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內涵豐富,但思想道德素質才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從靜態來看,德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素質教育中居於首要地位,兩者在內容和目標上具有同一性和包容性,是個體和整體、包容和被包容的關係。從動態看,素質教育對德育具有反作用,德育最終是為素質教育服務的,兩者在過程上具有連續性、遞進性和循環往複性,是相輔相成和互為促進的關係。
因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追求人品與學問同步卓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要求“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
江蘇省南通中學,創建於上個世紀初1909年春天。辦學之初,張謇先生曾親筆為通中題寫校訓:誠恒。中國人自古以道德文章立身於當世、垂範於後代,張謇先生寄希望於我們通中人的正是這種理想人格與典範精神。百年傳承,通中人正是秉持這樣的教育理想,艱辛求索,不斷開拓創新,在素質教育的浪潮中揚帆破浪,使我校英才輩出、為祖國培養出一大批傑出的棟梁之材,使我校成為文化底蘊深厚、辦學業績驕人、社會聲譽日隆的曆史名校。
在新時期,我校在辦學中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為指針,秉持“追求人品與學問同步卓越”的教育理想,始終堅持將“育人”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創造性地實施“難忘教育”,取得了德育改革實踐的可喜成果。
2004年11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將我校確定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典型向全國推廣,中央省市三十餘家媒體聚焦通中校園,集中宣傳報道我校的“難忘教育”,使之成為精神文明建設“南通現象”的一個亮麗窗口。
當前時代和社會發展,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了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增強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都在潛心研究並努力用實踐作出回答的重要課題。
怎樣才能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生輝煌人生的起點,怎樣才能讓教育融入學生的靈魂?我們帶著極強的使命感、從為學生未來發展和成才夯實基礎的視角,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對傳統德育理念、方法及課程進行全麵審視之後,我們深感,傳統的德育模式往往隻停留在道德認知的層麵,而忽視學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培養。由斯,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必須走出德育誤區,改革傳統的德育課程和德育模式,以真正解決讓學生“依道德認知來行為”這一道德教育領域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全麵挖掘辦學近百年來積澱的厚重的人文資源,提煉、豐富其內涵,並融入新的時代要求,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主線、以塑魂為主旨”的學校德育工作新理念,著力建構新的德育課程體係和育德模式。
在學校德育改革的探索實踐中,我們明確地認識到,德育的目的,歸根結底是學生人品的升華和行為的改善。要讓德育的知識和道理,內化為學生的素質,轉化為學生的行為,“難忘”是關鍵。教育學和心理學告訴我們,隻有創設教育的優化情境、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體驗,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隻有強烈刺激的事件和持續刺激的活動,才能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因此,在學校德育改革實踐中,我們特別強調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體驗,科學選題、精心設計對學生今後發展和成才施加積極的影響的各項教育、實踐和訓練等活動,努力讓每次的德育活動能在學生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產生強烈的震撼,並成為永恒的記憶。
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實施難忘教育,達到教育難忘”。
一、活動篇――震撼心靈的活動教育
素質教育離不開實踐活動,而實踐活動是德育的主要方式,構成道德品質基本要素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僅靠思想灌輸不行,學生的良好品德都是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而且隻有通過反複的實踐,才能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達到知識統一,言行一致的目的。因此,教育不能隻限於直接的政治活動和道德活動,而要貫穿在一切活動之中。實施素質教育,震撼學生心靈是根本。
通中以“難忘教育”為核心,精心設計了20多項震撼學生心靈的德育精品活動。僅儀式教育,每年就有六次:初一新生向國旗宣誓儀式,初二離隊儀式,高一青年誌願者交接儀式,高二成人儀式,初三、高三畢業儀式。2004年9月出席首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的領導和代表蒞臨通中現場考察了初一新生向國旗宣誓儀式,給予了高度評價。
學校每個年級的班會都有特定的主題:初一以“自豪”為主題,初二以“自立”為主題,初三是“自強”,高一為“心理健康教育”、高二是“社會責任感教育”、高三是“感恩教育”。
學校每年有四大節日,即文化節、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每個節都由若幹係列活動組成,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參與性,全校同學參與麵在90%以上,已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節日”。在全校廣泛開展評選“每月一星”的活動,獎勵各個領域中表現優異的同學,激發每個同學的進取心和榮譽感、成就感。
通中的德育精品活動教育,讓無數學子感觸頗深,永銘在心、經久難忘。
二、體驗篇――實踐人生的體驗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學生自我體驗。它注重發揮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參與學習、參與生活、參與社會的過程中,煥發主體意識。從而不斷啟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最終落實到學生主體的自我判斷、自我選擇和自我教育等能力的發展上來。
