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補避寒,驅寒保暖有講究225大雪節氣的氣候變化降大雪甚至暴雪大雪節氣常在12月7日前後到來,在強冷空氣前沿冷暖空氣交鋒的地區會降大雪,甚至暴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雲“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之說。

最低溫度降到0℃以下大雪節氣表示這一時期降大雪的起始時間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大雪之後往往會有比較大的降水量,雪下得大而且降雪的範圍廣。大雪之後北方的氣溫普遍降到0℃以下,寒氣襲人,進入隆冬。

大雪節氣的人體反應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冬季早晨天氣寒冷,血管和神經受到刺激,交感神經興奮,血管收縮,從而增加了血液流動的阻力。一夜睡眠後,身體裏的水分減少,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使血壓升高。

人體熱能散失多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係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糖類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了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大雪節氣的養生原則進補前,先養脾胃中醫認為,大雪時節,積雪冰封,萬物閉藏,陽氣潛伏,是人體進補的大好時節,但應注意養宜適度、養勿過偏。古曰“秋冬養陰”,陽虛病人,冬季溫補陽氣的同時,也應注重養陰,補充人體的陰精。陰精的充沛,也有利於陽氣的生長。同時對冬不受補的人,要注意應在進補前先調理脾胃。隻有脾胃功能正常了,消化吸收功能才好。

寒冬保暖防疾病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複發或加重,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備好急救藥品。值得一提的是,南方此時正值季節轉換,晝夜溫差變化較大,是中風易發作的時節,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的中風高危人群,以及曾中風已愈的人群,都要時刻警惕中風。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煉,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要放鬆心情,防傷腎中醫認為,腎主前後二陰,腎藏精充於腦。大小便和神誌的相關改變,一定程度的驚恐,對人體有保護作用。因為當人體警覺時,可以避免機體遭到一些危險和傷害。但過度恐懼會傷及腎氣,使腎氣下陷。兒童二便失禁多見,成年人如無明顯腎虛而出現遺精、滑精等腎虧表現時,多與受到恐懼等因素相關。冬季的養神,主要是藏神,以使誌伏。寒冷的冬天,陽氣潛藏,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這也決定冬季養生重點在於“藏”。也就是人們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靜,要想辦法控製自己的精神活動。

食補以溫熱補益、養陽滋陰為主溫熱補益天氣越來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氣中選擇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來調節日常飲食,以此來達到強身健體和暖身禦寒的目的。可選擇羊肉、牛肉、雞肉、蝦仁、桂圓、紅棗等,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對於素體虛寒、陽氣不足者尤其有益。

養陽滋陰以達陰陽平衡元代忽思慧在《飲膳正要》中指出,冬氣寒,主張進熱食,並給予溫補陽氣類膳食。但同時還應以保陰潛陽為原則,為使“陰平陽秘”,防治上火,冬季宜配食鴨、鵝、藕、黑木耳等護陰之品,尤其是一些體弱多病、精氣虧損的中老年人,以求陰陽平衡。另外,每天還應補充水果,多吃柚子、蘋果等生津類水果,對抵禦冬季幹燥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