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
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弑其君光。齊侯雖背盟主,未有無道於民,故書臣,罪崔杼也。背音佩。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於夷儀。
六月,壬子,鄭公孫舍之帥師入陳。子產之言陳以不義見入,故舍之無譏。《釋例》詳之。
[疏]注“子產”至“詳之”。正義曰:《釋例》曰:“陳、蔡,楚之與國,鄭欲求親於晉,故伐而入之。晉士莊伯詰其侵小,問陳之罪,子產答以東門之役,故免於譏。及其侵蔡,既無晉命,又無直辭,君死主少,興師以求媚於晉,義取亂略,不能以德懷親,又不能以直報怨,故二大夫異於子產也。陳之見伐,本以助晉,晉不逆勞,而以法詰之,得盟主道理。故仲尼曰:‘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善之也。’”
秋,八月,已巳,諸侯同盟於重丘。夷儀之諸侯也。重丘,齊地。已巳,七月十二日,經誤。重,直龍反。
[疏]注“夷儀”至“經誤”。正義曰:僖五年,“公及齊侯雲雲會王世子於首止”,“秋,八月,諸侯盟於首止”。《公羊傳》曰:“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是言前序後總,取省文之義,故此直言諸侯,猶是上夷儀之諸侯也。劉炫雲:定四年,“公會劉子雲雲於召陵”,“五月,公及諸侯盟於皋鼬”。杜雲“複稱公者,會、盟異處故”。此亦異處,而不言公者,炫謂史異辭於彼,有規。傳雲七月,經言八月。杜以《長曆》校之,七月十二日有已巳,知是經誤也。
公至自會。無傳。
衛侯入於夷儀。夷儀,本邢地,衛滅邢而為衛。邑晉湣衛衎失國,使衛分之一邑。書入者,自外而入之辭,非國逆之例。衎,苦旦反。
[疏]注“夷儀”至“之例”。正義曰:僖元年“邢遷於夷儀”,是夷儀,是邢地。僖二十五年滅邢而有之,還名其地為夷儀,故為衛之邑也。《釋例》曰:“《春秋》稱入,其例有二:施於師旅,則曰不地;在於歸複,則曰國逆。國逆又以立為例,逆而不立,則皆非例聽及。諸在例外稱入,直是自外入內,記事者常辭,義無所取。而賈氏雖夫人,薑氏之入,皆以為例。如此甚多。”是杜以先儒妄以入例,故顯言非國逆也。於時剽為衛君,非國逆,又不得位而稱侯者,晉人稱為衛侯以告魯,故書侯也。桓十五年,鄭伯突入於櫟,與此同也。
楚屈建帥師滅舒鳩。傳在衛侯入夷儀上。經在下,從告。
冬,鄭公孫夏帥師伐陳。陳猶未服。
十有二月,吳子遏伐楚,門於巢,卒。遏,諸樊也。為巢牛臣所殺。不書滅者,楚人不獲其屍。吳以卒告,未同盟而赴以名。遏,於葛反,徐音謁。
[疏]“吳子”至“巢卒”。正義曰:諸侯不生名,此吳子名在“伐楚”上者,為卒書名。上之以省文,猶“鄭伯髡頑如會,丙戌卒於鄵”也。
【傳】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以報孝伯之師也。(前年魯使孟孝伯為晉伐齊。為晉,於偽反,下“為巳娶”同。)公患之,使告於晉。孟公綽曰:“崔子將有大誌,(誌在弑君。孟公綽,魯大夫。綽,昌若反。徐本作卓,音同。)不在病我,必速歸,何患焉?其來也不寇,(不為寇害。)使民不嚴,(欲得民心。)異於他日。”齊師徒歸。(徒,空也。)
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棠公,齊棠邑大夫。
[疏]注“棠公”至“大夫”。正義曰:楚僣號稱王,故縣尹稱公。齊不僣號,亦邑長稱公者,蓋其家臣仆呼之曰公。傳即因而言之,猶伯有之臣雲:“吾公在壑穀也。
東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禦武子以吊焉。見棠薑而美之,美其色也。使偃取之。為已取也。取,如字,又七住反,注同,注或作“娶”字。偃曰:“男女辨姓,辨,別也。別,彼列反。今君出自丁,齊丁公,崔杼之祖。
[疏]注“丁公”。正義曰:諡法:遠義不克曰丁。
臣出自桓,不可。”齊桓公小白,東郭偃之祖。同薑姓,故不可昏。武子筮之,遇困。坎下兌上,困。坎,苦敢反。兌,徒外反。之大過。巽下兌上,大過。困六三變為大過。巽音孫。
[疏]“遇困之大過”。正義曰:坎下兌上為困,兌為澤,坎為水,水在澤下,則澤中無水也。《易-困-象》曰:“澤無水,困。”澤以鍾水潤生萬物,今澤無水,則萬物困病,故名其卦為困也。巽下兌上為大過,《彖》曰:“大過,大者過也。”陽大陰小,二陰而夾四陽,大者過也。
史皆曰:“吉!”阿崔子。
[疏]“史皆曰吉”。正義曰:史者,筮人也。史有多人皆言為吉,阿崔子之意也。服虔雲:“皆”,二卦。妄也。
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坎為中男,故曰“夫”。變而為巽,故曰“從風”。中,丁仲反。風隕,妻不可娶也。風能隕落物者,變而隕落,故曰“妻不可娶”。隕,於敏反。娶,亦作取,七住反,注同。且其《繇》曰:‘困於石,據於蒺黎,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困六三爻辭。繇,直又反。蒺音疾。黎,力利反。‘困於石’,往不濟也。坎為險、為水。水之險者,石,不可以動也。
