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謀略一 客觀麵對(1 / 2)

要想鈞到魚,得問魚兒吃什麼

哈利·歐佛瑞在極具啟發性的《影響人類行為》一書中寫道:行為乃發自我們的基本欲望……不論在商場、家庭、學校或政治上。對那些自認為“說客”的人,有句話可以算是最好的建議:要首先引起別人的渴望。凡是能這麼做的人,他就能左右逢源,永不寂寞,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

明天,你也許有機會要求某人做某事。記住,在你開口之前,先停下來問你自己:“我怎樣才能讓他想去做這件事?”這一問題會讓我們不至於過分急躁,更不會隻為了自己的需要而做徒勞無益的囉嗦。

成功的人際關係在於你能捕捉對方觀點的能力;看一件事須兼顧你和對方的不同角度。

這是個十分簡單的道理。但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沒有把它放在心上,甚至可以說對它視而不見。

許多推銷人員每天踏破鐵鞋,疲憊沮喪,卻所獲不多。為什麼?因為他們心裏想的都是自己的需要。他們不知道你我並不想買什麼東西,如果想的話,也一定會自己出門。顧客總喜歡主動購買——而非被動購買。

但是仍然有許多銷售人員,終其一生不知道怎樣從顧客的角度去看事情。

歐文·楊是個著名的律師,也是美國有名的商業領袖。他說過:“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了解別人心裏想些什麼的人,永遠不用擔心未來。”

少指責,多傾聽

對方或許完全錯了,但他仍然不以為然。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自認為聰明的去指責他的過失。

中國有個聖人名叫老子,他說過一些話,也許對今日的許多讀者仍有益處: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穀之王,是因為懂得身處低下,方能成為百穀之王;聖人若想領導人民,必須謙卑服務;若想引導人民,必須跟隨其後。因此,聖人雖在上,而人民不覺其壓力;雖在前,而人民不覺有什麼傷害。

你或許已經意識到大多數人都會噦噦嗦嗦的說一大通道理來使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尤其是那些推銷員。其實,你不如讓對方暢所欲言,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事和與自己有關的問題一定比你知道得多,所以不如問他一些問題,讓他給你講述有關的一些事情。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見,你或許想阻止他,但最好不要這樣。當他人還有許多意見要發表的時候,他是不會注意你的。所以要忍耐一點,用一顆開放之心聽取他人講話,並誠懇鼓勵他完全發表自己的意見。

事實上,沒有人不喜歡對自己的成就誇誇其談。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當我們的朋友勝過我們時,他們獲得了一種自重感;但當我們勝過他們時,他們會產生一種自卑感,甚至引起猜忌與嫉妒。

最純粹的快樂,是我們從別人的困難中所得到的歡樂。是的,你有些朋友,恐怕從你的困難中比從你的勝利中得到的滿意更多。所以不要時時向他人誇大自己的成就,謙遜的人永遠是受歡迎的。

我們應當謙遜,因為你我都沒有什麼了不得的。你我都要逝去,過百年之後完全被人遺忘。生命過於短促,不要總是談論我們小小的成就,使人厭煩;反之,我們要鼓勵他們說話。

給自己合理定位

隻要我們以有機體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我們就擁有這個世界,然而世界的紛繁複雜千變萬化,的確讓我們應接不暇,甚至無從應付。從理論上說,我們足以坦然地去做每一件事,並與生命交融在一起,這就需要把生存意識定位在合理的、有意義的事情上。

相信有一句話都是你我熟知,甚至是自己的座右銘——“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這裏隱含著一個前提,就是你走的路是一條屬於自己的正確的路,如果你完全在走一條錯誤的路,那隻能是一意孤行、越走越遠。

有位象棋大師,盡管取得了那麼多的冠軍頭銜,但是他在後來做起了推銷,我們有理由相信他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推銷員,因為他從積極的娛樂中體悟到、或比別人更容易體悟到生存的精髓,這是合理定位的內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