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如果光已忘了將前路照亮,你還會握著我的手嗎?”這段時間反複聽著這首歌,然後想著自己能給他的答案。
很幸運,答案是肯定的,但凡我還在他身邊,無論歲月遲暮,我總歸願意做他的歸路。然而也很不幸——這樣的答案有前提,如果“但凡”不成立,後麵的……隻能說也不算是我食言。
作為一個在校生,95之後,我也沒想到當我第一次直麵“愛情”這個詞時,心中的猶疑會這樣如影隨形。
是恐懼被傷害麼?
畢竟在這個高度信息化高度自保的年代,各種套路、媽寶男、鳳凰男、直男癌的故事在熒屏、小說、現實上早已演繹無限。
但聽心說話,它直白告訴我:不是的。
究其根本反而是——我怕辜負別人,尤其是個那麼好的本質溫柔的人。畢竟這也是一個發展、浮躁、相對自由的年代,假使我還心誌獨立的話,那麼,我想,我要怎麼樣才能確定我自己能把心定下,不再漂移,去奉陪一個他所歡喜的“從前車馬長,一生隻夠愛一人”?
愛需要勇氣,被愛同樣。
為什麼呢?
09年我小學畢業,讀了自己的第一本愛情長篇小說《簡·愛》。那時候朦朦朧朧地想,喲,這原來就是童話故事王子與公主幸福生活之外的愛情。老實說,我個人蠻喜歡女主角簡小姐的,原因很簡單,她自由,快不快樂另說,但她能讓自己一個人時也好好過,這簡直超級棒。
我讀她幼時一個人躲在窗簾後麵看書,窗外有枯枝冷風,也有路邊可愛的莓果,奇異的故事在她腦子裏張牙舞爪;讀她在寄宿的學校裏苦逼成長,一個人被針對,被否定,直麵好友的死亡,可她不溺於其中,從來正視自己;後來麵對羅切斯特先生時她也偶爾自卑自己沒生得一副好相貌和家世,不過要愛時也愛,沒什麼卑微……真是越落筆越對她喜歡。
年少時的讀物總要容易影響深遠那麼幾分,現在想來對於我如今愛情觀的形成,《簡·愛》也著實沒少舔磚加瓦。
此是其一。其二,是我的原生家庭。
它不好也不壞。不壞的是父母沒有出軌沒有家暴吵架極少,共同養家糊口,再正常不過;不好的是他們從無恩愛,“相敬如冰”。在這樣的環境裏成長,也不奇怪我會從小便不懼怕成家,但也對婚姻這種東西沒多少向往了。
其三,或許也是最根本的一點——我相信人心複雜。
沒有貶義,沒有失望,心平氣和。從複雜即穩定的現象來說,我覺得複雜挺好的,太簡單的人心若不夠堅定稍一汙染便容易黑化,因為會想不開,會隨隨便便就下了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光明這樣決絕的話來。誰活著都不容易,但如若不是活著能有機會碰著想要的、“好”的東西,誰還願意苦苦掙紮?何必一竿子打死呢。
複雜就不同了,理解並接受黑白世界的灰色地帶,外圓內方,又有自己的底線,獨立自主好交流。
但這樣的複雜帶來的最直接的也有……善變?
寫到這裏竟然遲疑了……文字這磨人的小東西。好了補充個題外話,此文所寫道理、謬論摻雜,皆是從直接捕捉到的心意、感覺上書寫,沒究太多,看者自己隨心把玩便好。
繼續說。
我覺得人心“複雜”,指它可純澈至極也可曲折至極,可善極也可惡極,可長久至極也可短暫至極,難測之意。
你覺得一個人從“喜歡”到“不喜歡”一般要多久呢?
是漸漸積累漸漸磨滅,還是一瞬之間?
於我的個人經驗而言,我屬於這兩種情緒之間不過一線之隔的類型。喜歡的時候盡心喜歡,決定放棄了便疼死也要棄之敝履。
這樣的習慣是無論是發小過來的閨中密友、言可及心的零星私交、來來去去的有緣沒緣,歡喜的時候是真的歡喜,走散的時候也是真的並沒有多少留戀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