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征戰俄國2(1 / 3)

三、重溫舊情

12月5日,拿破侖把軍隊交給繆拉指揮,自己則由科蘭古陪同乘車返回巴黎。12月18日,他回到了杜伊勒裏宮。在與妻兒相見之前,他首先去見愛麗絲。

愛麗絲已是瑞典王妃。她的丈夫貝爾納多特在1810年9月已被瑞典國王查爾斯十三世收為養子,立為瑞典王儲,貝爾納多特脫離了法國籍,不再是拿破侖的元帥了。愛麗絲本是王妃,隨丈夫在瑞典住了一段時間,由於和瑞典皇後性情不合,不習慣宮廷的繁文縟節,她請求丈夫同意,回到了法國巴黎生活。貝爾納多特被任命為瑞典王儲後,曾十分興奮,因為他終於找到了擺脫拿破侖以實現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所以,當俄國沙皇拉攏他加入反法聯盟時,他果斷地答應了。從此,貝爾納多特便成了法國的公開敵人。拿破侖在俄國慘敗回到巴黎,他還想通過愛麗絲奉勸貝爾納多特讓瑞典改變立場,便深夜來到了愛麗絲家裏。當侍從通報拿破侖到來時,愛麗絲也大吃一驚。她下樓來到客廳,隻見皇帝的貼身侍從科蘭古伯爵坐在一隻沙發上,閉著眼睛像是睡著了。皇帝站在爐邊,頭戴羊皮帽子,肩和頭都垂著。他累得幾乎站不住了,他的臉消瘦而灰暗,本來炯炯有神的眼睛也黯然無神。

愛麗絲緊忙打了招呼,然後吩咐瑪麗拿來白蘭地酒,分別給皇帝和科蘭古斟上。科蘭古接過杯子一飲而盡,然後說:“我們風雨兼程已13天了,沒有很好的休息。巴黎還沒人知道我們回來。陛下想與殿下談談,然後再回宮。”

“喝點白蘭地吧,陛下,它會使你暖和一些。”

拿破侖把酒喝了,然後對她說:“你與我是多年的舊交了,是嗎?”

“是的,陛下。”愛麗絲同意道,“但這時更深夜靜,我不知你深夜到此是不是有什麼急事?”

“當然,為了法蘭西,我將要粉碎我們所有的敵人。但現在,我特別需要貝爾納多特的幫助,需要他一起征戰。”

愛麗絲這才明白,拿破侖深夜來訪,是想要她說服丈夫,讓瑞典成為法國的盟國。

“我可以使瑞典再成為一個偉大的國家,但我需要立即回答。”他平靜地說著。突然,他大吼起來:“貝爾納多特意欲進攻我——他,還有他的盟邦俄國和英國!我忠告他改弦更張!”

“如果他不呢?”愛麗絲鬥膽問他。

“我將使瑞典灰飛煙滅!”他叫道。然後,拿破侖站起身,大踏步走向門口,說:“你要親自把貝爾納多特的複信呈給我,太太。如果他拒絕,你必須離開法國,我再不想看到你。”

拿破侖回到巴黎後,沒有在路易絲的懷抱裏多逗留一會,而是第二天的一大早,就開始了工作。現在,他感到自己建立的大廈很不穩固。為了使皇朝根深蒂固,他想效法羅馬的愷撒大帝,讓兒子登基,請教皇為皇後加冕……他和軟禁在楓丹白露的年邁的教皇見了麵,安慰了他。教皇終於被說服,但因主教們反對,不久又改變了主意。

拿破侖立瑪麗·路易絲為攝政皇後,他想以此鉗製奧地利。他一方麵集結力量,重組軍隊,一方麵大搞典禮,招待會接連不斷。聖日爾曼鎮郊的人恥笑他舉行“木頭腿舞會”。皇帝想以此來欺騙法國和歐洲,但未能如願以償。甚至在巴黎城,他每到一處都會引起人們的私下議論。英國拚命鼓動怯懦的普魯士,並在春季時與之結成了同盟,拿破侖深感煩惱。

在這些暗淡的日子裏,他惟一的歡樂就是兒子。兒子活潑、可愛,雖然脾氣暴躁,但心地溫和。現在,他穿戴得像個小夥子,並已經表現出對軍人的喜愛。他常玩弄一匹灰色的玩具大馬,玩壞了,修補好再玩。他還玩旗幟、軍號和軍鼓。