一直以來,我校始終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體驗看成是最有效的德育途徑。校園電視台、廣播台、交響樂團等各類社團活動,都是由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學校裏每個班級都有班旗,班旗圖案由各班同學自主設計,各有寓意。在實踐中既激發了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集體榮譽感。全校深入開展“文明與我同行”活動和“青少年文明崗”創建活動。每一個崗位上,都記錄著通中學子忙碌的身影和辛勤的汗水。
愛心接力是通中精心打造的德育精品工程之一。2004年3月1日,通中青年誌願者社區服務隊被評為南通市第26次文明新風典型,為全國聞名的“精神文明南通現象”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校還充分發揮網絡文化的育德功能,組織了機器人大賽、網頁製作大賽、班級網頁展示等多項實踐活動。
學校與市心理谘詢中心合作創建了南通市首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常年聘請專家坐堂接診,開設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建立心理檔案。
學校還有設在東方紅農場的軍訓基地、位於廣西柳州大苗山地區的科普教育基地、法製教育基地等。
在這多渠道、多平台的自我體驗中,學生的靈魂得以淨化,境界得以升華,素質得以提高。
三、規範篇――細致入微的規範教育
青少年正處於半幼稚、半成熟、可塑性強的時期,這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常規管理可以從時間上強化德育、具有明顯而又穩定的導向作用、控製作用和教育作用,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的最有效方法。堅持常規管理可以使學生對日常行為規範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時刻遵紀守法、嚴於律己,逐步把外來的約束轉化為內在的習慣,自覺地確定自己的行為準則。
我校從新生進校起,學校就狠抓“從頭做起”和“從早做起”兩項基礎性訓練。“從頭做起”,即從學生的頭發、掛件、衣服、鞋跟等外表禮儀入手,規範學生儀容儀表;“從早做起”,即從早晨師生間相互問好等語言文明做起,加強學生文明言行舉止的養成教育。
作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先進典型,通中因勢而上,在全校發動並全麵展開“1+5”創建活動,拉開了通中德育二次創業的序幕。
在通中,文明禮貌蔚然成風,無形的德育已滲入學生的言語儀容、舉手投足。一聲聲滿懷真誠的問候,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自行車,一扇扇光亮清潔的窗戶,觸目所及,盡皆風景。通中學生在校外參加各類活動,同樣自覺地表現出文明的行為舉止,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欲塑造其靈魂,必先規範其言行,這是通中人實施“難忘教育”中所獲得的最樸素的真理。
四、情境篇――潤物無聲的情境教育
走進通中校園,撲麵而來的是濃濃的文化氣息。校園建築的色調凝聚著我們通中人的育德思想,赭色象征忠誠,灰色和黑色則寓意恒久,校園布局神似“恒”字,它們形象詮釋著百年校訓“誠恒”。
校園內遍灑名人風韻,校舍樓名無一不蘊含深意。藝術廊名家名作群星璀璨,四角亭烈士忠心光照史冊。充分體現了“讓學校每麵牆壁說話、讓學校一草一木育人”的德育思想。
精心營造的校園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學校精神文化的浸染熏陶,在通中學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難忘教育”在潤物無聲中實現“教育難忘”。
在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方麵,我們特別注重教師的言傳身教。在通中,教師不僅是教育者、設計者,更是一名平等的參與者。“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徑莫速乎好其人。”我們要求,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終生楷模,既然為人師表,就應在文明禮儀、品行德性上為學生做好表率。
在學校德育改革實踐中,校長、老師們總是率先垂範、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榜樣。每天清晨,校領導都要早早地趕到學校,站在校門口麵帶微笑,恭迎師生,這已經成為通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每個班的班主任也會站在教室門口,給學生送去親切的問候。在通中大多由學生自我申報、自我管理的公益性崗位中,出現了一個由學生組成的崗位文明禮儀示範崗。其用意不言自明。
在通中校園裏,“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已滲透到每位教職員工的心裏。全校教職員工都自覺的以良好的師表形象,影響和感染學生。學校還充分發揮學科課程的育德作用,將“難忘教育”與各科教學有機結合。學校著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育人水平,推行“青藍工程”,對青年班主任進行“傳幫帶”,並在全國率先實行班主任資質評定等製度。
2005年6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來南通中學視察調研,盛讚通中德育改革實踐:南通中學的德育教育經驗很好,值得在全國推廣,中央新聞媒體要好好宣傳。南通中學的德育教育經驗有三個特點:一是這所百年老校、中華名校的校長和老師們身先士卒,身體力行;二是道德建設從細微處入手,從點滴做起;三是秉承了張謇先生“誠恒”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在“恒”字上下工夫。貴在積累,久久為功,持之以恒。
在新的曆史時期,素質教育工作在要求、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麵已有很大的變化,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趨向也在不斷更新,給教育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思想道德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實施素質教育隻有緊緊圍繞這一核心,才有其生命力和實踐意義。
我校學生持續優化的道德行為,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並自覺將在品德、情感生活領域中建構的個人素養結構,遷移到學習生活領域中來,使個人的學習品質得到根本的改善。這就是通中學生能成為同齡學生中最優秀群體的奧秘,也是通中教學質量能夠持續高位走強的保證。
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為出色,各類小發明小創造成果豐碩,學科競賽屢獲全國一等獎,學生製作的機器人在國際比賽中更是勇奪第一。
如今通中辦學水平已躍上了全新的台階,實現了全方位的跨越式發展。這是通中“難忘教育”滲透、輻射、放大效應的體現,也是以德育統帥並貫穿學校一切工作的必然結果。以塑魂為核心的通中素質教育已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享譽大江南北,她已成為南通基礎教育的一顆璀璨明珠。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我們南通中學這所中華名校,在歲月的長河中,勇扛素質教育大旗,用不斷開拓、進取、創新的業績,雕琢著自己不朽的容顏,續寫著自己永恒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