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陝北資源概況(1 / 2)

我們麵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由於資源的有限性、區域性和整體性特征使得在資源開發和管理過程中對為誰開發,什麼時間開發,什麼地點開發和由誰來開發這些問題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為誰開發講的是如何更好地滿足目標消費者或顧客群需求的問題。什麼時間開發與資源的“三性”有關,基於其有限性而考慮可持續開采,基於其區域性而考慮中央與地方合作,基於其整體性而考慮管理要素的高度整合;另一方麵也說明資源性企業產品受市場供需的強烈影響。什麼地點開發是由資源的區域性特征決定的。由誰來開發則是一個典型的組織管理問題。如何科學合理地解決好這些既具有回歸性又有相關性的問題,對陝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現階段和中長期來看都有著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義。在這一章裏我們重點介紹和研究陝北產業結構、資源性企業的發展和資源性企業管理的特征。

一、陝北資源排名及總儲量

陝北地區主要指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地區和榆林地區。陝北資源總量排名按2005年統計資料顯示,煤、石油、天然氣、鹽礦、鐵礦分別占全國排名和西部排名。

陝北地區煤炭擁有量在全國和西部地區均排在第三位;其鹽礦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鹽礦,石油、天然氣和鐵擁有量也在全國儲量中排在前列。

二、分地區資源儲量

煤炭、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三大支柱性自然資源,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由於能源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隨著開采時間的拉長,儲量越來越少。如何科學合理地製定開發規劃,如何處理好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陝北地區總麵積80100平方千米,含煤麵積約3萬平方千米,截至2003年底探明煤炭資源儲量1400多億噸,預計總量近3000億噸(主要為侏羅紀煤,其次為三疊紀和石炭二疊紀煤)。目前已探明煤炭儲量2300億噸,預計遠景儲量將達到6000~10000億噸,是我國已探明最大的含硫量低、熱值高的產煤區,占全國已探明煤總量的30%左右。陝北地區煤儲量之大、質量之優,堪稱世界之最。也正是由於蘊藏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因而陝北地區號稱為中國的“科威特”。

靖安油田是長慶集團三大支柱油田之一。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勘探開發至今,勵精圖治,艱辛探索,業已探明含油麵積近400平方千米,石油儲量達3億噸。靖安油田位於陝西省北部,1983年勘探,1995年投入正式開發。目前已探明含油麵積達400多平方千米,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億多噸。長慶采油三廠在靖安油田開發建設中采用區塊整體壓裂、同期或先期注水等10項技術,形成了“防蠟、防垢、防氣、防磨、防腐、降低井口回壓”的“五防一降”井筒管理技術,探索出了“合理、優質、高效”的靖安油田開發模式。2002年年產達到200萬噸,成為公司目前主力大油田之一。靖安油田五裏灣一區被中油股份公司授予2001年高效開發新油氣田項目獎,靖安油田地麵建設簡化工藝技術被授予先進開發技術獎。安塞油田位於陝西省延安地區境內,分為王窯、坪橋、侯市、杏河、招安、譚家營等7個開發管理區,儲層埋藏深度為400米~1600米,有效滲透率0.49毫達西,是國內外罕見的“低滲、低壓”的特低滲透油田,主要區塊由長慶采油一廠管理,2002年踏上了年產200萬噸的步子。在安塞油田的勘探開發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長慶特色的提高單井產能、提高采收率、提高整體開發效益的三大係列三十多項配套技術,其中最係列化、最成熟的叢式井鑽井工藝技術、壓裂改造技術、優化射孔工藝技術、注水開發技術、機械采油技術、動態檢測技術、油氣優化等新工藝及配套技術,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譽為“安塞模式”,在全國推廣。截止2005年底,安塞油田已探明含油麵積600平方千米,探明地質儲量3.7億噸,年生產能力150萬噸以上,已累計生產原油1000多萬噸。靖邊安塞油田對陝北革命老區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