皇帝非常喜歡他,常帶他到辦公室裏,一待就是一個下午。在地毯上和他玩耍,讓他自己搭房子和小樓,積木經過專門雕刻,上麵寫著軍呀、師呀,任孩子想象,啟發他組織以後的戰鬥。有時。孩子就在他膝上睡著了。

愛麗絲自然很快就給丈夫去了信,貝爾納多特也回信了。他在信中首先寫了如何思念遠在巴黎的妻子,然後對拿破侖談的瑞法聯盟之事寫道:“現在,全歐洲的人都在看著我,我要仔細思考一下,不能隨便就給你答複。”

又過數日,貝爾納多特的正式複信終於來了。可愛麗絲無權打開,但布臘黑伯爵送給愛麗絲一個副本。“我們還要把這些副本發往瑞典各家報紙。”他說。

這封信措詞強硬:歐洲人民翹首企盼和平。但如果不打敗你,這願望便屬泡影。瑞典將盡力參與這種努力,那麼法國也就有望與歐洲共享和平了。你的戰爭奪去了法國最優秀兒女的生命,法國以此代價換來的究竟是什麼?下麵的信文。也大抵如此。愛麗絲必須把它親自交給拿破侖!

5點鍾,愛麗絲在羅森伯爵的陪同下到了杜伊勒裏宮。拿破侖已在他的大書房裏等候。科蘭古和塔列朗也在那裏。他匆匆打開信。愛麗絲盯著他的臉,但看不出任何表情變化。過了一會,他突然抬起頭,看著愛麗絲,凶狠地說:“今天,你打扮得十分漂亮,是不是為你的丈夫決意與他的祖國為敵而高興?你送來這樣的信還竟敢胸佩鮮花?”

“陛下,是你讓我給我丈夫寫信並讓我把他的回信麵呈給你,我就遵旨而行了。我讀了副本,知道以後再也見不到你了,便戴上了鮮花,因為我想讓你把最後這一愉快的時刻存於記憶之中。現在,我可以向你最後告別了嗎?陛下。”

空氣凝滯了。科蘭古和塔列朗吃驚地瞪著眼睛,他們預料皇帝會瘋狂地叫嚷。然而,拿破侖卻平靜地說:“先生們,請在這裏稍候,我要與殿下單獨談談。”

愛麗絲來到他的小書房裏,他隨手關上了門。地板上有一些玩具士兵。“是羅馬王的嗎?”愛麗絲問。

“是的……不,不是,是我布置戰鬥用的。我兒子來時也玩一玩。”他停了停,眼睛直盯著愛麗絲說:“他本應該是我們的兒子,愛麗絲,我們情同日月,永遠不會真正分別的,對嗎?”

“為什麼不會?陛下。”

“為什麼?你忘記了在馬賽的日子了嗎?你忘記了你家花園裏蘋果樹下的那條凳子了嗎?我們又回到了青春的歲月,愛麗絲。那些日子永遠屬於美好的回憶。從那時起。我從來沒有真正愉快過。”

他看了一會兒窗外,又轉過臉直直盯住她說:“我從莫斯科回來的那個晚上為什麼先見你?因為我需要你。”

“這不是實話,陛下。”愛麗絲說,“你不是來找愛麗絲,是來找瑞典王妃的。因為,你想讓她的丈夫幫你打仗。”

他搖搖頭。天黑下來了,愛麗絲隻能看見他的臉。“我是想見你,惟有你。但我當時太累,以至於說話文不對題。我本想同你一起談談在馬賽的時光,卻說起了貝爾納多特。”

說起貝爾納多特,拿破侖仍然妒心如火。

“現在,我不知道你丈夫在斯德哥爾摩交上了什麼樣的女朋友。”他說。

“可以告訴你其中一位的名字。”愛麗絲說,“你的朋友——喬治娜小姐。當你還在莫斯科時,她就跟他接觸了。”

“天!小喬治娜,就是那個劇院舞女?她愛上他了嗎?”他沉默了一會,又說:“你是否知道沙皇主動提出要你丈夫娶一位俄國公主,你是否知道他還向他許以法國王位嗎?”

