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子時養護膽經(2 / 2)

夜宵阻礙膽汁分泌吃夜宵會阻礙膽汁的分泌,而且會讓人發胖,對健康也有極大危害。很多人熬夜就會感到餓,肚子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響,要吃夜宵才行。這是因為體內生發的陽氣被消耗掉了,此時最重要的就是要養陽——睡覺養陽。人體隻有靜止不動,陽氣才不會受到消耗,才能慢慢生發起來。如果人們在睡前吃了夜宵,腸胃就必須增加工作量去消化食物。腸胃運動,就得靠陽氣的滋養,這樣剛剛生發起來的陽氣就會被消耗掉。膽為少陽脈,少陽之氣生發不起來,就會影響膽的功能。長此以往,膽經就會出問題,膽汁的分泌就會減少,而膽汁是消化脂肪的得力幹將,膽汁分泌不足,脂肪就會在體內沉積下來,人就會發胖。

膽經的日常鍛煉和養護——敲膽經敲膽經的作用活氣血,促膽汁分泌敲膽經可促進膽汁分泌,增加氣血。人體的能量來源於食物。人吃進去的食物,有一部分由膽汁分解成人體造血所需要的蛋白質。因此,如果膽汁分泌不足,則食物被分解成可供人體吸收的蛋白質就不夠,也就不能滿足人體造血所需的材料了。

調髒腑,理氣機敲膽經可以調理髒腑的氣機,人體是一個升降出入氣化運動的場所,肝氣通達,氣機調暢,則髒腑氣機升降有序,身體才能達到平衡,如果氣機不通暢,就會出現喜歡歎氣的情況,這是因為歎氣可以使氣暫時稍稍通暢一些。

增強抵抗力足少陽膽經是處於半表半裏的,邪氣侵犯人體往往會和正氣在半表半裏中進行抗爭,這時人就會感到忽冷忽熱。正氣強,就會把邪氣驅趕出去;如果正氣虛,邪氣就會長驅直入進入身體裏,從而使疾病加重。敲膽經可以增強抵抗力。

敲膽經的方法及作用方法:拍打膽經從臀部到膝關節這一段(大腿外側正中間的那條線)。手握空拳,用掌麵一側從臀部往下順著氣血的流向(從上往下)緩慢拍打,直到膝關節處。兩側都要拍打。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很厚,因此必須用力敲打,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作用:通過對膽經的敲打,起到通經活絡的效果。

按揉膽經穴位巧治小病陽陵泉穴——防治膽囊炎、膽石症陽陵泉穴在小腿的外側,具體位置在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它是膽經合穴,也是膽經氣血最旺盛之處,與膽的聯係最密切。有膽囊炎、膽石症的患者往往在這個穴位,或這個穴位下1寸位置的奇穴(膽囊穴)處有壓痛(按壓疼痛)或結節(皮膚下的小硬疙瘩)等異常反應。

研究表明,針刺陽陵泉穴可以使膽囊的收縮加強,膽管運動和排空能力增強,膽汁的流量明顯增多。按揉穴位可以起到與針刺相似的效果,所以每天按揉陽陵泉穴,加按膽囊穴,可疏利肝膽之氣,起到防治膽囊炎、膽石症的作用。

陽陵泉穴也叫作“筋會”,因為筋主持四肢和各個身體關節的運動,所以當身體的關節運動出現障礙時,比如偏癱、膝關節炎、肩周炎、腕踝關節扭傷等,一定要按揉這個穴位,可以疏通經絡,通利關節,促進機體的恢複。

光明穴——明亮眼睛,預防眼病光明穴在腓骨前緣,外踝尖直上5寸的位置。將外踝尖與窩橫紋間分成16份,外踝尖上第5份,腓骨的前緣即是。

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目,眼睛與肝密切相關,而肝與膽是相表裏的髒腑關係,所以膽經上的穴也可以治療眼病。

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說,“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此穴名正是來自於它的功效——可以使人眼睛明亮,恢複光明,才叫作光明穴。常按此穴,可使眼睛明亮,防治近視,消除眼疲勞,預防幹眼病和老年白內障等。

風池穴——清腦明目,防治頭痛風池穴在腦後,用大拇指與食指沿著後項部的兩條大筋(兩側斜方肌)外側緣的凹陷向上推,當推至凹陷的上端,與後腦勺(枕外粗隆)下緣相齊平的位置便是風池穴,是風邪容易侵襲的地方。因此,冬天要戴圍巾保護項部。

風池穴是疏散頭部風邪的要穴,可以輔助治療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竇炎、耳鳴等,尤其擅長治療各種類型的頭痛,平時按揉風池穴可以清頭明目,提高學習及工作效率。可以用兩手拇指的指腹在兩側風池穴同時按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