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煤炭開發造成的環境汙染
能源開發加劇了陝北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損失驚人。據有關部門統計,神府煤田在開礦及鐵路建設中,礦區環境代價一期為3680萬元,二期為3819.6萬元,采煤生產過程中每年環境損失達4000多萬元。煤炭開發造成的環境汙染表現為:
(一)礦山三廢汙染
自非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以來,榆林地區11條主要河流有9條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窟野河水體中總懸浮物比開發前增加93倍,神木、府穀等6縣飲用水源的水質已嚴重超標。燃煤、煉油、煉焦是大氣的重要汙染源。據監測,榆林地區大柳塔鎮一個時期大氣中氮氧化物、懸浮微粒、二氧化硫三項主要汙染指標,分別是煤田開發前的4倍、17倍和24倍,懸浮微粒日均濃度超過國家二級標準57.9倍。通過實測,神東煤田因采礦而產生的鬆散堆積物共1391.77×104立方米,占用和破壞大量土地。煤炭資源開發區的環境汙染問題也相當突出。據悉,煤礦井下湧水,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放,造成土地、河流的嚴重汙染。由於運煤道路煤炭拋撒形成二次揚塵汙染,道路兩側100米範圍內土地已不能耕種。煤矸石大量外排,不僅占用大麵積土地,而且造成了大氣環境的嚴重汙染。
(二)加快土地鹽堿化、荒漠化趨勢
神府煤田開發以來,人為破壞地表植被26.6萬畝,侵占農田9.4萬畝。開礦導致沙漠化麵積為自然發展速率的1.56倍。資源開發過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壞的速度比治理進度快得多。據統計,僅陝京、陝寧(夏)等四條天然氣輸氣管線鋪設破壞植被麵積就達100平方公裏。近年的衛星遙感資料查明,受礦業開發影響,地處陝北毛烏素沙漠前緣的榆神府礦區的沙生植物已大麵積枯死、植被覆蓋率減少、起沙風速顯著增加、土地風蝕率增加、土地荒漠化趨勢加快。目前,該地區的沙化土地正以每年0.5%的速度遞進向東南擴展。該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土地沙化、荒漠化的麵積已超過4萬平方公裏,占全區麵積的80%以上。
(三)地質災害頻生
陝北許多開采較早的煤礦已出現地麵塌陷、地裂縫。神木縣的淺煤層采用的是大型機械化方式開采,看似先進,但因為回采率高,更容易造成地表塌陷,且塌陷之後很難恢複。在沿溝道河道兩岸采挖煤炭時,直接破壞了邊坡穩定性,加之大量的廢石棄渣亂堆亂放,極易誘發河岸及上部覆蓋沙層塌落和岩崩。烏蘭木倫河河床上礦點密布,800多米寬的河床被傾倒的棄土棄渣占去90%,有些河段已不足百米寬,嚴重阻礙正常排洪。1988年修建的大柳塔公路橋4米多高的橋墩被掩埋,泄洪能力由每秒11700m3降至7000m3,防洪能力降低40.2%。地麵塌陷誘發多起地震。目前,榆林一半以上的國土麵積處在開發中,局部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形勢嚴峻。首先是地麵塌陷,僅神華集團采煤形成的塌陷區已達27.7平方公裏。據陝西省地震監測局監測,近年神府煤田塌陷已誘發多起地震,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構成嚴重威脅。目前,塌陷區已有1058間房屋受損,900多戶2600多人生活受到影響。資源開發還引發了山體崩塌、滑坡,加劇了區域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災害頻繁發生。
(四)水位下降部分地區出現用水危機
在神府礦區,煤炭開采區的地下水位下降也非常嚴重,采空區下降8米-12米,采空區附近下降3米-5米,地下沙層中的水大量流失。由於陝北地區的河流主要靠沙層水補給,大量煤炭開發導致許多河流幹枯斷流。開發前,全市擁有大小湖泊869個,現在僅剩79個,濕地大麵積萎縮使生物多樣性銳減。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以來,市內大量的地下水被疏幹,水資源分布時空發生很大變化,這種人為改變大自然的行為已經遭到自然界的懲罰。據調查,神木縣境內已有十多條溪流斷流,黃河重要支流窟野河每年斷流時間達2/3以上,礦區一些地方群眾生產生活出現用水危機,有的老百姓甚至要到十幾裏外拉水維持生計。陝西最大的內陸湖紅堿淖近年水位下降了3米,湖麵每年平均退縮6000畝,湖水麵積由以前的10.5萬畝縮減為目前的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