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站在誰立場上的公投?
觀察
作者:鄒珊
3月11日晚,英國和阿根廷間存在主權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公投結果揭曉,約99.8%的投票者支持繼續保留“馬島”作為英國海外屬地的政治地位。
馬島位於大西洋南端,西距阿根廷海岸線約500公裏,包括兩大主島及周圍200多座小島,目前處於英國管轄之下,97%的當地居民為英國後裔。與許多存在主權爭議的領土一樣,馬島也有著複雜的被殖民史。16世紀被發現後,英、法、西三國的旗幟曾先後亮相該島。1816年,阿根廷在擺脫西班牙統治時宣布了對馬島主權的繼承,但英國卻以該島為本國人最早發現為由,最終將兩大主島占為己有。為了顯示主權,英國還在島上設置了總督府及其他行政機構,並輸送移民。從此,馬島便淪為英國殖民地。
但阿根廷並未就此罷休。1982年,阿根廷軍人總統加爾鐵裏派兵占領了該島,引發了當年的英阿馬島之戰。但最終還是以阿軍投降、英軍重新占領群島為結果。戰後,英國加強了對馬島的控製,但在其後的31年中,阿方也始終密切關注著英國在該地區的活動。2003年,現任阿總統克裏斯蒂娜上台後,阿方對馬島的主權訴求更是前所未有的強烈。“阿根廷不斷增強的主權聲明是公投被發起的直接原因。”倫敦大學地理與地緣政治學者平克頓(Alasdair Pinkerton)這樣告訴本刊。
投票結果揭曉後,英方自然無異議,阿政府與該國專家卻嗤之以鼻,紛紛以國際法條款為依據質疑公投的合法性。“由本土居民參與的公投之所以有助於當地政治結構的確立,是因為‘民族自決權’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此權利規定,人民擁有在自己領土上進行自我管理的權力。但阿根廷的質疑點在於,參投居民的身份是否符合‘自決權’行使者的條件?”美國維拉諾瓦大學政治學教授古斯塔夫森(Lowell Gustafson)告訴本刊。“聯合國大會在多項決議中都曾對阿根廷的領土主權聲明表示同情。”劍橋大學國際法學博士、直布羅陀ISOLAS國際法律公司的特裏尼達(Jamie Trinidad)告訴本刊,“並且,決議將島民稱為‘全體居民’而非民族自決權中的‘人民’。阿根廷由此堅稱島民的身份為‘殖民者’,不能夠行使民族自決權,所以公投不具法律效應。”
而急於否認公投合法性的背後,是阿根廷對於英國“地緣政治陰謀”或將得逞的擔憂。2010年,對馬島石油資源覬覦已久的英國允許幾家公司在當地進行了勘探,其中一家聲稱已勘明海底至少蘊藏著4.5億桶原油。此外,馬島位於南大西洋,毗鄰南美洲和正在被各國爭奪的南極洲。部分阿方專家甚至認為,公投是英國向南極做戰略拓展的重要鋪墊。
但特裏尼達站在其英國立場,卻這樣告訴本刊記者:在此情況下討論法律效力其實偏離了公投的關鍵意義。他說:“若真以國際法律進行評斷,那麼馬島的關鍵問題在於:英國與阿根廷,究竟誰的領土主權聲明有效?但由於殖民史太過複雜,這個問題難以說清。可公投行為本身與國際法並無必要關係:這是馬島官方的內部行為,其目的是向世界傳遞信息,而非在國際法中生效。2002年,直布羅陀官方舉行過類似公投,詢問當地居民是否同意與英國和西班牙共享主權的提議。西班牙認定該公投不合法,但並未贏得多少國際支持。最後,在98%的居民投了反對票後,共享主權協議被撤銷了。這表明:此類公投的關鍵,在於產生政治影響力。”“公投的目的,是為了向國際社會清晰傳遞馬島公民的意願。”倫敦大學地理學教授多茨(Klaus Dodds)也向本刊指出,“他們通過公投展示了一個成熟且民主的社會,並期待拉美地區內外能夠尊重此次自由、公正的投票結果,也希望結果的有效性能逐漸得到承認。”
那麼,公投對於爭端解決的推動效應到底如何?“十分有限。”多茨說,“長遠看,它加強了有利於島民的公眾意見,這也許為包括‘走向獨立’等選項的未來公投創下了先例。但至少在15至20年中,我認為馬島還不敢挑戰與英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