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遊戲的時候,他總是擔任較弱一方的指揮官,隻有這樣,才能表現出他的指揮才能,也不枉他看的那些戰爭故事,更重要的是在每次以弱勝強的遊戲中,他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遊戲時,在和對方較量體力和威猛的同時,他更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他常常讓自己的“士兵”做好防禦和抵擋工作,如在沙灘上挖下戰壕,或是在岩石下埋伏重兵。可真正打起來的時候,他卻一馬當先,衝鋒在前,而且出手極狠,從不給對方喘息的機會。每次的結果,都是他率領的一方獲勝。久而久之,孩子們認為,隻要是他統領的“部隊”就會戰無不勝,孩子們把他當成了勝利的標誌,爭先恐後地想充當他的部下。可以說在拿破侖的童年時代,他就已過足了戰爭癮,並享受到許多“殊榮”。“他成為元帥的曆史,應從孩提時代講起”。拿破侖的軍事天才不能不說是與生俱來的。
類似的事情發生不少,父母和鄉鄰也都對拿破侖的心機和早熟的智力刮目相看。但是,拿破侖的母親非常嚴厲,她從不放鬆對拿破侖的管教,因而每當有受欺負的孩子跑來告狀時,拿破侖總逃脫不了母親的一頓打罵或責罰。盡管萊蒂齊婭沒有文化,但她確實懂得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拿破侖。拿破侖功成名就後,非常感謝自己的母親,他曾經說過:“盡管我的母親很柔弱,沒有太多的文化,但如果沒有母親當初對我的嚴加管教,也就不會有我拿破侖的今天。”
拿破侖七歲的時候,被送進了當地的一所學校。入學沒幾天,校長便派人把萊蒂齊婭叫去。原來,在玩“打仗”的時候,拿破侖把一名高年級的學生打得頭破血流。當拿破侖看到媽媽到受傷同學家中道歉後,他第一次感到了愧疚,拿破侖的心痛極了。沒過多久,拿破侖放學回家後居然不出門“打仗”了,而是坐在桌前認真學習,也再沒有人上門來告狀了。
對於拿破侖的這一轉變,夏爾夫婦非常高興,但是,他們不禁自問:拿破侖為什麼變化這麼大呢?終於,夏爾夫婦從約瑟夫那裏找到了答案。
拿破侖和哥哥約瑟夫在一個教學班學習。哥哥約瑟夫文靜好學,所以成績十分好,老師們都非常喜歡他,也常常誇獎他。而拿破侖不僅成績不好,還經常打仗鬧事,老師多次勸阻都無濟於事,為他大傷腦筋,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拿破侖無藥可救了。可拿破侖依然我行我素,毫無顧忌。
有一天,在數學課上,老師為了讓拿破侖“改邪歸正”,就給他出了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可不管老師如何啟發和誘導,拿破侖還是張口結舌,臉都漲紅了,就是答不上來。為此引來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
下課後,約瑟夫走到拿破侖的跟前對他說:“你就是比我能打仗唄,那有什麼用,總給爸媽惹麻煩!看看你剛才的表現,真是太丟人了,你的學習比我差遠了。”這兩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拿破侖的自尊心。他坐下來認真地思考,他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也第一次看到了約瑟夫的長處。從此以後,拿破侖便停止了打鬧爭鬥,開始認真學習。自從拿破侖認真學習後,他的數學成績就直線上升。尤其是幾何,有時候老師也答不上他的問題。
夏爾從一開始就偏愛拿破侖,從前拿破侖每每闖禍後,他多是從那些細微的事態中尋覓出這個孩子勇猛執著的優勢而多加鼓勵。現在,他更加堅信自己的兒子將來肯定非同一般。他特意給拿破侖弄出一間小房子,屋子被他收拾得幹幹淨淨,並在牆上寫上鼓勵讚許拿破侖的話。從此,拿破侖更加沉默寡言,更多的時間都是一個人躲在自己的小屋裏學習。這個瘦小怪癖的孩子十分珍惜這個小天地。如果有哪個小孩子來侵入他的這個小小王國,他會毫不留情地把人家趕出“領地”。
萊蒂齊亞也是一個有眼光的女性,感受到拿破侖的變化後,她開始不斷地、不露痕跡地稱讚拿破侖,悄悄地潛移默化地修正拿破侖的野蠻習性,並常把她所能知道的偉大人物的一些事情講給他聽。雖然她又有了幾個更為幼小的孩子出世,但這沒有影響到她對拿破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