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英雄末路1(1 / 3)

一、厄爾巴島

1814年4月20日上午11點,拿破侖在俄、奧、普、英的監護及千餘名騎兵的簇擁下,開始向厄爾巴島進發。他在流放途中乘坐一輛六匹馬拉的“臥車”,他身後緊跟著十三輛馬車。根據與聯軍達成的協議,拿破侖可由一千二百名皇家衛隊騎士護送車隊護送,但是,隻能送到納韋爾。從羅昂開始,由奧地利和哥薩克的騎兵部隊取而代之。這使拿破侖大為惱火,他聲稱自己拒絕一切護衛隊員。

除此外,沒有任何強製束縛,拿破侖親自選擇休息地點和出發時間。沿途遇上的部隊向他舉槍致敬,田野上響起陣陣鼓聲。而且幾乎每到一處,人們一得到他到來的消息,都紛紛出來向曾經的皇帝致敬。途中歡呼聲不斷,但拿破侖心情十分平靜。

厄爾巴島是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島上僅有居民數千人。這是一個罕為人知的小島。位於科西嘉東麵五十公裏處。1814年曾屬拿破侖在意大利的領地。這個小島群山巍峨,奇峰林立,最高峰的海拔可達到一千多米,景色宜人,氣勢頗為壯觀。而且島上枝蔓叢生,山花爛漫,是個頗有情調的小島。

拿破侖天生不是一個安分守己、滿足現狀的人,他又怎麼會在這樣的小島上安度餘生呢。自從他來到厄爾巴島以後,島上的景象便有了很大的改觀。因為拿破侖對這個小島擁有完全的主權。對於一個掌握了整個歐洲,享受過最豪華的宮殿生活的帝王來說,厄爾巴島不過是一塊被大海撕裂的礁岩而已。

然而拿破侖似乎很滿意島上的生活。在厄爾巴島生活的那段時期,拿破侖組織了一個微型國家,修海港,建船隊,造都市房屋和鄉間別墅,組織由六百多位老兵組成的軍隊訓練、檢閱、演習,保持他們強健的體魄和昂揚的鬥誌。他帶領人民鋪路修橋,為人民的健康著想創辦醫院,為島民素質考慮興建學校、戲院、兵營等等。還有一係列複興工業的措施。島上的居民由衷地欽佩和熱愛拿破侖。英國特派員尼爾·坎貝爾曾說:“他好像在不知停息的運動中得到很大的樂趣,為看到陪同他的人累得筋疲力盡而高興。”

拿破侖在島上設立了總督府,委任巴爾為總督,德普奧為行政官,佩呂茲為司庫。四名內侍從地方顯貴中挑定,費洛·德博勒加爾為首席醫生。另又挑選了三十五名仆人和一百匹馬。還組織了一個作戰部來管理衛隊。島上的保安和防務都有了新的章程。

這位胸襟寬廣的帝王並沒有因為退位而喪失了他王者的激情,恰恰相反,在厄爾巴島,他又一次施展了他天才般統領者的才能,把厄爾巴島組建成立一個國家的模型。

島上苦悶孤寂的生活,讓拿破侖倍加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兒子。而這時約瑟芬的死,又給了拿破侖以沉重的打擊。

母親萊蒂齊婭來看拿破侖了。多年的風霜在母親的頭發上留下了痕跡,她已白發蒼蒼。萊蒂齊婭對厄爾巴島這個獨立小“王國”很滿意,認為這裏才像人間的天堂,盡管這裏條件並不十分好,她仍願意住在這裏,因為拿破侖在這裏。這就是慈母的心。母親來了之後,妹妹寶琳也來陪哥哥了。個性桀驁不馴,放蕩不羈的寶琳經常組織上流社會的戲劇演出和化裝舞會,並在舞會上極盡瘋狂,通宵達旦。雖然拿破侖曾多次訓斥妹妹的張揚作風,但是,他心底裏對妹妹還是很滿意的。母親和妹妹的到來使拿破侖擺脫了孤寂之苦,成了拿破侖流放期間真正的心理慰藉。

在厄爾巴島蟄伏的十一個月中,拿破侖試圖對自己的一生作全盤的審查。他對處事認真的德魯奧談起:在布拉格會議上沒有媾和,那是他的錯誤;當時他恃有過人之才和可用之兵,因而失策;“但那些責備我的人從未陶醉於幸運的體會。”及至後來,重登皇帝寶座,他又說在厄爾巴島上,仿佛在墳墓中聽到了後代對他的定論。

但他更關心法國和歐洲局勢。有兩件事令拿破侖極為惱火。一是複辟了的波旁王朝拒付二百萬法郎的年金,二是奧地利當局不準拿破侖與皇後和羅馬王相見,並把羅馬王作為人質。而且皇後也好像另有了新歡。在巴黎的塔列朗等人並不放心將拿破侖留在厄爾巴島上,他們希望拿破侖早點死掉,並策劃把拿破侖送到一個氣候不調的島上。

不久,報上登載了這方麵的消息。報上說,拿破侖有可能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去。拿破侖還從報紙上得知聯軍內部由於利益衝突失和的消息。

“看來我的機會又來了。”拿破侖自言自語地說。

當拿破侖在厄爾巴島打盹的時候,歐洲的各派人士立刻長長地出了一氣,紛紛粉墨登場。

1814年4月6日,“好戰英雄”拿破侖向國內外宣布退位,元老院召喚路易十八歸國即位。4月24日,路易十八到達加來。5月2日,他在聖多昂發表一項宣言,允諾尊重民主憲政。6月4日,憲法在兩院中宣讀。這位身軀碩大,胖得連走路都要倚靠兩邊拐杖的王位繼承人,穿著一件藍色翻領大袍,胸前掛著一個舊式金牌,蹣跚地進入了杜伊勒裏宮。波旁王朝複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