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 / 3)

楚人有句俗話:“一塊地裏的莊稼,有高有低;一棵樹上的果子,有酸有甜”。

楚武王熊通,英雄蓋世,可謂一代梟雄。夫人鄧曼給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瑕封於屈,官致莫敖,統領全國兵馬,有乃父的雄心和魄力,也有先父的體格和謀略,可惜盧羅一戰,驕傲輕敵,自決於鄢水。次子熊貲體貌不及父兄,人品放蕩頑劣,然而繼父王之位,不失一代明君,為楚之強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三子名善,字子元,雖然體貌酷似父兄,卻並不是個好果子。

文王辭世,喪葬之禮卻難壞了桃花夫人。二子尚幼,怎懂祭祀大禮?自己是個婦人,豈能在眾臣麵前拋頭露麵?想來想去,隻有求助於小叔子元。既為情勢所迫,也在情理之中。

子元生得一表堂堂,體如其父,貌似長兄。偏他自幼喜愛武功,學得一身好武。雖則人品不齒,卻精通音律,唱得一首好曲,深習笙、簫、琴、瑟,更愛天下美女。文王娶桃花夫人,天下絕代。子元一見傾心,無時不存盜嫂欲念,恨不能攬到自己懷中,朝夕相伴。無賴兄為一國之君,桃花夫人宮廷深鎖,隻能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空懷相思,時時唱幾段愛戀之曲,白費心思而已。

文王壯年早逝,全國舉哀,唯有子元暗自慶幸。以為蒼天不負有心人,賜他天下美色了。得知桃花夫人請他主持國葬,如久渴之人突得一杯甘露,當即應承,匆忙趕進宮去。首先向桃花夫人大獻了一番殷勤,哀痛中的夫人無暇他顧,隻是淡淡說了句:“先王手足,莫負所托”便被辭出宮來。

葬禮已畢,依例扶長子囏繼楚君位。因囏年未及冠,桃花夫人隻得牽了太子同登寶座,受群臣朝見。可是,令尹彭仲爽亡故,群臣失了首輔,隻有莫敖屈重也年過花甲。眾臣大禮參拜後,屈重躬身奏道:“啟稟國母,今君王年幼,令尹辭世。當首定輔政之人,以保國安!”

桃花夫人垂淚道:“先王在世,素來崇敬莫敖才智,幾度欲拜莫敖為令尹,如今莫敖可願領令尹之職?”

屈重忙道:“稟國母,屈重老矣!莫敖一職,統全國兵馬,老臣已力不從心,乃致大王親自領兵出征,老臣已愧對先王了,怎敢再領令尹一職?”

桃花夫人一聲哀歎,說:“群臣中誰能擔任令尹一職?”

眾臣瞋目,無語相對,桃花夫人哭了起來,泣聲道:“先王一去,難道我母子都成了孤兒寡母?為什麼無人輔政?為什麼無人幫我母子?夫君啊,你不該走啊……”

哭聲頓使滿朝文武人人滴淚,個個傷心。鬥班忙奏道:“國母不必傷心,我堂堂大楚人才濟濟,難道還缺了輔政之人?”

鬥班對桃花夫人有救命之恩,見恩人說出她寬慰的話來,忙說:“將軍對我有救命之恩,難道就不能輔佐幼主,再幫一幫孤兒寡母嗎?”

鬥班急忙跪伏於地,奏道:“國母千萬不可這麼說!末將隻是一介武夫,不懂治國方略,怎擔國家重任?望國母三思啊!”

桃花夫人又垂下淚來……

莫敖屈重被桃花夫人真情所感,沉思片刻,奏道:“國母不必哀傷,公子子元為大王手足,頗有見地。此次治喪,盡力盡心,可暫代令尹一職,輔佐幼主。”

桃花夫人見屈重舉薦子元,頓時眼前出現了一雙色迷迷的雙眼,不禁一陣忐忑。但一轉念,眼下令尹乏人,子元畢竟是王弟,輔佐親侄兒,難道會有外心?於是也就允諾。文武眾臣見若敖推舉,也都無異議。於是子元成了楚國第四任首輔。

屈重回到府內,尚未脫下官袍,家丁稟報:“老將軍鬥廉來訪!”他一驚,顧不得更衣,忙出廳相迎。

鬥廉早已年過九旬,曆經了武王、文王,可謂三朝元老,雖閑賦在家,卻心係國家安危。加之閱人無數,飽經風霜,對子元早有成見,以為不過是個花花公子,並且心地不純。屈重身為老臣,智謀超人,怎麼會把這種人扶上令尹寶座,豈不要誤國誤民嗎?當他兒子鬥班下朝,提及此事,當即心急如焚,匆忙趕到莫敖府。一見屈重,劈頭問道:“莫敖大人今天唱的是哪出戲?”

莫敖見叔祖氣勢洶洶,慌忙拜見。口裏連稱:“叔祖消消氣,孫兒見禮!”

鬥廉喝道:“老夫不稀罕你的大禮!隻問你為何薦子元輔政?”

屈重忙遞一杯熱茶,含笑說:“叔祖心中難道有令尹人選?”

鬥廉忿然道:“老夫隻知戰場搏殺,不問人事政事,何來人選?”

屈重表情凝重了!長歎一聲:“楚將麵臨一場巨大難關了……”

“此話怎講?”

屈重:“大王駕崩,未曾留半句遺言,這為王室家族留下了許多空間,凡有野心之人,無不蠢蠢欲動。外有巴濮、閻敖族人遺患,內則王子年幼,國母柔弱,怎拒強敵?莫敖肩負禦寇重任,賴鬥丹、鬥班二將,得以平安已足。那輔政之責唯有子元可任,難道有更適合的人嗎?”

鬥廉憤然說:“莫敖難道不怕子元謀政?”

屈重:“孫兒執掌兵權,又有叔祖威望,諒他短時還不敢忘動。”

“隻怕養虎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