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眾:在家庭關係裏,尤其是婆媳關係最不好處理。倘要不處理好,就要出不順心的事。婆媳間,要媳婦會當媳婦,還要婆婆會當婆婆。你敬媳婦一尺,媳婦就敬你一丈。要這樣想,不管媳婦、兒子、女婿,你要一樣看待。該給她說的話給她說,不該給她說的話不要給她說,這是一個。再一個,你自己對家庭的細節問題,你自己要處理恰當。他娃們的我敢說他。做家長的,媳婦有個什麼,你把她讓過去,這是最好的辦法。你要是有個啥小事情,給兒一說,大事情,也給兒一說,攪和得你根本就過不了個安寧日子。我有四個兒、四個女、四個媳婦,十七個孫子。我這家庭很幸福,我從正月初八到現在害病,感冒不得好,還想到協和醫院來看呢(我住大白楊)!
講家庭的不孝之子,有個別的娃不懂啥,現在這個社會,法律健全,娃們經常在人麵前去哩,他也懂些事情。法律不能把你每家每戶都管住。一家一戶,首先要你家長腰杆子撐硬,是啥就是啥。再一個,老人跟兒子處好,一般事情都好處理,關鍵還是把婆媳關係處好。
任:說到婆媳關係,我說一點搞好婆媳關係的體會:即不要簡單地把婆媳當母女。
婆婆不要簡單地把兒媳當女兒,比如你對兒女生氣了,你可以比較隨意地去批評、抱怨,甚至打罵都可以,但你對媳婦能這樣嗎?如果對媳婦特別是對新媳婦隨意地說些批評或抱怨的話,那麼婆媳關係肯定會惡化!再比如,你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一時找不見,你可以問女兒拿了沒有?用了沒有?你能問兒媳麼?肯定不能!
媳婦也不能把婆婆簡單地當母親。比如母親要你辦什麼事的時候,你比較忙,可以把母親的要求緩後完成,但對婆婆肯定是要先完成婆婆要求做的事。再比如女兒有抱怨或批評一下母親也不一定不好,但媳婦尤其是新媳婦能批評和抱怨婆婆麼?
婆媳要變成母女得有個過程。開始是互相敬重、相敬如賓,其中含有禮貌和客氣,時間長了,發現對方確實不錯再以誠相待隨和相處,變成母女般融洽。
2
聽眾:任院長,我是來自西部甘肅的一名女大學生,今年已大三了,有一個問題使我夜不能寐,學習分心,焦慮不安,但又不能自拔,苦惱極了,請你給我指一條光明的路吧。今年初,我認識了鄰校一位同專業的男同學,雖短短半年,但情投意合,已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但今年暑假回家後,家裏卻給我介紹了一名當地的對象,見麵後根本談不到一起,但家裏卻逼著我訂婚。現在是我談的對象父母不願意,父母介紹的對象我不願意!為此幾乎同父母和家人鬧到了決裂的地步。我矛盾極了,不知該咋辦?
任:這有啥難辦的。首先弄清“目的”:你家裏人的目的是給你找“丈夫”,而你自己找的是“丈夫”呢?還是“情人”呢?如果你找的是“情人”,隻圖一時情悅,那自然跟家人說不攏了!那麼你對家裏人說你不找對象,要麼你自己放棄追求,按家人的意願去談對象找丈夫!如果你也是在找丈夫,那你和家裏人的目的是相同的,事情就好辦了!下來我們說一說“丈夫”的問題:丈夫是要同你在一起生活一輩子的,因此有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分為“硬件”和“軟件”,硬件指年齡、身高、職業、文憑、薪金、住房等,軟件是是否聰慧、愛好如何、脾性怎樣以及是否求知上進、關心他人等,還有就是和你是否談得來。你可以和家裏仔細地討論一下,共同製定一個有關將來你的丈夫的硬件和軟件的標準,然後用這個標準去衡量你自己談的對象和家裏介紹的對象,看哪一個離得更近一些,就和哪一個談。你就這麼去辦吧!
