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英雄末路1(2 / 3)

路易十八執政以後,在國外流亡的那些王黨分子也都先後回國。這些素來嬌生慣養的貴族,他們所盼望的隻是恢複革命前的種種特權,好讓他們享受不勞而獲的幸福。除此之外,便是對革命黨人進行瘋狂地報複。而他們的總代表路易十八也不準備兌現自己的諾言,他在短期內把一萬多名軍官免職,將無能的貴族安排在高官顯職上,領取厚薪。他免除教會學校一切租稅,並使教會不受政府管轄。他還給被槍殺的王黨分子樹碑立傳,追封因謀殺拿破侖而被處死的卡杜達爾為貴族。路易十八及其親信極力恢複舊製度、舊秩序,取消了一切革命成果。

從德意誌各要塞撤回來的,以及從西班牙、俄國和英國牢房放出來的士兵們,他們對於波旁王朝的軟弱無力憤憤不平,群言鼎沸。戰士歸來,法國將他們遣散,或隻發一半薪餉,暫予安置。波旁王朝如果善於處理問題,也許可以把他們爭取過來。但波旁王朝的人物,特別是那個堪稱流亡貴族典型的阿圖瓦伯爵,偏偏是最不識時務的,他們把拿破侖的老近衛軍撇開,另行建立一支享有特權高薪的王室衛隊,由六千名貴族和保王派先生們組成。

農民,特別是那些占有在革命中沒收的貴族土地的農民,同樣感到不安。地主的要求越發苛刻,使他們苦不堪言。拿破侖王朝的結束,也使大陸封鎖政策隨之瓦解。撲麵而來的大量英國商品席卷法國,一時擠兌了不少法國商業和工廠,使許多商人麵臨破產的危機。

農民們開始懷念拿破侖時代的土地自主了;商人們開始懷念拿破侖時代的財源昌盛了;知識人士開始懷念拿破侖時代的自由民主氣息了;將士們開始懷念他們心中依然偉大英明、曾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拿破侖了。他們開始在一起尋求兵變、尋求他們的精神上的偉大拿破侖。

經過革命洗禮的法國人民很快認識到路易十八回國不是來解放他們的,而是來建立一個新的專製製度。拿破侖統治下的專製政府,至少還能給法國帶來榮譽和活力,而路易十八的專製統治,則顯得腐化和無能,隻知道壓迫百姓。波旁王朝開始不得人心,尤其是遭到冷遇的將軍們更加懷念拿破侖了。

1814年11月,戰勝拿破侖的歐洲俄、英、奧、普四大強國,在維也納討論歐洲善後問題。身著華麗禮服的國王、貴族、外交家們,胸前佩帶各色勳章,一邊舉杯痛飲,慶祝太平,一邊又為戰利品的分配不均而爭吵不休,甚至達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於是維也納的和平會議醜戲連台,滑稽至極。

俄國想占領波蘭的全部,要求把拿破侖時期的華沙大公國和俄屬波蘭合並起來,建立一個王國,由沙皇統治。普魯士支持俄國的要求,並要求合並全部薩克森領土,以補償其讓給俄國原屬普魯士的波蘭領土。英國和奧地利堅決反對。英國不願俄國過於強大而向歐洲西進。奧地利不願將加裏西亞、克拉科夫和維斯瓦河一線讓給俄國,也不願普魯士因合並薩克森而更加強大。

這樣,維也納會議的四強形成了兩個對立陣營,即俄普為一方,英奧為另一方。法國代表塔列蘭權衡利弊,決定加入英奧一方。1815年1月3日,英國外交大臣卡斯爾雷親自擬定了一個對付俄普的同盟條約,梅特涅和塔列蘭都加入同盟,各國答應出兵15萬。塔列蘭高興地寫信給路易十八說:“陛下,反法同盟已經永遠解散了。

二、逃跑

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沒有逃過拿破侖的眼睛,他那看似平靜的生活重又掀起了波瀾。他一麵有意從到島上觀光的遊客中查詢消息,一麵暗地裏與法國政府官員溝通。拿破侖當時一直認為,蟄伏厄爾巴島,隻不過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小插曲,他要把這插曲演奏成輝煌的樂章。

1815年2月,法國政治家馬雷等人派遣弗勒裏·德夏布隆喬裝水手來到厄爾巴島。夏布隆向拿破侖詳細地報告了國內普遍不滿的情緒以及貴族們巧取豪奪的無恥行徑。他告訴拿破侖軍隊都盼著他回去。拿破侖那顆重返歐洲的雄心被激發起來了,他想離開厄爾巴島,回到屬於他的法國。

當然,拿破侖決定尋機離開厄爾巴島,還有一些個人的理由。他聽說波旁王朝並不想放過他,正計劃劫持或刺殺他,而且波旁王朝並沒有履行諾言,支付給他年俸。現在,他每年要支付一百萬法郎來維持他的軍隊,而他的收入還不到這個數目的一半。他每年本該從路易十八那裏收到兩百萬法郎,但那個君主一方麵沒收了波拿巴家族在法國的財產,而另一方麵,同盟國曾經保證要他付給波拿巴家族的款項,他卻分文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