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洪都拉斯(1 / 3)

現代地理意義上的洪都拉斯是中北美洲的一個國家,國土麵約11.2萬平方公裏。位於中美洲北部。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的豐塞卡灣,東、南同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交界,西與危地馬拉接壤。全境四分之三以上為山地和高原。山脈自西向東伸延,內陸為熔岩高原,多山間穀地,沿海有平原。

第一節 哥倫布與洪都拉斯

1、墜入無底深淵

1502年的夏季,克裏斯托弗·哥倫布近乎絕望地蜷縮在他的三桅帆船裏,任憑加勒比海的滔天巨浪將他的船隊拋上拋下,那時他把自己能否發現印度的使命交由上帝裁決——事實上上帝將他招往“天國”還要在4年之後,幾天後哥倫布的探險船隊便安全靠岸,為了紀念這段死裏逃生的經曆,哥倫布把眼前的陸地命名為“洪都拉斯”,即西班牙語“無底深淵”。

洪都拉斯地圖

1502年7月中旬,哥倫布沿伊斯帕尼奧拉島和牙買加島的南岸向西航進。哥倫布估計,在牙買加島以外的18°線附近能夠發現他向往已久的通往“黃金赫爾鬆涅斯”的道路。的確,歐洲人當時還不能確切知道這個海峽所處的緯度,但是他們一直推斷,這個海峽始於赤道線附近。哥倫布極力想到達地處西部的大陸,所以他沿海岸盡可能地向南航行,去尋找這個海峽,在以後的航行中他的確是這樣行動的。7月30日,西班牙人發現了一個小島,該島位於洪都拉斯北岸的對麵,名叫瓜納哈島,這是洪都拉斯灣海灣群島最東部的一個海島。在這個島南麵的遠方能夠看見一條山脈。司令認為,在南部有塊大陸。這次他沒有判斷錯。

小島上的居民手中既沒有黃金和珍珠,也沒有值錢的東西。他們好像是一些完全沒有開化的野蠻人。突然,一隻又寬又長的獨木舟向他們駛來,這隻獨木舟是用一根完整的樹身建造的,25個係著圍裙的橈夫坐在船帆附近。船上有一個用樹葉搭成的大篷,篷下坐著一個像是部落酋長的人。西班牙人認為這個人不是船主就是商人。與這個人一起的還有一些婦女和兒童。大篷下麵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什物,這些什物本身表明,這些人處於比西班牙人以前所遇到過的部族更高的文明水準。那裏有各種顏色的布匹和衣服(無袖的汗衫、圍裙等),青銅壺和鈴,青銅製的和木製的碟碗;有木製的劍,劍上鑲著尖尖的燧石塊,磨得發亮;還有其他許多東西。有一大堆可可豆,印第安人對可可豆似乎持有一種特殊的態度:如果某個人從手上丟落了幾顆可可豆,那麼他會立刻小心翼翼地撿起來。

西班牙水手們,甚至包括哥倫布本人,對這次相遇並不賦予重大的意義,然而這次相遇實際上是來自另一個文明世界的一個信息。獨木舟上的印第安人說的是瑪雅話,他們沒有黃金和寶石,當西班牙人向他們顯出黃金製成的東西時,他們伸開手臂,向大陸的南麵指去。這樣,幻想又把哥倫布引向南方:他估計在那裏能夠發現通往海洋的道略,真正的南部印度是瀕於這些海洋的。於是,西班牙船隊頂著逆風,費了很大力氣才於8月中旬航行到洪都拉斯角附近的大陸(北緯16°,西經86°)。然後,船隊調頭向東航行,並在此遭受了風浪的襲擊。這裏是哥倫布到達的最西的地方,距離美洲大陸隻有一步之遙。不過,這裏的開發已經成了不可逆轉的趨勢了,1524年洪都拉斯淪為西班牙殖民地。

2、海灣群島

1502年哥倫布抵達洪都拉斯海岸附近的小島就是現在的“海灣群島”。西班牙語音譯“巴伊亞群島”(Islas de la Bahia)。位於洪都拉斯北岸近海,南離拉塞瓦約30公裏,距加勒比海海岸56公裏(35哩)左右。由主島羅阿坦(Roatan)、瓜納哈(Guanaja)以及附近小島組成。英國海盜1642年在那裏棲身。1650~1850年,海灣群島曾被西班牙、洪都拉斯和英國先後占領。20世紀末以後,說西班牙語的大陸洪都拉斯人開始大批在那裏定居。

其中主島羅阿坦島Roatan,位於洪都拉斯北岸近海的洪都拉斯灣的南岸,南離拉塞瓦約30公裏,是洪都拉斯的海灣群島的主島,麵積240平方公裏,多為英國人和黑人、加勒比人。隸屬與海灣群島省,首府羅阿坦也在該島上。1502年哥倫布首次抵達。1859年歸屬洪都拉斯。氣候溫和濕潤。經濟以農業和漁業為主,出產香蕉、木薯、椰子、牲畜等。瓜納哈島建有冷藏設施和電子儀器廠,近年旅遊業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