[疏]注“坎為”至“以動”。正義曰:《坎-彖》雲:“習坎,重險也。”《說卦》坎為水。”水之險者為石也,石不可動,往而遇石,是往不濟也。
‘據於蒺黎’,所恃傷也。坎為險。兌為澤。澤之生物而險者蒺黎,恃之則傷。
[疏]注“坎為”至“則傷”。正義曰:兌為澤,《說卦》文也。《釋草》雲:“茨,蒺藜。”郭璞曰:“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剌人。”蒺藜有剌,是草之險者,踐之則被剌,故恃之則傷也。
‘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易》曰:非所困而困,名必辱。非所據而據,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今卜昏而遇此卦,六三失位無應。則喪其妻,失其所歸也。應,應對之應。喪,息浪反。
[疏]注“易曰”至“所歸”。正義曰:所引《易》曰,《易-下係辭》文也。孔子引此爻之辭,而以此言述之。非所困而困者,謂六三是坎,“坎為水”,水之險者為石,遇石當須辟之,非合所困而困之,故名必辱也。非所據而據,謂六三在坎之上,澤之下於蒺藜之間,應當辟之,非合所據而乃據之,故身必危也。石未即害身之物,所以雲名必辱。蒺藜害體之物,故雲身必危。既有困辱,且複傾危,此死時其將至矣,妻其可得見乎?孔子述此爻之義如是。今卜昏而遇此卦,是不吉之象也。六三以陰居陽位,是失位也。三應在上,上亦陰爻,是無應也。動而無應,是喪失所歸,故不見其妻也。劉炫雲:困卦六三上承九四,四非三應,而三欲附之,附之不入,自取其困。不應為此困而為之,名必辱也。六三失位,而下乘九二,以柔乘剛,非安身之道。不應據而據之,身必危也。
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當之矣。”寡婦曰嫠。言棠公巳當此凶。嫠,本又作釐,力之反。遂取之。
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言雖不為崔子,猶自應有冠。驟,愁又反,徐在遘反。
[疏]“不為”至“冠乎”。正義曰:公意言冠易得,不足惜,縱使餘人不為崔子者,其可無冠乎?況崔子富貴,其當自有冠也?劉炫雲:“冠是首服之大名。”《周禮-司服》“卿玄冕”,此崔子之冠,蓋玄冕也。今知非者,以《禮運》雲“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崔子冕在公府,非助君祭不得用之,將以賜人,人非是卿,何處施用?案傳雲“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當謂就崔子家以崔子冠賜人,當是玄冠也。或冠模製作有異,故以賜人。
崔子因是,因是怒公。又以其間伐晉也,間晉之難而伐之。間,間廁之間,注同。難,乃旦反。曰:“晉必將報。”欲弑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間公。伺公間隙。弑,申誌反。說音悅,又如字。近,附近之近,下“近於公宮”並注同。為,於偽反,下“莒為”、下注“為崔子”同。
夏,五月,莒為且於之役故,莒子朝於齊。且於役在二十三年。且,子餘反。甲戌,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欲使公來。乙亥,公問崔子,問疾。遂從薑氏。薑入於室,與崔子自側戶出。公拊楹而歌。歌以命薑。拊,芳甫反,拍也。楹音盈。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為崔子閉公也。重言侍人者,別下賈舉。從,才用反。重,直用反。別,彼列反。甲興,公登台而請,弗許。請免。請盟,弗許。請自刃於廟,勿許。求還廟自殺也。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不能親聽公命。近於公宮,言崔子宮近公宮,或淫者詐稱公。陪臣幹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幹掫,行夜也。言行夜得淫人,受崔子命討之,不知它命。陪臣幹,徐雲讀曰犴,胡旦反,注同;服音如字。掫,側柳反;徐又子俱反,一音作侯反;《說文》雲:“掫,夜戒有所擊也。從手,取聲。”《字林》同,音子侯反;服本作諏,子須反,謀也;今傳本或作諏,猶依掫音。行夜,音下孟反,下同。
[疏]注“幹掫”至“他命”。正義曰:昭二十年傳說齊公孫青聘衛之事,雲:“賓將掫,主人辭。賓曰:‘若不獲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乃親執鐸,終夕與於燎。”燎即是掫之事,扞外役即是幹之義也。故先儒相傳,皆以幹掫為行夜。《說文》雲:“掫,夜戒守有所擊。從手,取聲。”夜扞寇盜,手有所擊,故以幹掫為行夜官名也。服虔雲:一曰幹,扞也。諏,謀也。言受崔子命,扞禦謀淫之人。有此謬說,故掫字或誤從言也。今定本作“幹掫”。受崔子之命,又受公命,是為二命,故雲受崔子命討之,不知他命也。