“法國王位?他決不會接受的!”這個主意使愛麗絲惱火起來。“我可以走了嗎?陛下。”

他走到愛麗絲跟前,托起愛麗絲的手送到自己的唇邊:“我應該把你送出法國,愛麗絲,但我仍一如既往地愛著你。我忌妒貝爾納多特,甚至忌妒不離你左右的那個金發瑞典小夥子。”

“今天,你刮了臉,我很高興,陛下。”愛麗絲說著把手從他嘴唇上抽回來,很快向門口走去。

“愛麗絲。”他柔情地喚著愛麗絲。

愛麗絲停住腳步,回頭深深地看了一眼拿破侖,淡藍色的明眸中流出了兩行熱淚,她抬手向拿破侖擺一擺,輕道一聲:“再見了陛下……不,再見了,波拿巴,保重!”

四、萊比錫之戰

繆拉接手大軍團之後,卻感到沒事可做,他想起自己的家庭在那不勒斯,保家要緊。於是1813年3月17日他把指揮大權轉交給歐仁親王負責,自己也趕回那不勒斯去了。

在這次法俄大戰中,拿破侖犯了一連串的錯誤,並且都是由他的狂妄的野心所必然引起的。他不顧東西兩線作戰的危險,犯了戰略上首尾難於相顧的錯誤:他對於俄羅斯國情一知半解,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他在關鍵時刻遲疑不決,錯過了兩次殲滅俄軍主力的機會,在戰略判斷上犯了錯誤:他對俄國人的決心和頑強估計不足,自認有把握戰勝俄軍,迫使俄國投降,犯了狂妄的錯誤:他始終找不到和談簽字者……

還在俄國的時候,拿破侖就下令提前征召1813年的士兵入伍,而現在,1813年春天,新兵的訓練工作快要結束了。費了很大力氣才征兵14萬人。早在1812年。拿破侖就命令組成“國民兵衛隊”,現在則把這些人全部編人軍隊,這使軍隊又增加了10萬人。1812年6月,拿破侖留下了23.5萬人在法國和各德意誌附屬國,現在也可以把他們算進去。最後,從俄國還回來了將近3萬人。所有這一切使他產生了一種希望,在1813年春天,軍隊人數不是30萬人,而是40萬人至45萬人。不久他又將擁有一支龐大的軍隊。作戰物資、大炮、士兵所需要的物資,都必須加緊製造、準備、補充。拿破侖從早到晚都在研究裝備和訓練軍隊的問題。現在,拿破侖覺得他將在維斯杜拉河與俄軍會戰,並且徹底擊潰俄軍。他知道,庫圖佐夫在從塔魯金諾到涅曼河的兩個月的追逐中,使自己的10萬軍隊損失了三分之二,炮隊也損失三分之二以上。拿破侖認為庫圖佐夫不可能迅速補充這些損失。為了避免再犯侵入俄國的錯誤,他這回要安靜地在維斯杜拉河與涅曼河之間等待俄軍的到來,並且把俄軍就地擊潰。

庫圖佐夫反對繼續作戰,俄國軍隊已是一支弱小而又精疲力盡的軍隊,與拿破侖作戰會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亞曆山大的理由是,給拿破侖以喘息時間就等於讓整個歐洲像先前一樣受他統治,那樣,拿破侖對涅曼河的威脅將是經常不斷和不可避免的。另外,亞曆山大還認為,如果已經進入普魯士邊境的俄軍得到增援的話,普魯士的國王將被迫拿起武器反對法國皇帝。

拿破侖開始對奧地利不滿了。弗蘭茨國王和當時已經是奧國政治主要領導人的梅特涅與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在1809年,拿破侖占領羅馬後,就把羅馬教皇監禁了起來送往薩沃納,而在1812年他出發遠征莫斯科時,又命令把他送到楓丹白露。拿破侖把羅馬城送給了他新生下來的兒子“羅馬國王”。1813年1月19日,拿破侖看望了教皇,他決定與天主教妥協,但沒有取得成功。

這時,普魯士也準備同法國脫離關係。國王向拿破侖請求,把法軍駐紮的一些地方讓出來,請求把為維持法軍軍費而欠他的9400萬法郎歸還給他,但是遭到了拒絕。英國人不能容忍法軍占領西班牙,梅特涅希望知道在3月拿破侖同意簽訂普遍和約的條件,但是沒有得到明確的回答。所有這些都表明了拿破侖的心態:隻要在維斯杜拉河或涅曼河上取得勝利,一切都會迎刃而解。梅特涅這時還不想與拿破侖決裂,他對法國駐維也納大使奧托說,拿破侖的這個聲明,使他與俄國、英國或普魯士簽訂和約都成為不可能的事情了。