3
聽眾:最近有個煩心事。我哥去世兩年啦,我嫂有點殘疾,她吃的低保,我每年給一些幫助。現在,她得了白內障,一個眼睛看不見了,要動手術,要五萬元。我給了一萬五,由於她過去做了對不住我們和她公婆的事情,所以我隻能偷著給。我想我哥也不在了,就這一個嫂子,這就給她些接濟,不給不行啊。
任:根據你的情況,能多給就多給些。錢,看你咋用?用到地方上了,就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用不到地方上,可能給人帶來壞處。你幫她一點,你的兒女即使知道,他們慢慢也會感到我媽這人心太好了。如果兒女抱怨說你把過去她罵你的話都忘了?你就要說忘了好,記下是一種痛苦,一種折磨,忘了是一種解脫。過去她對咱無理,咱現在還給她錢,黑了睡下心裏舒服得很!別再以牙還牙。你根據你的情況,能多給兩個就多給兩個,把理少講些,就是你不講,理還在你手裏。
聽眾:跟你一談,我心裏舒服多了。
4
播音員轉述:劉先生今年29歲,他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問題。他說他有個妹妹和她是親兄妹,父母雙亡,他和妹妹相依為命,產生了濃厚的感情。現在他要和妹妹結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他很苦惱,他說他不明白周圍的人為什麼要偏偏反對。他覺得無論哪種感情都是應該尊重的,如果周圍的人反對是怕影響了下一代的健康,那麼他們可以不要小孩。他詢問他應該怎麼辦?
任:這位劉先生不懂人類異性之間愛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這種作為婚姻的愛,一個是為了繁衍後代,這是愛裏包含的第一點;另外,兩個人要得到一種愉悅。從繁衍後代這一觀點來看,這位劉先生已打算不要後代,那麼兩個人都要得到的隻有快樂了。如果說你們的這種行為受到全社會的唾棄,你還有什麼高興和快樂?人們為啥要唾棄這種行為,一個原因是因為近親的這種性愛妨礙繁衍後代。另外,近親之間有更重要的內容,它是親情。親情也是人類感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有親情的人要通過親情來生活,在沒有血親的人之間才可以有愛情。如果說由於距離很近,經常接觸,把親情演化成性愛,那人和動物有啥區別?動物之間沒有絲毫這些劃分,親情和愛情是完全混雜的。萬萬不可褻瀆人類感情。所以孔子說“發乎情,止乎禮”。
5
聽眾:我有個事。女子出門了,小兩口常吵架,我多次給說過,好好過日子,人家還是吵架。最近一次吵架,女兒還喝了農藥。你看還懷孕著哩,八九個月了,這危險不危險!送到鄉鎮醫院,我去看,給她阿公了200元。
最近,轉到縣城醫院,她阿公打電話,要我準備2000-3000元!為了救人。不論咋麼都要給弄2000元。你鬧下這事,我心裏還氣著哩!錢弄了,但在我思想上還成了個疙瘩。
任:她阿公如果確實是家境可憐,沒有錢,向你張口,叫拿點錢,這是可以理解的。除此之外,要沒這個理由,那麼她阿公就是個混賬王八蛋,很混賬!如果說他有錢,還要叫你拿錢,這是很厲害的一招。你拿錢,他說這是你女子,你該拿錢;你不拿錢,他說你連你女子生死都不顧。
聽眾:問題就在這。我本人從小得小兒麻痹,還是個殘疾人。
任:實際上,論理來說,你女子這時是他門樓底下的人,現在的一切關係都在他門樓裏頭。但你考慮,如果確實是親家沒有錢,娃這陣看病花錢很多,如果是這個原因,你給盡力幫忙;要不是這個原因(娃這陣肯定沒危險了),我給你說:“甭理他!”
6
任:(播前語)這是我臨時的想法。我在來的路上聽廣播,聽到有的主持人給聽眾講夫妻關係問題,我想把這個話題在這裏大概地給大家說一下。夫妻之間出現了一些在愛上的不理解、坎坷、曲折和抱怨,不要輕而易舉地就把它嚴重到不做夫妻的程度。這個觀點,我想在這裏說一下,因為不說容易給一些人,尤其是年輕人帶來禍害,使他們一氣之下,離婚,夫妻分手。
離婚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幸的事,很不幸的事,不要持輕率的態度。
7
聽眾:任院長,我想請你給我出個主意。我和丈夫過了20年了,如今離婚了。這裏也有我的責任。跟他的時候,家裏一無所有,隻有一個空床上放了些爛套子。我去以後,重要莊子,蓋房子起手,才算有了“家”。下來,我和丈夫商量辦了個加油站,說賠,也沒賠。當時是先加油,後收錢。在周轉中,有些客戶自然也欠了債。我催他要債,我也成天跑來跑去,收錢。我丈夫以為我在外頭被人騙走了。我回家,他不搭話,猛把門鎖了。我無家可歸,就走了。後經法院裁定,把剩下的五萬元賬,一人分了二萬五千。
你考慮,我現在趕緊把錢還了,能不能回去?我一個人在外,一直租房住,日子也很艱難。
任:你兩個有娃麼?
