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雛鷹展翅(1 / 3)

莫斯科嗬,親愛的鄉土!

在我生命的燦爛的黎明,

我在你懷裏擲去了多少黃金的時刻,

不知道憂傷和不幸。

……

而我卻沒有犧牲性命為你複仇,

隻枉然充滿著憤怒的火!

《皇村回憶》(1815年)

皇村中學離皇宮很近,算是在天子腳下。皇村中學的學生本來就是為了未來的統治準備的,因此學生們在學習和頑皮之餘,一直十分關心皇室的情況,關心國家的命運。雖然他們不能離開學校,但是好久以來,他們已經感到一種不安了,來自戰爭的不安。在拿破侖勢如破竹的擴張行動中,龐大的俄羅斯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目標,一塊肥肉。雖然亞曆山大大帝和拿破侖締結了盟約,但是拿破侖為了達到目的並不在乎什麼合約。從聖彼得堡到莫斯科,從首都到外省,俄國人都戰戰兢兢地等待著戰爭。法國封鎖歐洲大陸打擊著俄國的貿易,華沙大公園的建立以及拿破侖再次在歐洲發動戰爭的消息都讓俄國人惶恐不安。1812年6月,法國軍隊越過了涅漫河,戰爭終於悄悄地爆發了。

那年年初,皇村中學的學生們就看見了開往邊境去的隊伍。輕騎兵整齊的隊伍,哥薩克騎兵冒著熱氣的戰馬,新兵連士兵滿臉的油汙……都在這些少年的眼前經過。同學們在柵欄後邊大聲呼叫著,鼓掌歡送這些保家衛國的將士。在他們幼小但滿是愛國熱情的胸膛中,各種軍事和政治新聞已經激起了豐富的想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偶像。在學校的圖書館裏,同學們爭相閱讀報紙,高聲朗讀戰況公報,剪貼將軍們的照片。他們在地圖上標出“反對天主的人”(指拿破侖)和他的軍隊的進展情況。在課堂上,老師們也不斷向大家講解前線的戰事進程。前線發生的任何事件都會在學生們中間引起巨大的反響,隻要局勢稍有好轉,孩子們對戰爭的恐懼就變成了對和平的希望。一天,同學們站在皇村中學的門口,向經過那裏的士兵們致敬,看那些大胡子彪形大漢畫著十字,祝福孩子們但卻不肯離開隊伍。他們哭啊,跳啊,被士兵的愛國精神深深感染著,激動著,都忘了上課的時間。當時正要上法語語法課,一氣之下,孩子們把法語書全扔在了凳子上或桌子底下。

1816年,保衛莫斯科的戰役開始了。拿破侖率領的聯軍個個勇猛,人人凶悍。然而在庫圖佐夫將軍指揮下,俄軍的士氣也很高。戰爭全麵鋪開,整整打了一夜,雙方的死傷都很嚴重,但似乎法軍死亡的人數更多一些。初戰表明,俄軍勝利有望。在聖彼得堡,舉行了莊重的慶賀儀式,人們既鳴禮炮又張燈結彩,皇村中學的同學們也是一片歡騰雀躍。

可是突然間,莫斯科的居民被組織大撤退,法軍占領了莫斯科。在此之前,從戰爭一開始,莫斯科居民們的愛國主義和犧牲精神就已經被喚起了。那位熱忱的羅斯托普欽省長讓人在大街上張貼了許多標語,上麵寫著“拿破侖已在途中被凍死……”“前進,耶穌的軍隊……”他一向反對處絕這個刑罰,但卻處死了一名叫維勒沙金的人,因為他曾揚言拿破侖在半年之內可以大獲全勝。省長不同意撤離莫斯科,隻允許“婦女和像婦女一樣的男人”撤離。他命令把辦公處轉移,打開了所有的監獄,向老百姓發放武器,抬著聖像在市內走來走去。這天,省長把東正教的大主教請到克林姆林宮前廣場上的一座祭壇前,主教當時病危得說不出話來。他的代理對聚集在廣場上的人們說:“主教想知道你們動搖了沒有?所有願意聽從主教的人,請跪下!”在場的人全都跪了下去。總指揮高聲說:“莫斯科的居民不會束手就擒!請把武器發給大家,莫斯科的存亡全靠你們了!”羅斯托普欽命令“所有的勇士們都站到三山旗下”,同敵人決一死戰。市民們情緒高昂,做好了保衛家園的準備。

然而畢竟麵對著拿破侖這樣的強大敵人,居民們的勇氣抵擋不了入侵者的鐵蹄。城中很快就一片混亂了,那些達官貴胄、小貴族、商人和公務人員隻要有車輛和馬匹就統統棄城出逃了。大路上,各種敗逃的車輛一輛接一輛。普希金的父母和叔父瓦西裏也在這個隊伍裏。

