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不以卑為自知,道終為其所顛覆
六界之內,各有秩序。周而複始,循環罔替,不絕不斷,竟也過了萬千年。萬千年來,六界各自過活,老死不相往來。神,魔,仙,人,妖,冥皆以己為至尊。人界更自詡為眾生之首,世之主宰。竟不知人修道百年方可成仙,降生不凡才能成神,無功無德死後至冥,無緣修化而為妖,邪惡滋養終成魔。人,至微至陋,至愚至卑。
欲說人界有大劫,卻要從仙界說起。這一日,各洞府,各福地的仙家紛紛趕往元都。一時間人界祥雲蔽日,聖光普照。算算日子,正是人界的二月初二,元都之聖老子的壽辰。且看元都,仙樂不絕,祥瑞遍野。老子安逸的坐在那裏,臉上鞠著笑容,手中拈著扁拐,迎接到來的各位仙家。宴罷,眾仙家前去拜望均鴻。均鴻老祖此日也是仙顏大悅,命各弟子入座聽講。這一講就講了十日,講得是天花亂墜,深入骨髓。老祖剛說到:“人間繁華,人世百年,卻是空蕩蕩,虛緲緲的一場夢。”從殿梁上飄飄然飛下一蝙蝠,正落到均鴻老祖得手心裏。老祖笑道:“這蝠也是一心向道,便讓我點化了他吧!”言罷,從袖中摸出一顆千年珍珠,用真氣化開,灑在蝙蝠的身上。轉瞬之間,蝙蝠已變了樣子,從頭到腳褪掉了黑毛,長出了雪白的絨毛。不避陽光,反而飛向太陽,在空中翻滾翱翔。“原來這畜生是思凡了,哈哈…”老祖笑著說:“你我可賜其慧根,任其投胎,去人界走一遭吧!”於是各仙家各賜慧根,施法畢這蝠已然通了人性。“去吧!”老祖的拂塵一揚,將白蝠送入人界。
再看人間,羚山腳下白寨中白青山是名噪一方的財主,為人又樂善好施,就成了寨中有實無名的主人。寨中的人都很尊敬他,出了事都願意向他討個主意。青山五十歲的時候,妻子又有了身孕。老來得子本是一大喜事,可是眼看著懷胎一年尚無動靜。青山甚是焦急,便親自上了羚山,向太清觀的道長討教。道長徐啟自幼在道觀長大,三歲便可背誦道德經,五歲悟道,二十幾歲就當了太清觀的道長,可謂是道門罕見的人才。此時的徐道長已然是個白發蒼蒼的老人了。他笑盈盈地把白青山請到花園,山高寒冷,白雪皚皚,四周磐石堅挺,幾支傲雪的梅花肆無忌憚的怒放著。徐白二人坐在園中,一壺熱茶嫋嫋地飄著熱氣。看著徐啟一口口呷著茶水,青山可繃不住了。“道長….”“嗯…我這山上的茶比起你們白寨的可好喝啊?嗬嗬”青山不敢逼迫,忙不迭的答應:“當然當然,早有耳聞道長集天池雪蓮上的雪來沏茶,自然別有一番滋味!”“青山,我這麼多年也不枉活,看得出你今日心不在焉。就讓貧道為你一算究竟可好?嗬嗬”言罷掐指演算,口中念念有詞“怪哉怪哉!生兒十月功告成,你卻一年尚不行。二月十二祥雲起,保護令郎平安生。”言罷,拂袖而去。青山趕緊起身恭送,口中稱謝。
二月十二日轉眼到了,天上真的布滿了雲朵。雪白的有點發藍的顏色,更是顯出一片祥和之氣。讓看他的人心中很平靜。寨子中的人聚集到青山的家裏,一聲不響的享受著這片安詳。暴風雨之前總是寧靜的,這片安詳就是腥風血雨的前兆。就隨著孩子降生時拚盡全力的一聲哭喊,一切都拉開了帷幕。“老爺…老爺…”丫鬟跑過來找青山,青山趕忙問問情況“怎麼樣怎麼樣?”“生了,老爺。生了個男孩!您快去看看吧,夫人等著您呢!”舊時生孩子不敢見光,怕血光有辱神明。等青山進屋一看,吃了一驚,這孩子長得還算漂亮,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隻是他的頭發是白的。哪有孩子生下來就白了頭發的道理?
孩子再怪,也是自己的孩子。那有做父母的不疼孩子的。青山更加是老來得子,甚是不易。越是寵愛他,就越是替他擔心。正在焦急間,丫鬟跑來叫青山:“老爺老爺,太清觀的徐道長來了。在外麵等著呢!”青山一聽,趕緊讓丫鬟把孩子抱了送入裏屋。自己匆匆的出去了。“道長光臨寒舍,不知有何貴幹?賤內適才誕下一子,家中混亂,失禮了。”說著,青山做了個揖。“白老爺不必多禮,貧道此來是為你解決難題的.”青山一聽,想到妻子懷孕一年多未曾生產,徐道長說二月十二生,二月十二便生了下來。今日兒子遍生白發,也未曾與外人知道,道長便說來為我解決問題,看來是前生注定了。青山這麼想自有他這麼想的道理,他明白徐道長是要來把他的孩子帶到山上去。白青山老來得子怎麼舍得?徐道長看透了青山的心思,便道:“白老爺不可猶豫,這孩子的一生自有他的不同之處。是謂之天機不可泄露,恕貧道無法奉告。但你要知道,這孩子不是凡物,其實等閑之輩能養得的?”白青山聽了這話也沒明白,但是他知道這孩子是留不住了。
“道長吩咐,自當從命。隻是這孩子剛剛降生,出門恐有辱神明啊!”青山說道:“可否等他過了百日,老夫親往羚山送子!”徐道長知道青山是舍不得孩子,隻好答應:“白老爺,這三道符請您和夫人公子身上各帶一道,不可離身。百日後,羚山腳下自會有人接您。貧道告辭”言罷,留下了三道符飄搖而去。青山不敢把這件事告訴夫人。夫人剛生完孩子,身子虛弱,青山怕她承受不了兒子將要離開的事實。又不敢不聽從道長的吩咐,便偷偷把符放在荷包中掛在妻子的胸口。就這樣,竟也相安無事,孩子滿月的時候起名叫白覆。這一天,白府上下張燈結彩為少爺慶賀滿月。白寨上下都聽說了白青山老爺得了一位白發的公子,一傳十,十傳百,一時間周圍大大小小十幾個寨子的人都知道了。紛紛趕來喝滿月酒,為的是一睹小公子的真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