聽眾:沒有。
任:兩口子好比兩個點,兒子是第三點。兩口子兩個點連成一條直線,沒有穩定性,反過來,倒過去。三點一連就是個三角形,穩住了。你兩個單另過幾年?(三年)你丈夫尋下人了沒有?(沒有)我問你,你想不想尋人?
聽眾:嘿嘿嘿……
任:你倆一個57,一個58,找親戚、找朋友,把你倆說到一塊兒。都這一把年紀了,要另外建立家庭,新家恐怕就更鬆散了。
聽眾:不好建立,不好建立。
任:我的建議:第一,找親戚、相好,在一起說一說、勸一勸。如果你說的現象屬實的話,可能還能談和在一起。能談和在一塊,好好過日子,我看會比另外的選擇好,盡管兩人曾有過恩恩怨怨。第二,經濟問題。如果兩人能說和在一起,關於經濟問題,你倆是一家人了,自然會有辦法解決的。
8
任:有啥問題?
聽眾:我媳婦跟我離婚哩,法院判不離,但人家也不回來。我有病,一天待在屋裏,心煩的沒向兒,叫你給我出個主意。
任:一日夫妻百日恩,三年夫妻似海深,你今年多大?
聽眾:35歲,結婚7年。
任:你媳婦和你過了兩個半三年,跟你不過了。你就娶下這狠心的媳婦!把你就沒往心上擱。這問題我沒法解決。我給你提個建議,捆綁的夫妻不成,人家死心跟你不過了,你就跟人家離了算了,以後再慢慢物色對象。不過,原配的夫妻感情深,也說不定你媳婦有一天回心轉意了,又和你過到一搭了。當然,回心不回心,這都不是平白無故就能出現的結果。
聽眾:嘻嘻!我就盼人家回心轉意哩!
9
聽眾:我丈夫被老家叫回去,影響我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丈夫也沒辦法,我不知該怎麼辦?
任:你要認識到你讓你老公為難。你老公是你公公、婆婆的兒呀……
聽眾:他們有好幾個兒呢!
任:第一,哪怕是八個兒,每個兒都有責任去按照父母的吩咐(隻要不犯法)去做好一切事情。兒是媽爸養下的,媽爸今天有事,需要兒,兒焉能不去?你丈夫受媽爸召喚,理應順從地去做些事,結果你心裏通不過,你還私下表示了不滿意,這就讓老公為難了。
第二,你還是懂大禮的人,也是一個會處事的人。你沒有因為不滿意而表示出公開的對抗行為和語言,因此,你還是一個既懂大禮又會做事的女人。
第三,關於這事你要從內心想開點。沒有媽爸,哪來咱的老公?人家有事要召兒回去,就叫回去一下吧。至於別的兒子咋不回去做事幫忙,別人都會說那是些“狼娃子”,忤逆不孝。如果人家說你的老公是“狼娃子”,你會怎樣想這個問題?
聽眾:天下父母都希望子女成家,把日子過好,但是你這樣叫,經常不分時間、地點,已經幹擾到我們的正常日子和工作……
任:“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一個父母願兒女把日子過瞎過爛的。兒女偷、搶、騙,坐了監獄,隻要一出來,不管有沒有人接納,父母都絕對接納的。如果要像你說的那樣,那父母就萬般無奈了。寧願自己受難,不叫兒女受難,這是一般老人的心態。
再要不然,你的老公就是他兄弟中最能行的,有啥事先把能行兒叫回來處理。你應該慶幸,第一,你老公會辦事;第二,你老公會處人。爸媽老了,有了難事,多叫幾次兒子是順理成章的事。這對剛築了新巢的兒女可能會有影響,不過,這裏還有個兒女會想不會想的事。
你們兩個人也還有個對父母的義務問題。孝敬父母是義務,也是榮耀,更是自豪。爸媽下次有事,你跟你老公一塊去,幫老公,我倒認為這是一個機遇,你將是受人稱道的好媳婦。
其他聽眾(甲):任院長,你苦口婆心說得好,你本身就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孝子。我非常讚成你給這個媳婦說的話。
(乙):父母召兒去處理一些事或幹些活,這都是一家人之間的平常事。對這些平常事,也應用平常心去對待。父母一般情況下都是寧叫自己受難,不叫兒女受難。那麼老人能叫兒回去處理事情,可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兒同意,媳婦不同意也不是啥怪事。因為兒是娘養的,媳婦是另一個娘養的,心裏距離還是存在的,這是一個客觀事實。所以,拉近婆媳距離往往還需時間,需要溝通,不可太急。當長輩的也應明白這點。如果公公、婆婆能想到兒媳有意見,也可考慮如何更科學地安排一下,既不影響“大家”事,又不影響兒子、兒媳的工作和“小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