莫斯科變成了一片火海,一座廢墟。普希金在學校裏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失聲痛哭。那被大火燒毀的故園啊,那被糟蹋得不成樣子的街道,那冒著黑煙的房屋和柱子,還有那已成為灰燼的瓦西裏叔父的圖書館……童年的一切就這樣在戰爭的火焰中走遠了。他曾那樣喜歡法蘭西的文化、文學,而今,他也恨死了那個法蘭西小個子(拿破侖),在腦海中構思著一首又一首向往和平,向往勝利的反抗的詩篇。

在學校裏,小普希金和他的同學們也被拿破侖的所向無敵威脅著。學校領導考慮把學生們轉移到北方的某個城市去。這個計劃使孩子們十分興奮,勾起了他們的向往和想象。他們夢想著到北方的冰天雪地同敵人周旋,去同北極的白熊做伴。

還沒等學生們撤離,10月份,拿破侖軍隊在莫斯科燒、殺、搶掠一空後,突然撤了回去。法國軍隊被俄國軍隊折騰得精疲力竭,隻好放棄了這片荒涼而又神秘的遼闊大地。雖然拿破侖驍勇無比,但在俄羅斯這塊高寒的土地上他和他的軍隊卻都無法再堅持了。在漫漫撤退的路上,法國軍隊留下了1071具屍體。

聖誕節到了,俄國人幾年來第一次顯得輕鬆而且愉快,他們隆重地慶祝他們的國家從“20個國家的蹂躪下”得到解放。沙皇亞曆山大決定乘勝追擊,不僅要當俄國人民的解放者,還要當歐洲人民的解放者。他率軍繼續同法軍作戰,戰場移出了俄國,一步步向西移去。

4月13日,巴黎投降了,亞曆山大大帝取得了全麵勝利。莫斯科沸騰了,彼得堡也沸騰了,到處呈現出一派節日氣息。克裏姆林宮教堂的鍾聲從早響到晚,整整敲了3天,整座城市燈火輝煌。雖然幾個月前這裏被燒成了一片焦土,但歡樂氣氛卻十分濃厚,那是勝利的歡樂呀。

1814年7月27日,為慶祝亞曆山大一世返回俄國,皇太後發起舉辦了盛大的慶祝活動,皇村中學的學生也應邀參加。少年們站在一片布滿玫瑰花環的長廊上觀看慶祝勝利的文藝節目,更以崇敬的心情注視著得勝歸來的沙皇。在他們眼裏,亞曆山大一世成了“阿伽門農”,是歐洲的和平戰士,是無敵的英雄,他的身上閃爍著人類最光輝的尊嚴。

普希金看到從宮殿到樓閣之間,設了一座凱旋門,上麵寫了兩行字:“噢,你剛從戰場歸來,凱旋門對你似乎太狹窄。”他即興作了一幅漫畫:畫麵上的亞曆山大一世肥碩無比,正慢慢向凱旋門走來,凱旋門實在太窄了,他身後的將軍們氣急敗壞,幹脆用刀把凱旋門砍開來擴大它,好讓沙皇進來。

雖然敢於善意地嘲弄沙皇,普希金仍和全體同學一樣尊重他,熱愛他。因為他從敵人的鐵蹄下拯救了俄羅斯,也因為他為一個沉睡的俄羅斯帶來了新時代的光明。普希金為此充滿熱情地寫道:

歐洲低下蒼老的腦袋,

一起對著自由沙皇的膝蓋,

因為沙皇已解開了農奴的繩帶……

戰爭使俄羅斯覺醒,戰爭也塑造了一個個英才。在失敗與勝利、悲傷與激動的更迭中,少年才子的思想、感情漸漸地成熟起來了。普希金真切地體驗著愛國主義,愛國主義的情愫也在他的心中紮下了根基。

在這種愛國思想的激勵下,普希金像一隻雛鷹,不再滿足於零零碎碎地拚湊精神食糧,而要用自己漸豐的羽翼去創造了。他和同學們一起創辦手抄刊物。針對當時流行的用法語寫作的“法國病”,他開始用俄文寫詩,並且很快帶動起一批同學,興起了一股清爽的“俄國風”。也許是動蕩不安的時代滋育了一代天才的早熟;也許在國將不存時,每一個有頭腦的人都會對自己的前途感到不安;也許正是經曆了太多苦難,勝利的果實才分外香甜。反正,當俄羅斯在迎慶勝利之時,也正是普希金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之日。他運用俄語還沒有法語那樣駕輕就熟,但是那自己民族的語言已經足夠他傾瀉心中的激情了。他總是躲到屋裏最僻靜的角落,心中像被什麼鼓噪著,急得一個勁兒咬筆翎,接著便蹙緊眉頭,撅起嘴唇,一邊用火熱的眼光在自己寫出的東西上掃過,一邊在嘴裏嘟嘟嚷嚷地念著。就這樣,他寫出了皇村中學手抄本上最好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