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以食為天(2 / 3)

在三大營養素中,糖類是人體產熱的主角,人體需要的能量60%~70%來自糖類。我們的一日三餐,主食是糧食,糧食中含有大量的澱粉--糖類,人們膳食中的糖類大大多於脂肪和蛋白質,糖類在人體內轉化的熱能,不僅數量多,而且速度快,脂肪和蛋白質在人體內轉化成的熱能相對比較少。可以說沒有糖(糖類),人就活不了!任何糖類到體內經生化反應最終均分解為糖,除供能外,它還促進其他營養素的代謝,與蛋白質、脂肪結合成糖蛋白、糖脂,組成抗體、酶、激素、細胞膜、神經組織、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質。

4.維生素

維生素也稱維他命,是在20世紀初才發現的營養素,是維持人的生命與健康所必需的有機化合物,人體對它的需要量很少,一天總共不超過200毫克。

維生素的家族很龐大,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維生素有幾十種,又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大類。前者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它們可在體內儲存,不需每天提供,但過量會引起中毒;後者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C、煙酸、葉酸、泛酸等。人體內不能合成維生素或合成量很少,因此必須從膳食中獲得。維生素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機體的構造成分,但膳食中絕對不可缺少,如某種維生素長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謝紊亂,以及出現病理狀態而形成維生素缺乏症。維生素對人體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並不是越多越好,如維生素A、維生素D過多,也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即所謂的維生素中毒。

5.礦物質

礦物質,指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原料,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可幫助調節體內酸堿平衡、肌肉收縮、神經反應等。人體內的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約占體重的4%,大致可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常量元素又稱無機鹽元素,包括鈣、磷、鈉、氯、鎂、鉀、硫等七種,它們既是構成人體組織的基本元素,又是維持體內酸堿平衡、調節各種生理功能的重要元素,共占無機鹽的60%~80%。微量元素包括鐵、銅、鋅、鈷、錳、鉻、硒、碘、鎳、氟、鉬、釩、錫、矽、鍶、硼16種,它們在人體內含量極少,隻占體重的0.01%,可是人體卻不能缺少這些元素,如果缺少,就會影響健康,發生疾病。每種元素均有其重要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元素間又有密切相關的聯係。

6.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類和動物(包括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0%,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化學物質,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小孩體內水較多,成人體內水較少;瘦人體內水較多,胖人體內水較少。水可以促進體內的一切化學反應;轉運生命必需的各種物質及排除體內不需要的代謝產物;通過覺察不到的水分蒸發及汗液分泌散發大量的熱量來調節體溫;關節滑液、呼吸道及胃腸道黏液均有良好的潤滑作用,淚液可防止眼睛幹燥,唾液有利於咽部濕潤及吞咽食物。

纖維素——不可或缺的“第七營養素”在傳統的認識中,將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水和維生素定義為人體必需的六大營養素。現在看來,這樣對營養來界定,顯然不夠全麵。現代醫學營養學已越來越傾向於將纖維素也定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植物性食物中含有一些不能被人體消化酶所分解的物質,它們不能被機體吸收,但都是維持身體健康所必需的,這就是纖維素,或稱膳食纖維。由於對纖維素的重視是在六大營養素之後才有的,所以被國內外醫學和營養學家稱為“第七營養素”。據研究,纖維素具有多種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

1.具有一定的溶水性,能增加糞便的體積和重量,加快腸胃蠕動促使排便,清除體內垃圾。

2.促進雙歧杆菌的發酵作用,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3.有一定的黏度,可形成膠質效應,能降低餐後血糖的升高幅度。

4.吸附膽酸,減少膽固醇的合成。

5.增加腸道內有益菌,促進腸道內有益菌群生長,增強免疫力。

6.防止熱能攝入過多。

7.美容養顏。

膳食纖維(DF)來源相當廣泛,以穀物、蔬菜、水果中含量較多。它對大腸更具有獨特的維護功能,很多文獻都曾報道DF攝入量與大腸癌的發生率呈負相關。美國曾根據蔬菜與水果的攝入量將受調查人群分為4部分,其中攝入量最低人群發生癌症的危險度是攝入量最高人群的兩倍。食物纖維的主要成分是非澱粉的多糖類,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和樹膠。可溶性纖維主要包括果膠、樹膠等,可降低血膽固醇的水平。多項研究結果顯示,可溶性纖維每增加1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平均下降2.2mg/dL。可溶性纖維降低血膽固醇的原理是人體在消化時,肝髒分泌大量的含有膽固醇的膽汁酸,以利於脂肪的吸收,而可溶性纖維就像海綿一樣,吸收大量的膽汁酸,阻止其進入血液,可增加膽酸的排泄。肝髒就是要從血液中“吸取”膽固醇補充到膽汁酸庫中,增加了膽固醇到膽酸的轉換率,從而降低血膽固醇。

營養素的來源與實際需求

應該說,並不是所有食物都具備六大或七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在不同的食物當中的含量中是不一樣的。具體來講:

1.蛋白質。動物蛋白來自於畜禽肉類、魚肉、乳製品、蛋類;植物蛋白來自小麥、黑麥、玉米、燕麥、大麥、小米、食用菌、豆類和堅果等。健康成人每天蛋白質的需要量為35~40克。

2.脂肪。飽和脂肪存在於牛肉、豬肉、雞肉、魚肉、乳製品、蛋類和熱帶可可油等食品中;不飽和脂肪存在於純橄欖油、植物油、花生等食品中。健康成人每天脂肪的需要量為30~40克。

3.糖類。存在於水果、蔬菜、糖、麵粉、奶、小麥、玉米、燕麥和大米等糧食和堅果以及各種穀物中。健康成人每天糖類的需要量為140~170克。

4.維生素。所有食品都含有一定成分的維生素,其中水果和蔬菜的含量最高,如胡蘿卜、菠菜、蘑菇、蛋、奶、酵母、麥芽、檸檬、橙子、菠蘿、甜瓜、番石榴,以及魚肝油和蛋黃。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維生素A需要量為1000~1300國際單位,來源於動物肝髒、魚肝油、蛋黃及黃綠葉蔬菜中;維生素B1需要量為0.6~0.7毫克,來源於豆類、粗糧,如米糠、麥麩中;維生素B2需要量為0.6~0.7毫克,來源於乳、蛋黃、肝、綠葉蔬菜中;維生素C需要量為30~35毫克,來源於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維生素D需要量為400國際單位,主要食物來源有魚肝油,照射陽光有利於皮膚中的物質轉化為維生素D。

5.礦物質。所有食物中都含有少量的礦物質,水果和蔬菜的含量最高。對人體最重要的礦物質是鐵、鈣、磷、銅、碘和鉀,礦物質主要存在於奶、乳酪、奶油、魚肉、西紅柿、菠菜、牛肝和黃油中。健康成人的每天鈣需要量為600毫克,來源於乳類、蛋類、魚、豆、蔬菜;如果攝入鈣太少,尤其是婦女,會得骨質疏鬆症。那些極有可能患骨質疏鬆症的婦女,比如體形消瘦的、有煙酒嗜好的、有骨質疏鬆症家族病史的,每天至少要攝入1000毫克的鈣;每天鐵需要量為10毫克,來源於肝、蛋黃、瘦肉、綠葉菜及豆類;每天鋅需要量為10毫克,來源於動物性食物以及花生、蠶豆、豌豆等;每天碘需要量為70微克,來源於海產食品、碘化鹽;鉀的主要食物來源有玉米、小米、豆類、芹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