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今日開幕(2 / 3)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必須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發展人民民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這些重要論述,既有對多年來黨的治國理政思想的一脈相承,又有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的創新發展,為新時期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指明了前進方向。

“我國經濟社會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法治意識和權利意識日益增強,再像過去那樣運用權力思維、行政思維甚至人治思維來管理國家和社會已經不行了。”袁曙宏說。

時代呼喚依法治國,群眾期盼依法治國。

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直麵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積極回應群眾呼聲,對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麵部署——

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係統性。”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堅決整治以權謀私、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問題,嚴禁侵犯群眾合法權益。”

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誌的反映,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黨的政策是國家法律的先導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據和執法司法的重要指導。”

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全麵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建設,提高反腐敗法律製度執行力,讓法律製度剛性運行。”

專家指出,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既有理論層麵的深邃思考,又有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方麵的具體部署,展現出係統推進、重點突破的態勢。

依法治國,中華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全麵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指引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向著製度化、法律化不斷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向縱深發展。我們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不斷提高,良好的法治環境正在形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麵深化改革的號角。如何處理深化改革所必需的“破”與法律規定上“立”之間的關係,成為檢驗執政者依法執政、依法治國的一個風向標。

2014年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強調,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對相關立法工作的協調,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

海外媒體評價說,法治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文明的標誌,也是改革成功與否的界限,正如習近平所言,凡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形成以後,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總體上已經有法可依。“全麵深化改革,首先要求堅持依法辦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闞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