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利用內審的幾點思考
財經論壇
作者:馬傑 曲坊健
【摘要】 隨著內審部門的建立及完善,注冊會計師在執行中會越來越多地利用內部審計開展工作,而在利用內部審計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問題,本文對此提出了建議,旨在提高注冊會計師利用內審工作的效果。
【關鍵詞】 內部審計 外部審計 注冊會計師
一、內部審計的概念
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製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二、內審的職能
1、進行價值管理
內部審計人員從經濟、效率、效果三方麵關注公司的資源使用情況。
2、審計企業信息係統
通過內部審計判定公司信息係統能否為報表編製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否有有效的內控製度來降低錯報、漏報的風險。
3、開展項目審計
內部審計對具體特定項目進行審計,例如建立新的信息係統、開設新的生產加工區等。內部審計負責鑒定項目的目標能否實現,項目是否按計劃有效的運行,並從運行項目失敗教訓中總結經驗等。
4、進行內部財務審計
這是內部審計部門傳統上的主要工作領域,例行性地檢查編製財務報表的財務記錄與支持文件,以減少錯誤與舞弊事件的發生;對財務數據進行趨勢分析等。
5、開展經營審計
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對采購、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等經營部門開展經營審計,檢查與複核內部控製的有效性,提出可以進一步提高業績與改善管理的建議與對策。
三、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關係
1、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區別
(1)兩者的審計目標不同。內部審計主要是對內部控製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進行評價;注冊會計師審計主要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進行審計。
(2)兩者獨立性不同。內部審計為組織內部服務,接受總經理或董事會的領導,獨立性較弱;注冊會計師審計為需要可靠信息的第三方提供服務,不受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領導和製約,獨立性較強。
(3)兩者接受審計的自願程度不同。內部審計是代表總經理或董事會實施的組織內部監督,是內部控製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單位內部的組織必須接受內部審計人員的監督;注冊會計師審計是以獨立的第三方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委托人可自由選擇會計師事務所。
(4)兩者遵循的審計標準不同。內部審計人員遵循的是內部審計準則;而注冊會計師遵循的是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
(5)兩者審計的時間不同。內部審計通常對單位內部組織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審計,時間安排比較靈活;而注冊會計師審計通常是定期審計,每年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審計一次。
2、內部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聯係
(1)內部審計是單位內部控製的一部分。內部審計作為單位內部的經濟監督機構,雖然不參與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但要對各項經營管理活動是否達到預定目標,是否遵循了單位的規章製度等進行監督,屬於單位內部控製體係的一個組成部分。外部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時,要對內部控製製度進行測評,就必須了解內部審計的設置和工作情況。
(2)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內部審計在審計內容、審計方法等方麵都和外部審計有許多一致之處。例如,在進行財務審計時,兩者在方法上都要評價內控製度,檢查憑證、賬簿,核對賬表的一致性等。這就為外部審計利用內部審計工作的成果創造了條件。
(3)利用內部審計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審計效率,節約審計費用。外部審計人員在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評價以後,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減少現場測試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節約被審計單位的審計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