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教師隊伍建設的困惑(2 / 3)

造成西部農村地區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五:一是大批優秀教師外流。從西部地區流往東南沿海、從偏僻農村流往大中城市,所謂“孔雀東南飛,一去不回頭”那是好聽的說法,有些地方幹脆將這種現象戲稱為“教育大逃亡”。二是教師隊伍的補充渠道受阻。上世紀90年代之前,師範類大、中專畢業生直接分配回原籍就業,基本能夠補充教師隊伍自然減員造成的缺編。自從國家對大中專畢業生實行“自主擇業,自由流動,雙向選擇”政策,國家不再包分配以後,幾乎所有優秀的師範大專以上的畢業生都不願去西部地區,尤其是不願去西部農村地區任教,僅剩為數不多的學生願意回家鄉任教,而西部地區的各級政府為了減輕財政負擔,又不願接收這些學生。三是教師隊伍需求急劇增加。緊隨高校逐年擴招的大形勢,各地也紛紛擴大高中招生規模,使高中生員迅速膨脹,師資嚴重不足。於是各地補充高中師資的主要辦法便是不約而同地從初中教師中選拔,然後再從小學教師中選拔初中教師。那麼,小學教師隊伍的缺口又由誰來填補呢?當然是靠月薪幾十到200元不等的代課教師。這樣逐級選拔的結果便使各學段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迅速下降,可以說,一夜之間各學段教師隊伍都成了學曆不合格教師。四是政策原因造成教師隊伍缺員。上世紀90年代以前,學校教職工隊伍的編製是按班計算,現在是按學生數計算。孰不知在西部農村地區還存在著為數不少的“一人一校”,這些學校或者隻有十幾名學生,或者不足十名學生,卻至少是兩個年級,甚至三個年級。按學生數計算,這裏編不上一個教師,但是,這裏的確需要一個教師。而且這位教師比其他任何地方的教師都辛苦。五是教師職業成為就業競爭的熱點。自從國家不再包攬大中專學生畢業分配以後,教育便成為西部農村地區孩子就業的唯一選擇。因為在西部農村地區,像樣的企業沒有幾個,工作不一定長久,工資也不一定有保證,隻有教育是個大口,工作穩定,工資又有保證,於是孩子和家長便都盯上了教育。近年來,在西部地區各縣區,補充教師隊伍缺員的辦法就是,每隔三五年向社會公開招考一批教師。凡是本轄區籍的大中專畢業生,不管你學什麼專業,隻要你有國家承認的學曆證書又沒有工作,為了老百姓的利益,為了社會穩定,都可以報考教師。於是便陸續有一些學非所長、學非所用,甚至完全不懂教育的人做了教師。於是,在西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便出現了讓人十分尷尬的局麵:尷尬之一是教師數量嚴重不足,但是師範類大中專畢業生卻難以就業;尷尬之二是一方麵是教育內部想盡一切辦法對在職教師進行各種名目的學曆培訓和基本功訓練,另一方麵又有許多不合格的人還在源源不斷地補充進教師隊伍裏來。

總之,在西部農村,教師隊伍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尤為突出。隊伍入口不嚴,該進的進不來,不該進的卻進來了;出口不暢,該留的留不住,不該留的又出不去。這些問題不光小學校長解決不了,中學校長解決不了,即使教育局長也解決不了。

二、代課教師問題非常突出

2005年,關於西部農村中小學代課教師的問題成為各大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中央電視台、鳳凰衛視,以及各地方台都先後有過報道。

關於代課教師,近兩年來,有兩個調查最讓人震驚。

一是2005年在甘肅省渭源縣掛職擔任縣委副書記的西北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李迎新,含淚上書教育部,呼籲關注代課教師的生存狀態,他所作的《渭源縣代課教師現狀調研》顯示,渭源縣有600餘名鄉村代課教師每月僅拿著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資。每月拿40元工資的又占了代課教師的70%,且部分教師這樣的工資已經拿了20年。渭源縣的代課教師現狀,可以說基本反映了中西部貧困地區代課教師的生存狀態。據甘肅省教育部門統計,甘肅省至少有3.2萬多名農村小學代課教師,占到農村小學教師的28.2%,在一些人口稠密、經濟欠發達地區,代課教師占的比例更大,這些教師除了200元左右的月工資外,沒有任何福利待遇。這些農村代課教師承擔著全省100多萬農村小學生的教育教學任務,占全省小學生的三分之一。因此,代課教師的素質、工作積極性、教育教學能力,都直接影響著全省基礎教育的質量和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

二是2006年陝西媒體在本省隴縣、藍田等地調查時發現,農村小學大部分是一人一校,支撐著偏遠農村教育的仍然是代課教師,不少家長和基層教育官員坦言,若沒有代課教師,農村義務教育的大廈就會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