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若君”至“事也”。正義曰:《家語》孔子雲:“飲食不時,逸勞過度者,病共殺之。”此雲“出入”,即逸勞也。據國君之身,則朝以聽政,晝以訪問,是出也。夕以脩令,夜以安身,是人也。
僑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聽國政。朝如字。晝以訪問,問可否。夕以脩令,念所施。夜以安身。於是乎節宣其氣,宣,散也。
[疏]“節宣其氣”。正義曰:以時節宣散其氣也。節即四時是也。凡人形神有限,不可久用,神久用則竭,形大勞則敝,不可以久勞也。神不用則鈍,形不用則痿,不可以久逸也。固當勞逸更遞,以宣散其氣。朝以聽政,久則疲,疲則易之以訪問。訪問久則倦,倦則易之以脩令。脩令久則怠,怠則易之以安身安。身久則滯,滯則易之以聽政。以後事改前心,則亦所以散其氣也。
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湫,集也。底,滯也。露,羸也。壹之則血氣集滯而體羸露。壅,於勇反。湫,子小反,徐音秋,又在酒反,服雲“著也”。底,丁禮反,服雲“止也”。羸,劣危反,注同。
[疏]“勿使”至“其體”。正義曰:壅謂障而不使行,若土壅水也。閉謂塞而不得出,若閉門戶也。湫謂氣聚。底謂氣止。四者,皆是不散之意也。氣不散則食不消,食不消則食少,食少則肌膚瘦,肌膚瘦則骸骨露也。言人之養身,當須宣散其氣,勿使氣有壅閉集滯,以羸露其形骸也。注“湫集”至“羸露”。正義曰:服虔雲:“湫,著也。底,止也。”杜雲:“湫,集也。底,滯也。”皆是以意訓耳。壅閉,言其不得散出,故以湫底為集滯,言氣聚集而停滯也。若以湫為著,則與止同義,故易之以為集,其止滯亦同義也。上文所雲四時之事,若其“壹之則血氣集滯”,使不得宣散,氣不散則骨羸露也,肥則膚肉厚骨不見,瘦則肌膚薄,故體羸露。羸露是露骨之名,其義與倮相近。倮,露形也;羸,露骨也。瘦者必羸。羸亦瘦之別名。今晉侯壹之者,唯謂安身親近婦人,四時皆爾,以恒安身不動,故使氣集滯也。
茲心不爽,而昏亂百度。茲,此也。爽,明也。百度,百事之節。
[疏]“茲心”至“百度”。正義曰:形之與神,相隨而有。形以神為主,神以形為宅。形彊則神彊,形弱則神弱。神常隨形而盛衰也。既露其體,則神識亦弱,致使此心不明,照察失宜,而昏亂百事之節度也。
今無乃壹之,同四時也。則生疾矣。僑又聞之,內官不及同姓,內官,嬪禦。嬪,婢人反。其生不殖。殖,長也。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同姓之相與,先美矣。美極則盡,盡則生疾。
[疏]“其生”至“生疾”。正義曰:此僑重述不及同姓之意。言內官若取同姓,則夫婦所以生疾,性命不得殖長。何者?以其同姓,相與先美。今既為夫妻,又相寵愛,美之至極,在先盡矣。乃相厭患,而生疾病。非直美極惡生,疾病而已,又美極驕寵,更生妒害也。故《晉語》雲:“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異類雖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同誌雖遠,男女不相及,畏瀆故也。瀆則生怨,怨亂育災,災育滅性。是故取女辟同姓,畏亂災也。”《禮記-大傳》雲:“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然則周法始如此耳,前代則不然也。蓋以前代敬簡,未設禁防,周人以其慢瀆,故立法以禁之。劉炫雲:“違禮而娶,則人神不祐,故所生不長也。晉文姬出而霸諸侯,同姓未必皆不殖。此以禮法為言,勸勵人耳。”注“同姓”至“生疾”。正義曰:劉炫雲:“人之本心,自然有愛。愛之所及,先及近親。同姓是親之近者,其愛之美必深,是同姓之相與,先自美矣。若使又為夫妻,則相愛之美尢極,極則美先盡矣。美盡必有惡生,故美盡則生疾。此以禮為防,推致此意耳。”《晉語》雲雲同。
君子是以惡之。故《誌》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違此二者,古之所慎也。壹四時,取同姓。二者,古人所慎。惡如字,又烏路反。取,七住反。
[疏]“買妾”至“卜之”。正義曰:《曲禮》雲:“娶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鄭玄雲:“為其近禽獸也。妾賤,或時非媵,取於賤者,世無本係也。”
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辨,別也。別,彼列反。今君內實有四姬焉,同姓姬四人。其無乃是也乎?若由是二者,弗可為也已。為,治也。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矣。”據異姓,去同姓,故言省。省,所景反,徐所幸反,注同。去,起呂反。
[疏]“四姬”至“疾矣”。正義曰:子產雲:四姬之外,若有異姓之女,接禦於公,減省公之寵愛於四姬之事,如此猶可。若無異姓之女,減省公情,專愛四姬,則必由此故以生疾矣。劉炫雲:“子產言,若於同姓不深,病猶可差。若於四姬有此省相見,稀接禦,則此病猶尚可。如無稀省,耽之過度,則必生疾。”
叔向曰:“善哉!肸未之聞也。此皆然矣。”叔向出,行人揮送之。送叔向。叔向問鄭故焉,且問子晳。對曰:“其與幾何?言將敗,不久。與如字,又音預。幾,居豈反。無禮而好陵人,怙富而卑其上,弗能久矣。”為明年鄭殺公孫黑傳。好,呼報反,怙音戶。晉侯聞子產之言,曰:“博物君子也。”重賄之。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蠱,惑疾。近,附近之近。蠱音古。
[疏]“是謂”至“如蠱”。正義曰:女在房室,故以室言之。“是謂近女室”,說此病之由,由近女室為此病也。又言“疾如蠱”,言此疾似蠱疾也。蠱者,心誌惑亂之疾。若今昏狂失性,其疾名之為蠱。公惑於女色,失其常性,如彼惑蠱之疾也。蠱是惑疾,公心既惑,是蠱疾。而雲“如蠱”者,蠱是失誌之疾名,誌之所失,不獨為女。宣八年傳“胥克有蠱疾”者,直是病而失性,不由近女為之。此公淫而失誌,未全為蠱,故雲“如蠱”。注“蠱惑疾”。正義曰:和言公疾如蠱,下雲“惑以喪誌”,知蠱是心誌惑亂之疾。
非鬼非食,惑以喪誌。惑女色而失誌。喪,息浪反。
[疏]“非鬼”至“喪誌”。正義曰:此說公病之狀。病有鬼為之者,有食為之者,此病非鬼非食,淫於女色,情性惑亂,以喪失誌意也。
良臣將死,天命不祐。”良臣不匡救君過,故將死而不為天所祐。祐音右。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五聲之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此謂先王之樂得中聲,聲成五降而息也。降,罷退。降音絳,下及注同,或音戶江反。彈,徒丹反,又徒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