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是獲得心理平靜的最重要方法。而隻要我們按照心中的標準去做事,也會消除30%的憂慮。
克萊斯勒公司的總經理凱勒先生說:“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況,隻要想得出辦法解決的,我就會做。要是幹不成的,我就幹脆把它忘了。”
事實上,我們要承受許多不願發生的事。但在這些不可避免的壞事情發生時,積極主動的,以好的心態去麵對它,也可以讓自己的生活快樂。小明和幾個朋友一起在一間廢棄的老木屋裏的 閣樓上玩耍。當小朋從閣樓爬下來的時候,先在窗欄上站了一會 兒,然後往下跳。小明左手的食指上戴著一個戒指。當小明跳下 的時候,那個戒指勾住了一根釘子,把整根手指拉脫了。
小明尖聲叫著,嚇壞了,以為自己死定了,可是當小明的手好了之後,就再也沒有為此事而煩惱,煩惱又有什麼用呢?因為他接受了這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現在,小明幾乎根本就不會去想。如果有必要,我們差不多能接受任何一種情況,使自己適應,然後就整個忘了它。
在漫長的歲月中,你我一定會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人和事,它們既然是這樣,就不可能是別的樣子。但我們也可以有所選擇,可以把它們當作一種不可避免的情況加以接受,並且適應它,或者用憂慮來毀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最後可能會弄得精神崩潰。
叔本華也說過:“能夠順從,就是你在踏上人生旅途中最主要的一件事。”
很顯然,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不快樂,隻有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必要時我們都能忍受災難的悲劇,甚至戰勝它們。我們也許會以為我們辦不到,但我們內在的力量卻堅強得驚人,隻要我們肯加以利用,就能幫助我們克服一切。
我是不是說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時候,都應該低聲下氣呢?不是這樣的,那就成為宿命論者了。不論在哪一種情況下,隻要還有一點挽救的機會,我們就要奮鬥;可是當普通常識告訴我們,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轉機。那麼,為了保持我們的理智,讓我們不要“左顧右盼,無事可憂。”
《讀者文摘》的一篇文章裏說,“我們要節省下精力,創造出一個更豐富的生活”。沒有人能有足夠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實,又創造一個新的生活。你隻能在這兩個中間選擇一個。“對某些必然之事,要輕快承受”。這句話是在耶穌基督出生前399年說的。但是在這個充滿憂慮的世界,今天的人比以往更需要這句話:“對必然的事,要輕快地去承受。”
開弓沒有回頭箭
挑戰世界的豪爽與騎虎難下的尷尬構成了生命的兩極狀態,對於雄心勃勃的人來說,事情在運作的早期往往都披荊斬棘,主人公因此自鳴得意,可慢慢地就越發不是那麼回事了,因為你不能總在虎背上呆著,可不呆還不行,這種境地是非常危急的。當然,並非所有情景都這麼生死攸關,即使真的糟不可及,你還可以在沒餓昏之前訓虎,餓了就讓虎給你弄點吃的,積極主動是你惟一的出路。
許多事情的好壞成敗往往都取決於你邁出的第一步。認定了方向,就要勇往直前,不能三心二意。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也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理想越高遠,遇到的坎坷就會越多。這個時候最能考驗一個人的耐力。“開弓沒有回頭箭”,如果箭回頭了,自然就射向了自己。所以,必須嚴肅地對待開弓的過程。
世上有很多事情都無所謂開始,也無所謂結束。越是這樣的事情,你越應該把握方向。這個方向一旦確立,就難以改變。不要猶豫,更不要畏首畏尾。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所以,必須充實生命的每一天。在一張弓上被射出之後,隻有馬不停蹄地奔跑,才能或多或少地降低遺憾的指數。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開弓?循規蹈矩的生活,猶如強弩之末,力不能人魯縞。因此,馬克思曾經說:“哲學家總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在改變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是一支箭,人生就是射箭的過程。一支箭到底能射多遠,完全緣於自身素質。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任何箭都不能有間歇,隻要一停就難以前進了,停的結果就是掉落。掉落的那一刻,人生的意義自然也就喪失了。
在都市的滾滾人流中,有幾個不想對美好的前程躍躍欲試?可偏偏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其原因就在於大多是在中途放棄自己的計劃,最後落了個無路可走的結果。這個結果對自己的傷害是巨大的,對於所有回頭之箭都不能幸免。所以,人們都羨慕從南極探險歸來的人們,或者是從戰場上凱旋而歸的戰士,即使是一個戰地記者也會成為公眾矚目的焦點。唐師曾、水均益們的水平真的讓別人感到高不可及嗎?未必如此,重要的是,他們有開弓射箭的勇氣,並借助勇氣做成事情。因此,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尊重。
天無絕人之路
隻要接觸生活,就一定會遇到坎坷。因此,所有人都在坎坷的平台上對話:有人抱怨坎坷是磨難,有人在披荊斬棘之後說,所有的坎坷都是路!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多少死胡同。即使是最壞的結果,你走進了死胡同,也完全可以按原路走出去。那時候,陽光就會格外地燦爛。前方又產生了新的選擇,你完全有機會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