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王溺死漢江,穆王繼位以後王室就開始逐漸衰微了。周懿王在位僅僅一年多,其弟辟方就謀了王位,稱孝王。孝王二十一年臥病在床,懿王的次子燮避難於諸侯,得知孝王染病,由諸侯外公相助返回京都,奪取王位,稱夷王。這次宮廷政變,應當說帶著血腥味,政治加經濟危機更加削弱了天朝的權威。許多占據天時地利的諸侯,借機發展自己,逐步形成勢力。從周初開國,東方諸夷始終是天朝心腹大患,不斷騷擾邊境,征戰不已。汝東的徐、淮,素被周人鄙視,稱之“徐夷”“淮夷”,卻又被周王朝視著“錢庫糧倉”,極度搜刮。穆王時多次對外戰爭,府庫空虛。從共王到孝王,賦稅年年增加,惹得天怒民怨。徐、淮二侯,雖受天子之封,卻一直不願屈從天朝,於是聯合東方九夷,與天朝分庭抗禮。先興兵伐魯,迫使魯公屈從降服,後興兵伐周,越過汝水,直逼陳、蔡。夷王害怕,一麵承認徐、淮侯做東方霸主,一麵派人向楚求救。這時熊渠已經繼承楚子之位,大敗庸人,正欲伺機東出。
熊渠向夷王獻計:“請用齊魯之兵,抄其後背,攻其巢穴,逼其回救。天子敕命諸侯正麵迎敵,不使進逼周境。敝國從南側擊,定可大敗九夷!”
夷王並非有謀略的人,聽後反覺絕妙之策。一麵敕命齊、魯,乘機襲擊徐淮之後,一麵召集晉、衛、鄭、宋等國諸侯,自率朝廷之師正麵迎敵。不料九夷之眾,作戰英勇,擅長搏殺,連破數國諸侯,夷王無力抵敵,節節敗退,看看逼近京師,諸侯一片驚慌,天子束手無策,恰恰齊魯兵乘其空虛,攻其後方,直抵淮水。徐、淮二侯得知後背遭襲,慌忙宣布退兵。九夷之眾不知何因,頓時亂了陣腳。各國諸侯乘勢反擊,徐、淮兩路諸侯也無心戀戰,倉皇後撤。
熊渠從南路進兵,原意就是要撿個便宜,乘勢揚威,恰在汝水遇回撤的徐、淮殘兵,熊渠豈能放過一塊到嘴的肥肉?當即擺開陣勢,準備截殺。兩路諸侯,一路敗退,雖損兵折將,但終究元氣未傷。隻想暫退兩淮,蓄精養銳,他日再卷土重來。看看已快近汝水,忽然探馬報告:“前有一彪人馬,擋住了退路!”
二侯驟然一驚!隻得收點殘兵,擺開陣勢。徐侯提著劍戟,衝出陣來,喝道:“何方諸侯,本侯並未獲罪,何以擋住本侯去路?”
對軍陣上,閃出一員英武年輕的將軍,手執一杆長槍,身背一張大弓,胯下一匹青驄烏騅馬,一身英雄虎氣,卻透著孩童似的頑皮,哈哈大笑,道:“來者可是兩淮夷首?”
他不稱“諸侯”,偏稱“夷首”,明顯就有不在眼下之意。
徐侯火冒三丈,心想老子打遍在下,走南闖北,天子見了也讓三分,一個何處的娃娃竟罵一聲“夷首”!真不知天高地厚。於是喝道:“來者何人?難道沒長眼睛,不認得本侯嗎!”
熊渠笑聲不止,徐侯心底發毛。怒道:“哪裏來的野娃娃,見了本侯如此不懂禮數,難道不怕取了你的人頭!”
熊渠道:“原來是徐侯、淮二侯啊,不過也不打聽打聽,我是何人?我就是荊楚新君,天子敕封的楚子熊渠也!”
徐侯聽得“熊渠”二字,心下怯然一驚!近幾年來,諸侯間常提荊楚之新主,就是熊渠,此人英勇無比,智謀超群,北服庸國,東出漢水,力舉千斤,百步穿楊,今日見之,原來還是個娃娃!
他默然良久,不敢自作主張。轉身向淮侯說:“如若果是真熊渠,我們算是遇到強手了!”
淮侯也是一驚!荊楚是一支勁旅,如果開戰,這一仗就凶多吉少了!他隻得換下笑臉,連忙說道:“原來是荊楚的賢君到了,果然少年英雄,失敬失敬!”
熊渠又笑道:“這天下真是太巧了,寡君初出荊山,就遇到了徐、淮二侯。看來隻有擺開陣勢,見個高低了!”
