,會讓成功火種過早熄滅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稱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然後在跳蚤頭上罩一個玻璃罩,再讓它跳,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反複多次後,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接下來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後主動改變自己的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科學家於是把玻璃罩打開,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爬蚤”了。

跳蚤變成“爬蚤”,並非它已喪失了跳躍的能力,而是由於一次次受挫學乖了,習慣了,麻木了。最可悲之處就在於,實際上的玻璃罩已經不存在,它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玻璃罩已經罩在了它的潛意識裏,罩在了心靈上。行動的欲望和潛能被自己扼殺!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自我設限”。

年輕人就很容易自我設限。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幼年時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評、打擊和挫折,於是奮發向上的熱情、欲望被“自我設限”壓製封殺,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與激勵。既對失敗惶恐不安,又對失敗習以為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漸漸養成了懦弱、猶疑、狹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拚搏的精神麵貌。

這樣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隨波逐流,與生俱來的成功火種過早地熄滅。

成功是每一個人朝思暮想的美夢。這個夢與生命同在,至死方休。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生來就有“做偉人”的欲望。“做偉人”其實就是“成功”的集中表現。弗氏之後的一些心理學家經過研究,也得出一個相似的結論:不論民族、文化、曆史、家庭、性別和年齡,人天生就有愛受讚美、喜愛被尊重的強烈願望和傾向。這是“人”的共性。因此,可以這麼說,成功的渴求與生俱來——因為,成功是獲得讚美與尊重最有效的途徑。

正如美國的約翰·杜威所認為,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策力是“希望有重要性”。所以,追求成功是人類的一種精神需求上的本能。絕大多數人能堅韌不拔地走完人生曆程,就是因為成功的渴望始終存在。把它稱做信念也好,使命也好,責任也好,任務也好,總有期盼和牽掛,總有要完成的欲求。否則心有不甘,難以瞑目。成功意味著富足、健康、幸福、快樂、力量……在人類社會裏,這些東西總能獲得最多的尊重和讚美。人人追求成功。普天之下,貧富貴賤,有誰會站出來說,我不想成功,我不願成功?

成功始於心動,成於行動。要解除“自我設限”,關鍵在自己。西諺說得好:“上帝隻拯救能夠自救的人。”成功屬於願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確的方向和目的。你不願成功,誰拿你也沒辦法;你自己不行動,上帝也幫不了你。成功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蛋糕,數量有限,別人切了,你就沒有了。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關鍵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與別人的成敗毫無關係。隻有自己想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

洛克菲勒曾對兒子說:“西恩,我記得我曾對你說過你在現在這種年齡,務必做好的事情就是想好10年之後從事什麼工作,你對將來必須具有想象力。”

無論你現在處於什麼環境,你要在心裏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將來想成為什麼人?無論是否有人對你說過“這是不可能的”,這對你來說並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還有這樣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隻有一點,如果有一個人不同意這個說法,那這個人就應該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