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3 / 3)

裨灶指之,曰:“猶可以終歲,指降婁也。歲星十二年而一終。歲不及此次也已。”不及降婁。及其亡也,歲在娵訾之口。娵訾,營室東壁。二十八年,歲星淫在玄枵,今三十年在娵訾。是歲星停在玄枵二年。娵,子須反。訾,子斯反。壁音璧。枵,許驕反。

[疏]注“娵訾”至“二年”。正義曰:《釋天》雲:“娵觜之口,營室東壁也。”李巡曰:“娵觜,玄武宿也。營室東壁,北方宿名。”孫炎曰:“娵觜之歎則口開,方營室東壁,四方似口,故因名雲。”十二次,子為玄枵,亥為娵訾。二十八年傳稱“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二十八年巳在玄枵,今三十年始在娵訾,三年始移一次,是歲星住在玄枵二年也。

其明年乃及降婁。仆展從伯有,與之皆死。仆展,鄭大夫,伯有黨。羽頡出奔晉,為任大夫。羽頡,馬師頡。任,晉縣,今屬廣平郡。任音任。(又鳥)澤之會,在三年。鄭樂成奔楚,遂適晉。羽頡因之,與之比而事趙文子,言伐鄭之說焉。以宋之盟故,不可。宋盟約弭兵故。比,毗誌反。子皮以公孫鉏為馬師。鉏,子罕之子,代羽頡。鉏,仕居反。

楚公子圍殺大司馬蒍掩而取其室。蒍掩,二十五年為大司馬。申無宇曰:“王子必不免。無宇,芋尹。芋,幹付反。善人,國之主也。王子相楚國,將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禍國也。且司馬,令尹之偏,偏,佐也。相,息亮反,下“善相之”同。而王之四體也。俱股肱也。絕民之主,去身之偏,艾王之體,以禍其國,無不祥大焉。何以得免?”為昭十三年楚弑靈王傳。去,起呂反。艾,魚廢反。

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財。冬,十月,叔孫豹會晉趙武、齊公孫蠆、宋向戌、衛北宮佗、佗,北宮之子。佗,徒河反。鄭虎虎,子皮。及小邾之大夫,會於澶淵。既而無歸於宋,故不書其人。君子曰:“信其不可不慎乎!澶淵之會,卿不書,不信也夫。諸侯之上卿,會而不信,寵名皆棄,不信之不可也如是。寵,謂族也。不信也夫,音扶。一讀以“夫”為下句首。《詩》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信之謂也。《詩-大雅》。言文王所以能上接天,下接人,動順帝者,唯以信。又曰:‘淑慎爾止,無載爾偽。’不信之謂也。”《逸詩》也。言當善慎舉止,無載行詐偽。書曰“某人某人會於澶淵,宋災故”,尢之也。傳雲“既而無歸”,所以釋諸侯大夫之不書也。又雲“宋災故,尢之”,所以釋向戌之並貶也。戌為正卿,深致火災,燒殺其夫人,未聞克已之意,而以求財合諸侯,故與不歸財者同文。

[疏]注“傳雲”至“同文”。正義曰:諸侯不歸宋財,諸國大夫合貶耳,向戍不合貶也。而向戌亦貶稱人,故傳明經所由,杜又釋傳之意。傳雲“既而無歸”者,是釋上傳之文,故不書其人是也。經又別言“宋災故”者,此一句見向戌之並貶,釋此傳書曰“某人某人”之文也。向戌若不求財,當顯書名氏。今貶稱“某人”,與諸國“某人”同,故雲“所以釋向戌之並貶”,“與不歸財者同文”也。

