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本人回憶時說:“這五年的生活,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在這裏,有清新的空氣和素淡的食物,一切都使我非常滿意。”
1902年,愛迪生發明了蓄電池,以此種電池作車輛動力的試驗,行程為8000公裏,每充一次電,可走160公裏。
當他的新型蓄電池終於有了完美的商業基礎時,愛迪生已經60歲出頭了。在此之前的電池研究過程中,他提出了自己最後一組主要的專利項目。但是,這並不是說他從此就再無建樹,像他這樣熱情奔放、永遠樂觀的人是不會消沉下去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愛迪生持著綏靖主義態度,但很快為愛國主義所取代。他擔當了美國海軍的顧問。
通過與海軍顧問委員會官員們的接觸,愛迪生似乎突然悟出了現代戰爭的真正含義。他警告大家說:“未來的士兵首先是一位機械師。”
1909年10月21日,在美國的舊金山舉行了慶祝白熾燈發明30周年的盛大宴會,宴會上所有的食品都是用電製熟的,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事。
1918年1月24日,愛迪生的幾位同事創建了“愛迪生先驅會”。起初,這一組織僅限於那些曾在門羅公園與愛迪生共過事的人們,後來擴展到在門羅公園以後加入愛迪生公司的人,但他們隻能作為“榮譽”成員。
這個組織的成員每年在愛迪生的生日這天聚會,他們表達了全美國人民對愛迪生越來越高的景仰之情,事實上,在愛迪生生命的最後幾年中,對他產生景仰之情的人們已遍及世界。
20年代愛迪生獲得了崇高的榮譽。他還像以前那樣不斷地接待來訪的記者,還保持著自己嚴格的工作習慣。
像許多年過古稀的老人一樣,愛迪生也是舊習慣幾乎一成不變。他每天8時吃早點:半杯葡萄酒,一杯咖啡,一塊烤麵包。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他越發變得不容人。如果家裏有人看了他的《紐約時報》,就是看後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在他的茶盤上,也會招來一場訓斥。
用完早餐,愛迪生便驅車去實驗室,閱讀某項工程的負責人員寫來的報告,然後處理自己手頭的研究工作,一般要熬到很晚才回家。
他的心地仍像早年做報務員時那樣純真,如果某個電影的結局不是男女主人公將幸福地生活下去,他就會給予嚴厲的批評。
在自己的飲食和健康問題上,他依然我行我素。年過八旬的愛迪生,在身體欠佳的情況下,還得在別人一再勸說下,才去找醫生。
雖然此時愛迪生已是80歲的老人,可他還開始了一項全新的事業。愛迪生投資買了橡膠種植園地,還建起了一座新的實驗室並在一種多年生菊科植物——“秋麒麟草”上提取橡膠成功。
1929年,是愛迪生發明電燈的第50個年頭。在這一年,世界各國舉行了慶祝會。在美國,以總統為首,有500多社會名流、工商巨子參加了慶祝會。
開始,會場點著昏暗的蠟燭,不多時那些暗淡的燭光全消失了,會場變得一片漆黑,瞬間之後,數百隻電燈同時齊明,輝煌的燈光照得全場如同白晝,眾人放聲歡呼。
在耀眼的燈光下,大會主持人請愛迪生先生登台,他在經久不息、雷鳴般的掌聲中走到擴音器前。
“給我這麼大的榮譽,我總覺得十分慚愧。不過,倘若我所做的工作能給這個社會哪怕帶來一點點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滿足了。”愛迪生以緩慢的語調開始講話。
可是,不知怎的,他的身體突然一晃,就歪倒在旁邊的椅子上了。站在他身邊的夫人吃驚地喊道:
“各位,請來幫個忙!”
大家一看,愛迪生麵無血色。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會場頓時嘩然。愛迪生立即被抬到旁邊的房間裏,經過醫生的搶救,過了一會兒他蘇醒過來。他一睜眼,就對照料他、關心他的助手說:
“不要緊,沒大問題!隻是由於上講台過於緊張了點。上帝不要我,我還有許許多多工作要做哩!”
愛迪生身體稍好些,就又在實驗室裏加緊工作起來。
然而,他已經衰老了。不知不覺中已染上了各種疾病。
在給他開慶祝會後的第三年,即1931年10月18日,他那衰弱不堪的身體終於到了最後的時刻。84歲的愛迪生對他身旁的夫人嘟噥著說:
“我將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那世界多麼美呀!”
他說完這句話,在淩晨3點34分,終於像睡著了似的安安靜靜地合上了眼睛。
為了悼念愛迪生的逝世,10月21日太平洋時間下午6點59分,加利福尼亞地區剛剛日落,電燈才亮不久就被熄滅了。芝加哥,這時是8點59分,高架鐵路車輛和有軌電車都停駛了一分鍾,並且全城的燈光都同時熄滅。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從凱羅到出海口,全是一片黑暗。紐約,這時東部標準時間為晚上9點59分,除了關鍵的交通信號標誌外,所有的電燈都被關閉,百老彙一片黑暗,全城一片黑暗,連自由女神像頂端的火炬也隨之失去了光彩。
在這一分鍾之內,整個美國似乎又回到了煤油燈和煤氣燈時代。接著,從東海岸到西海岸,電燈又大放異彩,世界通明,那燈光象征著愛迪生的發明給人類的貢獻——千秋萬代永不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