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今日開幕(1 / 3)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今日開幕

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即將於20號至23號在北京召開,這屆全會主題聚焦依法治國,是首次以此為主題的中央全會。

以往的中共四中全會多聚焦於黨風建設,分析認為這一屆選擇依法治國為主題,反映出執政黨在全麵深化改革關鍵時期的重大政策考量,依法治國是保證改革能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通過完善法治、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來更好深化改革,實現改革目標。新一屆領導集體上任後高壓反腐,大力簡政放權,並通過懲治和改革,解決日益突出的司法不公問題。相信在此次全會上,當局將提出更為具體有效舉措。

新華社19日刊發《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述評》,以下為全文:

金秋十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大幕將啟。“依法治國”,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征,第一次鐫刻在黨的中央全會的曆史坐標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緊緊圍繞“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這一全黨作出的戰略抉擇,高揚法治精神、發展法治理論、運用法治思維、創新法治方式,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既是對我們黨法治思想、法治實踐的總結,更將掀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嶄新一頁。

依法治國,中國共產黨人的時代命題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全麵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麵推進依法治國。”

法治,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艱辛探索。

法治,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曆史的演進為中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開啟了時間窗口——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從“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理念”到“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從“法律要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到“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從“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到“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一係列重大思想重要論斷,一係列關鍵部署核心舉措,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指明了方向,為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時的中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表”已進入倒計時,而經濟社會發展則麵臨許多新形勢新課題——

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必須通過法治克服短期化、功利化傾向;改革進入“深水區”,必須通過法治形成更加規範有序推進改革的方式;社會進入“轉型期”,必須通過法治化解當下社會問題複雜性與應對方式簡單化之間的矛盾……

“時代已經給出命題,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邁過前進道路上的溝溝坎坎,考驗著新一屆黨中央的智慧和魄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所所長李林說。

黨的十八大之後不久,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製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高度,鮮明提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重要思想。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執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的基本準則;法治國家是主體,法治政府是重點,法治社會是基礎。”國務院法製辦副主任袁曙宏指出,總書記提出的“兩個堅持”是建設法治中國的總布局。

在這一總布局的架構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一係列理論闡述,不斷豐富和完善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