公逾牆,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弑之。賈舉、州綽、邴師、公孫敖、封具、鐸父、襄伊、僂堙皆死。八子皆齊勇力之臣,為公所嬖者,與公共死於崔子之宮。射,食亦反。中,丁仲反。股音古。隊,直類反。具,求付反。鐸,待洛反。僂,力侯反。堙音因。
[疏]“又射之,中股”。正義曰:上未有射公之文,而雲“又射之”者,以公未逾牆,必巳射公,但射公不中,傳文不載。以逾牆射之中股,故傳言其事,而雲“又”也。
祝佗父祭於高唐,高唐有齊別廟也。佗,徒河反。至,複命,不說弁而死於崔氏。爵弁,祭服。說,他活反。弁,皮彥反。申蒯,侍漁者,侍漁,監取魚之官。蒯,若怪反。監,古銜反。退,謂其宰曰:“爾以帑免,帑,宰之妻子。帑音奴。我將死。”其宰曰:“免,是反子之義也。”與之皆死。反死君之義。崔氏殺鬷蔑於平陰。畿蔑,平陰大夫,公外嬖。傳言莊公所養非國士,故其死難,皆嬖寵之人。鬷,子公反。難,乃旦反,下皆同。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聞難而來。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言巳與眾臣無異。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自謂無罪。曰:“歸乎?”曰:“君死安歸?言安可以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言君不徒居民上,臣不徒求祿,皆為社稷。為,於偽反,注“皆為”及下文同。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謂以公義死亡。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私暱,所親愛也。非所親愛,無為當其禍。暱,女乙反。任音壬,當也。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言巳非正卿,見待無異於眾臣,故不得死其難也。弑,申誌反。焉,於虔反,下同。將庸何歸?”將用死亡之義,何所歸趣。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以公屍枕已股。枕,之鴆反,注同。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舍,置也。踴,羊寵反。盧蒲癸奔晉,王何奔莒。二子,莊公黨。為三十八年殺慶舍張本。
叔孫宣伯之在齊也,宣伯,魯叔孫僑如。成十六年奔齊。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嬖,生景公。還,齊群公子。納宣伯女於靈公。還音旋。丁醜,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於大宮,大宮,大公廟。相,息亮反,下同。大音泰,注同。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歎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乃歃。盟書雲,所不與崔、慶者,有如上帝。讀書未終,晏子抄答易其辭,因自歃。“曰所不與崔、慶者”,本或此下有“有如此盟”四字者,後人妄加。歃,所洽反,又所甲反。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莒子朝齊,遇崔杼作亂,未去,故複與景公盟。複,扶又反。大史書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嗣,續也。並前有三人死。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傳言齊有直史,崔杼之罪所以聞。
閭丘嬰以帷縳其妻而載之,與申鮮虞乘而出。二子,莊公近臣。帷,位悲反。縳,直轉反。乘,繩證反。鮮虞推而下之,下嬰妻也。推,如字,又他回反。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暱,匿,藏也。暱,親也。匿,女力反。暱,女乙反。其誰納之?”行及弇中,將舍。弇中,狹道。弇,於檢反,又於廉反。狹音洽。嬰曰:“崔、慶其追我!”鮮虞曰:“一與一,誰能懼我?”言道狹,雖眾無所用。遂舍,枕轡而寢,恐失馬也。枕,之鴆反。食馬而食。駕而行,出弇中,謂嬰曰:“速驅之!崔、慶之眾,不可當也。”遂來奔。道廣,眾得用,故不可當。食馬音嗣。崔氏側莊公於北郭。側,瘞埋之。不殯於廟。瘞,於滯反。埋,無皆反。丁亥,葬諸士孫之裏,士孫,人姓,因名裏。死十三日便葬,不待五月。四翣,喪車之飾,諸侯六翣。翣,所甲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