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謀略八 必須有自己的強項(3 / 3)

“創新,先有設想,後付諸實現,不斷進行自我懷疑,這就是我喜歡幹的事,如果說我算成功者,那麼多半得益於這些積極的想法。”

剛開始的時候,皮爾·卡丹隻不過是個小裁縫店裏的學徒。他勤奮好學,不久便學到了一身本領。後來,他離開了裁縫店,開始自己闖蕩世界。1950年,他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商店。

當時法國的時裝世界聞名,但那隻是富貴者的奢侈享受品。一件時裝價格昂貴,而且是采取量體裁衣、個別定做的方式,一個式樣隻有一件成品。所以穿時裝成了當時上層階級的象征。

1953年,皮爾,卡丹覺得應該改變這種現狀,他對原來服裝的經營方式進行了開拓性的改革,開始小批量生產成衣,並不斷地更新款式。他把成品拿到商店中去銷售,使一般階層的人們都能穿上色彩豔麗、款式新穎的時裝。

接著,皮爾·卡丹又打破了優秀服裝師隻縫製女人服裝的傳統,開始為男性設計、縫製時裝。當時這一舉動受到了許多人的非議,而且他還被雇主聯合會除了名,但他並沒有氣餒,繼續堅持走他的路。

當時他預計到高檔時裝會慢慢走向衰亡,而大眾時裝將成為日後發展的重點。因此,他摒棄了服裝業的明星製,而從大學聘請了模特向大眾展示他設計出來的服裝,並且按照這些樣式大批地製造出成衣,送到各大百貨公司銷售。

後來的事實果然證明皮爾·卡丹當初的預見是非常正確的,而他在服裝業進行的改革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此可見,要想創造一番事業,要想讓自己的生活流光溢彩,就必須擁有敏銳的洞察力。

求人不如求己

梁曉聲寫過一封非常感人的家書,這封信的起因是他的親戚希望利用他的關係辦點事,言辭很懇切。但是,梁曉聲拒絕了,原因是“我們”應該“過小百姓的生活”,用自己的汗水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如果實在貧窮,他先寄去一部分稿費,至於說求人辦事,還是免了的好,因為“我們的父親”一輩子不求人,這是多麼美好的品格啊,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肯定會得到大家的尊重。

拒絕的話句句都說在理上,讓人頻頻點頭,可是,生活中的人們並不都像梁曉聲一樣明智。拉關係談交情似乎是習以為常的事。有人幹脆說,生活就是一張網,我們都是一隻隻網裏的蟲,如果什麼“事”都辦不了,在人們的眼中就注定成為沒有能量的懦弱的人,甚至逐漸被人們忘記,因為你根本不重要,你隻是網上的一個洞,這個洞是有些討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實在非常微妙,你說你誰也不求,反倒成了缺點了。

這種關聯有時能構成一種可怕的力量,比如說你一旦在單位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腦門上似乎就標明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字樣。這種習慣的勢力對年輕人來說是一種威脅。可是,年輕人不應該這麼想,因為你是改變世界的力量,還沒等施展拳腳呢,先被原有的狀態同化了,這就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味道了。凡是交流和幫助是應該有個範圍的。要想做成大事,從心底裏感到生命的充實,就必須靠自己,而且,所有的事實都證明,“一切靠自己”是最明智的生存理念,比如說寫情書、吃喝拉撒睡,靠得了別人嗎?因此,自立絕不可能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個詞也不是專門對年輕人說的。長輩為晚輩找工作的時候經常跟“自立”背道而馳,別為暫時的“如意”高興而衝昏頭腦,路還長著呢,誰不知道誰呀?

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常常能被人看重。這是他的資本,他的與眾不同。猶太人教育子女的方式是非常特別的,他們在孩子們麵前挖一個坑,然後叫孩子往前快跑,孩子如果乖乖地掉進坑裏,一定會遭到嚴厲的責備:

“在這個世界上,不要相信任何人,隻能相信你自己。”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自己摔跤了,絕不會像中國孩子一樣連哭帶鬧,猶太人的孩子大都會自己爬起來,因為他們知道,哭鬧無濟於事,誰有工夫管你!這些父母並不是狠心的爹娘,他們足夠聰明,知道孩子最應該得到的是什麼。

對於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來說,要是覺得自己有能力,一百個人說你是白癡也沒用;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廢物,一千個人給你注射上興奮劑也白搭。任何人的生存靠的都是自己的努力和機遇,跟別人的暗地照顧沒有決定性的關係。天道酬勤,隻要你一心向善,執著拚搏,生活一定會“芝麻開花節節高”。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就給自己一定的信心,要想平平庸庸過一輩子,別人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