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1 / 3)

現代地理意義上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是一個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於委內瑞拉外海的島國。全國由兩個主要大島——特立尼達島與多巴哥島,以及另外21個較小島嶼組成,其中全國大部分的人口均集中在特立尼達島之上。

第一節 哥倫布與特立尼達

1498年5月30日,哥倫布的船隊從桑盧卡爾港啟程(位於瓜達爾基維爾河河口),向加那利群島駛去。在耶羅島附近,哥倫布把船隊分為兩個部分,他派遣三艘船直線駛往伊斯帕尼奧拉島,自己則率領其餘的三艘船駛向佛得角群島。從佛得角群島出發他向西南航行,他們企圖由此到達赤道線,並繼續向西航行,目的就是證明伊斯帕尼奧拉島不在北部地區,如果能繞過亞洲東南海角,就能到達“南部”的“印度”。

6月中旬,當西班牙人航行到北緯5°線時,這裏的風就停息了,氣溫驟然上升,哥倫布給國王的信中甚至寫道:“我感到航船和船上的人好像都在燃燒。”這樣風平浪靜的炎熱氣候持續了一個星期,當再次吹起季風時,哥倫布下令“沿塞拉利昂線就是說,沿塞拉利昂線航行,此線在當時的非洲地圖上表明接近北緯10°直到發現陸地為止。”

6月31日,一個水手在指揮船的桅杆上看到了西部有一塊陸地……他能夠看清的是好像有三個土堆或者三個山丘。此時正值三一節(Trinity Sunday),哥倫布便把這個島命名為特立尼達,意為“三位一體”。次日,航船沿這個島的南岸佩夏內角(伊卡科斯,即特立尼達島的西南角)航行。

從西麵可以看到一塊陸地,這就是南美大陸的一部分地區和奧裏諾科河三角洲,哥倫布把這片土地稱為格拉西亞之地,意為幸福之地。哥倫布航抵佩夏內角時,看到海島與格拉西亞之地被一條寬約兩個裏卡(約10公裏)的海峽相隔。

第二天,一隻大型獨木舟從東邊駛向佩夏內角,舟上有24個來自特立尼達島的土人。這些年輕人,四肢勻稱,膚色不黑,比他們之前見過的印第安人個子高大得多。他們的體形既端正又美麗,他們的頭發又長又鬆軟,剪得像卡斯蒂利亞人一樣。頭上纏著用各色棉紗織成的頭巾,工藝精細,一些人的腰上還纏著棉布,以此來代替褲子。獨木舟離哥倫布的船隊還有好遠距離時,舟上的人就開始喊話,這邊卻無人能聽懂他們的語言,隻得以大聲呼喊回應,讓他們向船隊靠近。哥倫布還下令把鼓搬到船塔上,吩咐年輕水兵們跳起舞……但是,他們剛一聽到鼓聲和看到跳舞的人,便放下船槳,手拿弓箭,準備射箭,同時用木製的盾牌掩護著自己的身體。他們的箭向我們射來了,樂曲和跳舞停止了。我下令對準他們張弓射箭。他們以飛快的速度遊向另外一隻獨木舟,並突然出現在舟尾的一旁。”

這條獨木舟的頭領顯得有些困惑,把一件短上衣和帽子遞給一位武士,然後登上海岸。可是後來他們又爬上了獨木舟向東邊劃去。這天,哥倫布又派出一隻小船去海峽進行測量。看來這條海峽的水深完全適合船隻航行,然而“海灣的水朝著兩端流去”。借著順風,哥倫布的船隻穿過這個海峽,駛離了特立尼達島。

而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的另一個主島“多巴哥島”也在這一年被哥倫布的“對手”平鬆發現。1499年11月,哥倫布第一次探險的著名參加者維森特·亞尼斯·平鬆,同時也是“尼尼亞”號的船長,從帕洛斯港出發去尋找新地和開采海外礦藏。他率領了一個由四艘船組成的船隊,這些船是用他私人的以及平鬆家族其他成員的資金裝備起來的。

當平鬆的船隊離開亞馬孫河河口後,平鬆先向北航行,然後沿著多變的海岸線向西行駛,到達奧赫達探險隊曾經探索過的圭亞那(平鬆對此事不知)。在這個地區,平鬆發現了長達3000公裏左右的新大陸東部沿岸地區。然後,他穿過帕裏亞灣和這個海灣的海峽,沿著小安的列斯群島向伊斯帕尼奧拉島駛去,沿途發現了多巴哥島,位於特立尼達島的東北部。由於當時發現多巴哥島時,看到當地土著用一種煙鬥吸煙,於是哥倫布就以海地語“tambaku”命名,意為“煙草”。

第二節 一國兩島

1、西班牙港

若想尋找當年更西班牙人在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痕跡,不得不來西班牙港,一聽其名字就能想到其與西班牙的密切關係。西班牙港不在西班牙,卻在加勒比,是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首都。西班牙港是殖民時期留下的名字。緯11度,恰好是南北美洲的中心,所以被稱為“美洲的中樞”。1595年西班牙人在此建城, 1757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老首都聖約瑟夫遭到海盜襲擊,損毀嚴重,當時的總督決定遷都至特立尼達島西北角的一個海灣內,起西文名曰“Puerto de Espana”,意即西班牙港。後來特多落入英國人之手,首都名字改成英文版“Port of Spain”,一直沿用至今。1774年成為特立尼達首都。1802年被英國人統治,1962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獨立,西班牙港成為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