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零關稅的效應分析(1 / 3)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零關稅的效應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劉妍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中國—東盟自貿區(China Plus ASEAN Free Trade Area,簡稱CAFTA)零關稅產生的理論效應和實證效應,在理論效應的基礎上實證分析CAFTA零關稅對企業進出口貿易帶來的收益,並提出了相應的見解。

【關鍵詞】 中國—東盟自貿區 零關稅 理論效應 實證效應

2010年涵蓋11個國家、19億消費者、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既是我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2013年經過三年的發展並成熟的“零關稅時代”,使中國對東盟10國93%以上產品實行零關稅,對東盟平均關稅從9.8%降到0.1%;同時,東盟6個老成員國對90%以上的中國產品實行零關稅,對中國平均關稅從12.8%降為0.6%,東盟4個新成員國將在2015年實現這一目標。

一、CAFTA零關稅相關概述

1、東盟自由貿易區(ASEAN Free Trade Area,簡稱AFTA)

1992年1月在新加坡舉行了由印尼、馬來西亞等東盟六國參加的東盟貿易部長會議,會議簽署了設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協議。設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目的在於增強東盟地區作為單一生產單位的競爭優勢;通過減少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期待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生產率和提升競爭力;加強東盟區域一體化和促進盟區內貿易與投資。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hina Plus ASEAN Free Trade Area,簡稱CAFTA)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成。CAFTA建成後,中國與東盟雙方約7000種商品享受零關稅待遇,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CAFTA實行對內自由貿易、對外統一關稅壁壘的區域經濟模式。

3、零關稅(Zero-tariff)

零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置的海關不向進出口國征收關稅。進出口貨物憑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書,在進口國可享受關稅減免,減免幅度低至5%,高至100%,即零關稅。CAFTA協議的零關稅機製是對原產於東盟的進口貨物實行比最惠國稅率更優惠的協定關稅稅率。

4、中國—東盟自貿區零關稅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2002—2010年):啟動並大幅下調關稅階段。2002年11月,中國與東盟十國簽署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東盟全麵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在2010年1月1日,中國對東盟93%產品的貿易關稅降為零。

第二階段(2011—2015年):全麵建成自由貿易區階段,即東盟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四國與中國貿易的絕大多數產品亦實現零關稅,與此同時,雙方實現更廣泛深入的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

第三階段(2016年之後):自由貿易區鞏固完善階段。

二、CAFTA零關稅的理論效應

1、CAFTA零關稅的短期效應

CAFTA零關稅時代的到來,在短期內所能產生的最直接和最大的效應體現在經濟方麵,尤其是中國和東盟雙邊貿易額的增長。由於零關稅實施,使得國內眾多產品的廠商向東盟國家外銷產品和進口所需產品,雙邊的貿易額快速增長。

2、CAFTA零關稅的長期效應

(1)零關稅受益區域範圍的擴張。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省分別與東盟的緬甸、老撾、越南接壤,邊境貿易盛行。因此,CAFTA零關稅效應最先到達雲南省和廣西省,兩省和東盟國家的貿易總值大幅度增加。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零關稅實施起,雲南和廣西的貿易總量增長迅速,並且與東盟相比有很大的順差。而CAFTA零關稅長期的施行,不僅使與東盟國家接壤的廣西、雲南兩省受利,也會帶動與東盟毗鄰的西南地區的發展,並且這種地域的效應會擴大,最終擴展到全國,推動中國經濟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