徐侯忙道:“不敢,不敢!你我都是兄弟,井水不犯河水,何必一戰?”
熊渠:“笑話!你二人聯合九夷,興兵中原,寡人奉天子之命要來擒你們,豈是井水不犯河水?在下正想與你二人比劃,看看誰取誰的頭呢!”
淮侯見此,知道這一戰決不可免了,隻得大喝一聲:“娃兒,不要欺人太甚!”挺戟直取熊渠。
熊渠不慌不忙,橫戈來戰二侯,三人鬥了數十回合,畢竟二侯已連敗數陣,雖二人聯手,也經不住熊渠發起神威,步步緊逼,招招奪命,隻殺得二侯氣喘籲籲,無還手之力。熊渠卻越戰越勇,長戈舞得令人眼花繚亂,淮侯一個破綻,被熊渠一戈刺穿盔甲,傷了右臂,掉轉馬頭,隻得逃命。徐侯心慌,不敢戀戰,也隻有逃命的份。
楚人最善打落水狗,見二侯敗陣,乘勢掩殺,楚兵楚將都是在大山中訓練出來的,最擅長奔跑和追殺,一時如浪潮撲向敵陣,徐、淮兵見楚人來勢凶猛,抵擋不住,就隻顧逃走了。楚兵逢兵便殺,遇將便砍,如斬瓜切菜,直追殺三十餘裏,方才紮下營盤,沿途斬獲無數,收撿兵器輜重堆積如山。
熊渠得知淮兵已撤過汝水,便也不再追趕,揮師南下。在長江北岸,與楊越一戰,奪得大批船隻,渡過長江,攻至鄂地。鄂屬越人建立的古國,稱為“鄂國”。
鄂國,即今湖北鄂州。史載,夏、商時便立國,具有豐富的銅、鐵礦資源,特別是銅,為當時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殷商時封鄂侯為四大諸侯之一。因此,這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度,特別是對於荊楚,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和長久戰略意義,故而熊渠決不會輕易放棄。
然而當時的鄂主卻是如揚子鱷一樣,外貌嚇人,實則柔和,遠不及當年鄂侯一付錚錚鐵骨,更沒有鄂順扯旗造反的魄力,空有一副嚇人的外表,隻是一個不能勇武善戰的人,曆來聽命於朝廷,年年向王朝貢奉大量的銅、鐵,今見楚兵來伐,頓時亂了陣腳。隻得連夜修書,快馬送達周廷。
夷王見鄂侯求救文書,一時犯了難,便召群臣。
召、畢二公,力主救鄂,並陳述種種失鄂之弊,但受到武將們一致反對,於是形成了文戰武棄的尷尬局麵,夷王一時難斷。
長時間的戰爭,武將中出現了厭戰情緒,加之剛剛與徐、淮之戰,朝廷已無兵可派,諸侯間更難以協調,千裏救援,談何容易?而且麵對勇猛善戰的荊楚之師,人人畏縮,故而形成了朝廷無能為力的局麵,這也正是周王朝逐漸走向衰弱的征兆。
鄂主見朝廷並無救援之意,決定開城而降,但國中還有十員戰將,都是礦山上練出的一群英雄好漢,卻力主一戰,於是又形成了文降武戰的另一種局麵。
眾將紛紛獻言:如果尚未一戰,就降了楚蠻,豈不被他小覷?不如開城一戰,憑我弟兄十人,五萬人馬,難道就贏不了楚人?
鄂主也不甘心就此屈從於人,於是調集軍馬,準備迎戰。不日探馬飛報,楚軍於鄂都城外三十裏紮寨,準備攻城。鄂主登上城樓,眾將衝出城外,排兵布陣,恰遇熊渠領兵殺來。
正在城樓觀戰的鄂主,猛見塵土飛揚,楚軍如江上巨浪,排山倒海,暗道:“楚軍來勢好快!”
片刻,楚軍列好戰陣,為首一員戰將,不過一少年,身高丈二,虎氣逼人,一副勇往直前的氣勢,看來此人定是楚主熊渠。殺得徐、淮丟盔卸甲,果然是少年英雄!
熊渠橫戈陣前,喝道:“快快叫你們鄂主前來對話!”
十將中一員虎將大喝一聲:“你是何人?竟敢要我主與你對話?”
熊渠:“寡君既荊主熊渠!”
那將躍馬衝出陣列,怒道:“本將軍正要取你的人頭!”
熊渠也不答話,拈弓搭箭,隻聽嗖的一聲箭響,那將尚未衝出十步,便栽倒在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