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陝北資源性企業環境汙染現狀(1 / 3)

一、陝北資源開發與環境汙染

陝北煤炭資源分布於榆林市府穀、神木、榆陽、橫山、定邊、靖邊等縣(區),總麵積27140平方公裏,存儲量1460億噸,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石油主要分布於延安市誌丹、吳起、安塞、延長4縣和榆林定邊縣,已發現12個油區,石油探明地質儲量11111億噸,剩餘可采儲量1137億噸,居全國第十位。同時在陝北中部5萬平方公裏的範圍內,發現了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是目前我國陸上最大的整裝氣田,在陝北共探明天然氣儲量5858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榆林市靖邊縣與橫山縣。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資源優勢決定了陝北的經濟發展注定要以非再生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作為核心。自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石油、煤炭、天然氣大規模開發以來,不但成為陝北的支柱產業而且帶動了運輸、化工和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正在規劃的陝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可謂找準了該地區的產業發展方向,有助於發揮其比較優勢,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麵發展。

但是,陝北能源重化工基地處於我國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資源的非再生性加上該地區生態環境的極度脆弱性,使得資源開發利用中伴隨著巨大的價值損失。若這些損失不能通過順暢的渠道得到補償,那麼非但礦山企業目前的繁榮與效益不能持久,而且後代的生存與發展、所在地下遊企業與居民的生產生活都將受到嚴重威脅。

在陝北資源開發過程中,一些企業環境觀念淡薄,環保意識低下,隻注重產量和經濟效益,忽視了環境投入和治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一些企業存在對環境保護工作重視不夠,一些基層環保部門監管不力的現象,環境管理相對滯後;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等,陝北地區環境汙染十分嚴重。劉治國等采用條件估值方法(Contingentvaluation method,簡稱CVM)研究陝北地區居民對當地生態環境存在價值的支付意願(Willingness to pay,簡稱WTP),以得到陝北地區非再生能源資源開發的環境破壞損失價值。他估算出陝北每年因為非再生能源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價值在27697.48萬元至57810.84萬元之間,約占當地GDP的1.01%~2.11%。如果以生態恢複周期為20年計算,陝北地區非再生能源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價值在553949.5萬元至1156217萬元之間。

二、陝北石油與天然氣開發造成的環境汙染

石油與天然氣開發中對環境產生擾動的可能環節(產生的汙染源)有:

(1)資源勘查工程階段:地表植被破壞、野生動物受擾動、施工中作業車廢氣排放。

(2)鑽前工程階段:地表植被破壞、地形地貌受擾動、野生動物受擾動。

(3)鑽井工程階段:鑽井泥漿排放、鑽井廢水排放、噪聲與振動、鑽機與車輛排氣、岩屑粉塵排放、潛水層及地下水被擾動。

(4)完井工程階段:施工中的廢水與殘液排放、作業機組排氣、噪聲與振動。

(5)井下工程階段:殘液(酸、堿)排放、洗井廢水與地層水排放、固體廢棄物(支撐劑)處理、作業機車排氣、噪聲幹擾。

(6)建井安裝階段:作業車排氣、工作中產生的油汙及廢棄物。

(7)油(氣)井生產階段:動力配置排氣、油層水排放、油層溶解氣排放、生產中的廢水及固體廢棄物(如汙油、汙蠟等)、生活垃圾。

(8)油(氣)集輸階段(包括單井集輸、管線集輸、選油站、集輸站):選油站、集輸站原油脫水所得礦化水的處理、廢液與汙水排放、固體廢棄物、“跑、冒、滴、漏”的影響、生活垃圾。

(9)煉油廠加工原油、天然氣淨化階段:煉油廠生產中的廢液、廢氣與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淨化場含硫廢氣、淨化廠汙水。

(10)配氣總站:生產中的“跑、冒、滴、漏”、生產與生活垃圾。

石油與天然氣開發對環境的影響表現如下:

一是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1)生產中排放的顆粒物對大氣環境的影響。生產中排放的微塵懸浮於空氣中,即增加了大氣環境中TSP(總懸浮顆粒物)的含量,也容易被人吸入肺中,危害人身健康。

(2)生產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對大氣環境的影響。這些硫氧化物腐蝕性較大,它刺激人的呼吸係統,二氧化硫還有促癌作用。

(3)生產中排放的碳的氧化物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一氧化碳能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使血液中缺氧,導致頭痛暈眩,心髒過度疲勞,終至死亡。

(4)生產中排放的氮氧化物對大氣環境的影響。鑽井時和氣田開發過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具有腐蝕性和生理刺激作用,能引起急性呼吸道病變。

(5)生產中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油氣田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汙染物(C1~C4的烴類揮發物)中的碳氫化合物能生成有害的光化學煙霧,還會產生甲醛刺激眼睛。

二是對地表水與地下水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