1813年4月,拿破侖常到駐在埃爾富特的自己的軍隊裏去,他的軍隊裝備已經非常精良。在1813年的頭幾個月裏,拿破侖白天研究建立和組織軍隊的問題,晚上抽出一部分時間來改善財政。他注意不使德意誌諸國的居民破產,不激怒他們,因為他們暫時還是服從他的。

拿破侖的20萬軍隊已經枕戈待旦,幾乎同樣數目的後備力量也已經準備好。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庫圖佐夫逝世了。這使得在軍事行動開始之際,俄軍和普魯士軍隊事實上沒有了總司令。拿破侖旗開得勝。開始,俄軍被趕出了韋森非爾斯。接著,在5月1日和2日,在韋森非爾斯附近和呂岑近郊發生了戰鬥,拿破侖大獲全勝。呂岑的戰鬥是十分激烈的,死傷很多。

在韋森非爾斯附近的戰鬥中,拿破侖的隨從人員貝西埃元帥和他在一起,被炮彈打中胸部而陣亡。俄軍和普魯士軍隊被趕出戰場。聯軍損失了將近2萬人,但是法軍損失的人數也相差不多。幾天之後,拿破侖已經在德累斯頓了。

呂岑會戰第二天,拿破侖以非同尋常的言辭發布了嘉獎令。

拿破侖想再次掀起法國軍人的榮譽心。但這一次他用的不是共和國的旗幟,而是種族偏見。

拿破侖在呂岑獲勝後,梅特涅著手恢複拿破侖與聯軍之間的和平,同時保證拿破侖與奧地利在下列基礎上可結成同盟:拿破侖放棄華沙大公國,不再充當萊茵同盟的保護者,放棄漢撒同盟各城市和伊利裏亞,所有其餘地方(也就是整個帝國和比利時,整個意大利、荷蘭、熱羅姆、波拿巴的威斯特法利亞王國)仍然和以前一樣,歸拿破侖所有。拿破侖拒絕了,他決定繼續打下去,不作絲毫讓步。

然後,他帶著近衛部隊離開了德累斯頓。在從德累斯頓到布列斯拉夫裏的路上,和拿破侖在一起的有四個軍團——內伊、馬爾蒙、烏迪諾、貝爾特朗的軍團。聯軍是由維特根施泰因、巴克萊·德托利、洛拉多維奇和布呂歇爾指揮的。包岑近郊的戰鬥是5月20日開始,21日晚上結束的。拿破侖派內伊從北麵包抄敵軍的右翼,但是內伊忽視了參謀長若米尼的勸告,沒有及時到達戰場,使聯軍得以安然撤退。

戰鬥幾乎與在呂岑的戰鬥一樣激烈,雙方死傷人數一共將近3萬人。勝利又是拿破侖的,他打算在追擊後退的俄軍與普魯士軍隊時,直接進入柏林。聯軍且戰且退阻擊追兵。5月22日在格裏茨附近,拿破侖進攻了後退軍隊的後衛部隊,並且把它擊潰。戰鬥結束後,敵人繼續往後撤退。

幾天之後,敵對雙方接受了由梅特涅提出的調停建議,簽訂了停戰協定。1813年6月4日,在普列什維茨簽訂了停戰條約。

無論是聯軍還是拿破侖,他們雖然簽訂了停戰條約,但並不希望實現和平,雖然雙方都同意梅特涅的建議,派自己的代表到布拉格去談判。聯軍知道,拿破侖還在盧岑和包岑戰鬥發生之前,未作任何讓步,現在獲得了兩次勝利,更不會作出任何讓步了:從自己方麵說來,如果說亞曆山大同意停戰,那是因為巴克萊·德托利直截了當地說,軍隊在遭到失敗以後需要恢複、整頓和得到增援:拿破侖同意停戰,也是為了得到增援,以便最後擊潰聯軍。他簽署這個停戰協定是犯了致命的錯誤的,因為停戰有利於自己的敵人,而不利於自己,並且停戰也成為使奧地利退出調停人的地位而倒向聯軍的原因之一。

如果拿破侖在取得光輝勝利的1813年春季戰役後就回巴黎的話,他會保留住自己一切巨大的領地,隻不過放棄了巴爾幹的伊利裏亞,犧牲了華沙大公國和萊茵同盟。但是,他知道,這些讓步,這種放棄建立世界帝國的想法,就意味著英國在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勝利。他認為這樣一來就完不成自己的任務了,法國的商業和工業就仍然沒有力量與英國的工商業競爭,1811年的危機就會成為周期性的現象,工人就會起義,而他就會被資產階級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