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孟加拉:政黨衝突何成常態(1 / 1)

孟加拉:政黨衝突何成常態

觀察

作者:鄒珊

2月28日,孟加拉國一號“國際戰爭罪法庭”以多項反人類罪名為由,宣布判處伊斯蘭大會黨副主席侯賽因·薩義迪死刑。日前,“伊大黨”助理總書記與該黨另一領導人也因同樣罪名被分別判處了終身監禁和死刑。消息傳出後,伊大黨支持者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抗議狂潮。受此影響,正在該國訪問的印度總統穆克吉的下榻酒店附近也發生了爆炸事件。孟內政部長稱,政府已在全國範圍內增強了安保力度。

孟加拉曾是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7年印巴分治時被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歸屬印度,東部歸巴基斯坦,簡稱“東巴”。1971年3月,孟加拉人民聯盟宣布東巴獨立,成立孟加拉國。但獨立派立即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嚴酷鎮壓。當時,由於反對東巴獨立,伊大黨在支持巴基斯坦的同時犯下了屠殺平民、縱火、破壞公共財產等一係列罪行。孟國在獨立初期便有意審判戰爭罪犯,但出於多種原因,一直拖到現任政黨——人民聯盟上台後才得以進行。

近日,伊大黨舉行了約三天的全國總罷工,並在國內多個地區與警方爆發了激烈衝突,導致數十人死傷。伊大黨中央領袖表示,為了抗議政府的打擊和壓製,他們別無選擇。倫敦政經學院南亞社會政策學教授劉易斯(David Lewis)告訴本刊:“這起事件反映了孟加拉國內少數群體的宗教化政治視角,他們對於本國與巴基斯坦的分治始終抱憾。”“政黨衝突在孟加拉並不罕見,但沒有任何一次的規模與血腥程度能與此次相比。薩義迪的死刑判決給了伊大黨展現其黨派挑戰執政聯盟的組織能力的理由。”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南亞社會學教授西迪科(Alam Siddique)這樣告訴本刊。

對抗性政治已經成為孟加拉政黨政治的一大特點。該國為多黨製國家,國內黨派林立。2008年大選時,注冊黨派多達107個,其中39個參選。雖然1991年確立了民主製,但孟國政局一直由於各政黨不斷爆發激烈衝突而難以穩定。在所有黨派中,人民聯盟、民族主義黨、民族主義黨和伊斯蘭大會黨是較有影響的四大黨派。1991年之後,孟加拉政壇基本是人民聯盟和民族主義黨輪流執政,民族主義黨和伊大黨則分別與其結盟。政治衝突主要發生在這兩大政黨及盟黨之間。抵製議會的反對黨不僅從不與執政黨合作,還常常采取號召全國性罷工、阻斷交通要道、發起爆炸、暗殺等異常激進的手段與其對抗。

黨派繁多且彼此政見對立的情況在民主製國家並不罕見,為何唯有孟國政黨間的暴力衝突如此頻發?“孟加拉建國時間尚短,直到1990年推翻軍人政權後才建立民主製度,政治體係相對不穩。該國政黨尚不成熟,政黨內部缺乏責任感,基本組織結構中的民主成分也較弱。”劉易斯說,“在孟加拉國各個政黨間產生摩擦的,也不僅是政治意識形態或政策製定的差別,還有對國家精神核心的不同定位。”“現任執政黨——人民聯盟支持政治自由化與世俗化,它與反對自由化的伊斯蘭政黨——伊大黨和民族主義政黨間存在著巨大分歧。而曆史也證明:孟國執政黨通常不願與議會中的主要反對黨維係合作關係。”孟加拉達卡大學公共管理學教授穆哈巴特汗(Mohammad Mohabbat Khan)這樣告訴本刊。

但西迪科說:“孟加拉主要政黨間自該國獨立以來就一直采取對抗而非合作的模式,這使得該國政治與民主發展均處於停滯狀態。在人民聯盟和民族主義黨成為主要政黨後,對抗情況變得更加嚴重。事實上,這兩個黨派是孟國絕大部分政治衝突的發起者:他們的對立非常個人化,總理和反對黨主席視彼此為敵人,這種敵對和憎惡的狀態經常將重大政治問題的協商帶入僵局,他們很少在國家事務上達成一致。然而,雖然在公眾普遍印象中,人民聯盟支持印度,民族主義黨偏向巴基斯坦,但雙方其實在基本原則和綱領上並不存在太大的差別。比如這次的戰犯審判事件,民族主義黨起初並無鮮明立場,後來還是決定與其長期盟友——伊大黨靠攏。但是,整個國家卻因此而分化為支持與反對判決的兩極,更加重了政壇的不穩定性。”

3月10日,馬爾維納斯群島上的居民就馬島歸屬問題舉行全民公投

3月1日,孟加拉國首都達卡,一名不滿“戰犯”審判結果而參加抗議活動的伊大黨支持者被警察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