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加溫度
1促進開花:對花芽已經形成正在休眠越冬的種類。如牡丹、落葉杜鵑、迎春、梅花、碧桃、海棠花類及榆葉梅等,在經過充分休眠以後,於冬季,如春節前或早春用加溫處理打破休眠,即可促進提前開花。
還有許多溫室花卉及露地花卉,有的隻要在高溫下就能產生花芽,有的隻要加溫就能提前開花。如溫室花卉中的瓜葉菊、大岩桐、米蘭、茉莉等,以及露地栽培月季,美人蕉及金盞菊等。對這些花卉隻要提前加溫,就能如期開放。
自加溫至開花所需的天數,因花卉種類、溫度高低及養護方法不同而不同。溫度高,溫度適宜天數少。溫度偏低,濕度不夠,天數多。加溫要采取逐漸升高的辦法,並要加強溫室管理,控製好溫度。
以北京促進月季花在“五一”節開花為例:月季花在北京露地栽培,天然花期第一批花約5月20日,若使月季花在“五一”節開放,就可采用加溫處理的方法。要在前一年選出健壯的盆栽苗,在8月上旬每個枝條留2~3個芽重剪,在11月下旬葉大部落掉時移入冷窯保存,窯內溫度保持0°C左右即可,在1月底或2月初自冷窯取出,移入低溫溫室,約一周後逐漸加溫,白天室溫控製在10~12°C,夜間5°C左右,以後溫度也不必升高,至3月份室外溫度逐漸升高,要及時滅火,用通風控製室溫,至4月初更要加強通風,直到晝夜門窗大開,使月季慢慢適應室外自然條件。
采用以上技術措施正常生長的植株,在4月初長出高糧粒籽大小的花蕾,4月中旬顯色,4月下旬花朵可相繼開放。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種,不同植株發育可能不同,對發育稍早的植株可利用噴水降溫或調換到室內光線較差溫度較低的位置等方法來控製;對發育稍遲的植株可把它移到陽光充足溫度較高的地方,促使其發育加快。此外,要注意經常噴藥防治白粉病和及時澆水和施肥。用同樣辦法,牡丹催花要50~55天;碧桃要50天;西府海棠和迎春要20天;梅花25~30天;榆葉梅35~40天;茶花、杜鵑約40天。
2延長花期:有的花卉在溫度適合時,有不斷生長繼續開花的習性,但是當秋、冬季節氣溫降低時,就要停止生長和開花。若在停止之前采取措施,保持適當溫度,就能不停的生長,繼續開花。如非洲菊、茉莉花、美人蕉和大麗花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早做準備,在降溫之前及時加溫,並注意施肥、修剪。若植株受到降溫影響後,再采取措施就晚了。
以茉莉花為例,茉莉花的天然花期是6~9月,為了讓茉莉花在國慶開放,可於8月中旬將茉莉花搬進玻璃溫室進行增溫處理,夜間要關好門窗,若白天陰天可不開窗。晴天最高溫在30°C以上,夜間也不要低於20°C,並每天噴水3~4次,以增加室內濕度,直到花蕾長齊後,停止噴水,這樣,就可以在國慶節繼續開放。
3抑製萌動:有的植物花芽形成後不立即開花,隨著溫度降低花芽才萌動。例如桂花,“八月中秋桂花香”是說桂花的自然花期正值“十一”前後。但桂花的花芽是在夏季6~8月高溫下形成的,當天氣轉入秋涼時,桂花的花芽就迅速萌動、膨大,當氣溫夜間降到17°C以下時,連續4~6天,桂花就會開放。掌握桂花的這一規律,若想讓桂花遲開,隻要把桂花放在溫室中,保持10°C以上,就可抑製花芽萌動。
(二)降低溫度
1延長休眠期,推遲開花:凡是休眠越冬的種類,在早春氣溫上升之前,趁其還沒有解除休眠狀態之時,將其移入冷室之中,使之繼續休眠,可延遲其發芽開花的時間。這種處理的方法,多適用於較耐寒的植物種類。在冷室時間長短與花卉種類、健壯程度以及冷藏條件(溫度、光照以及土壤幹濕度等)關係甚大。冷室溫度一般以1~3°C較好,不耐寒的花卉可高些,室內不需強光,但要有些弱光,每天開燈幾個小時。
土壤過分幹燥時也要澆水。還應根據需要開花的時間,計算好出冷室後至開花所需天數,以決定從冷室搬出的時間。出冷室後,初期要在遮蔭、涼爽、避風的地方,並適當噴水,幾天後逐漸見光,並施肥、澆水,使之按時開花。如需在國慶節開花的,碧桃可提前15天出冷藏室;杜鵑花因花芽萌動較緩慢,花期較長,可提前20天出冷藏室;西府海棠花芽萌動快,花期較短,提前10天出冷藏室即可。
2減緩生長,延遲開花:許多植物當花芽開始萌動後,給以較低的溫度,能使新陳代謝緩慢,因而可以延緩生長,推遲花期。如荷花玉蘭正常花期在6月,要想延遲花期,則可在6月初花芽開始萌動時放在2~4°C的冷庫中,在需要開花前半個月出冷庫,則到時即可開花。這種處理多用於含苞待放或初開的花卉,常用的如菊花、天竺葵、八仙花、瓜葉菊、唐草蒲、月季及水仙等。處理的溫度因植物種類和需要延緩的日數而有不同,一般的2~5°C適用於多種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