不書魯大夫,諱之也。向戌既以災求財,諸大夫許而不歸,客主皆貶。君子以尊尊之義也,君親有隱,故略不書魯大夫以示例。

鄭子皮授子產政,伯有死,子皮知政,以子產賢,故讓之。辭曰:“國小而逼,逼近大國。逼,彼力反。近,附近之近。族大寵多,不可為也。”為猶治也。子皮曰:“虎帥以聽,誰敢犯子子?善相之。國無小,言在治政。治,直吏反。小能事大,國乃寬。”為大所恤故也。子產為政,有事伯石,賂與之邑。伯石,公孫段。有事,欲使之。子大叔曰:“國皆其國也,奚獨賂焉?”言鄭大夫共憂鄭國事,何為獨賂之。子產曰:“無欲實難。言人不能無欲。皆得其欲,以從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言成猶在我,非在他也。要,一遙反,下注同。何愛於邑,邑將焉往?”言猶在國。焉,於虔反。子大叔曰:“若四國何?”恐為四鄰所笑。子產曰:“非相違也,而相從也。言賂以邑,欲為和順。四國何尢焉?《鄭書》有之鄭國史書。曰:‘安定國家,必大焉先。’先和大族,而後國家安。“必大焉先”,並如字。姑先安大,以待其所歸。”要其成也。既伯石懼而歸邑,卒與之。卒,終也。伯有既死,使大史命伯石為卿,辭。大史退,則請命焉。請大史更命已。複命之,又辭。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產是以惡其為人也,惡其虛飾。複,扶又反。三,息暫反,又如字。策,初革反。惡,烏路反,注同。使次已位。畏其作亂,故寵之。子產使都鄙有章,國都及邊鄙車服尊卑,各有分部。分,扶運反。上下有服,公卿大夫,服不相逾。田有封洫,封,疆也。洫,溝也。洫,況域反。疆,居良反。廬井有伍。廬,舍也。九夫為井。使五家相保。大人之忠儉者,謂卿大夫。“大人之忠儉者”,本或作“大夫”者,非。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因其罪而斃踣之。踣,滿比反。豐卷將祭,請田焉。弗許,田,獵也。卷,眷勉反,徐居阮反。曰:“唯君用鮮,鮮,野獸。眾給而已。”眾臣祭,以芻豢為足。芻,初俱反。豢音患。牛羊曰芻,犬豕曰豢。子張怒,子張,豐卷。退而徵役。召兵,欲攻子產。子產奔晉,子皮止之,而逐豐卷。豐卷奔晉。子產請其田、裏,請於公不役人。三年而複之,反其田、裏及其入焉。田裏所收入。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褚,畜也。奢侈者畏法,故畜藏。褚,張呂反。畜,敕六反,又許六反,本又作“礻畜”,同。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並畔為疇。並,蒲杏反,又蒲頂反。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殖,生也。殖,時力反,徐是吏反。此協下韻。子產而死,誰其嗣之?”嗣,續也。傳言鄭所以興。

【經】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六月,辛巳,公薨於楚宮。公不居先君之路寢,而安所樂,失其所也。樂音洛,一音嶽,又一音五教反。

秋,九月,癸巳,子野卒。不書葬,未成君。

己亥,仲孫羯卒。

冬,十月,滕子來會葬。諸侯會葬,非禮。

癸酉,葬我君襄公。

十有一月,莒人弑其君密州。不稱弑者主名,君無道也。弑,申誌反。

【傳】三十一年,春,王正月,穆叔至自會。(澶淵會還。)見孟孝伯,語之曰:“趙孟將死矣。其語偷,不似民主。(偷,苟且。語之,魚據反,下“吾語諸”同。偷,他侯反。)且年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成二年,戰於鞍,趙朔已死,於是趙文子始生。至襄三十年會澶淵,蓋年四十七八,故言“未盈五十”。諄,徐之聞反,或一音之純反。)若趙孟死為政者其韓子乎!(韓子,韓起。)吾子盍與季孫言之,可以樹善,君子也。(言韓起有君子之德,今方知政,可素往立善。盍,戶獵反。)晉君將失政矣,若不樹焉。使早備魯,(使韓子早為魯備。)既而政在大夫,韓子懦弱,大夫多貪,求欲無厭,齊、楚未足與也,魯其懼哉!”孝伯曰:“人生幾何,誰能無偷?朝不及夕,將安用樹?”穆叔出而告人曰:“孟孫將死矣。吾語諸趙孟之偷也,而又甚焉。”(言朝不及夕,偷之甚也。懦,乃亂反。厭,於鹽反。“人生幾何”,居豈反,本或作“民生幾何”。朝,如字,注同。)又與季孫語晉故,(如與孟孫言。)季孫不從。及趙文子卒,(在昭元年。)晉公室卑,政在侈家。韓宣子為政,不能圖諸侯。魯不堪晉求,讒慝弘多,是以有平丘之會。(平丘會在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慝,他得反。)

齊子尾害閭丘嬰,欲殺之,使帥師以伐陽州。陽州,魯地。我問師故。魯以師往,問齊何故伐我。夏,五月,子尾殺閭丘嬰,以說於我師。言伐魯者,嬰所為也。伐陽州不書,不成伐。說,如字。工僂灑、渻灶、孔虺、賈寅出奔莒。四子,嬰之黨。僂,力侯反。灑,所蟹反,舊所綺反。渻,生領反,徐本作“省”,所幸反,一音息井反,一音銷。虺,許鬼反。出群公子。為昭十年欒高之難複群公子起本。難,乃旦反。

公作楚宮。適楚,好其宮,歸而作之。好,呼報反。穆叔曰:“《大誓》雲:‘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今《尚書-大誓》亦無此文,故諸儒疑之。大音泰,本亦作“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