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土地廟(1 / 1)

長治市當地有句俗話“廟小神靈大”,這話還真是說得有道理。在襄垣縣北底鄉東岸底村就有這樣一座小廟,俗稱“土地廟”。別看這座廟小,可小得有靈性,小得大有說處。今天這個故事就來說說這個小小的土地廟。

這座廟坐北朝南,東西長14.5米,南北寬13.2米,占地麵積約為191平方米,創建年代連當地人也記不清了,隻知道現存建築為清代。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現存山門、正殿、兩側為東西耳殿、東西廂房。正殿石砌台基,高1.5米,麵寬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梁架為五檀前廊式構架,通簷用三柱,後牆置龕,供神像。

這座土地廟供奉的是誰呢?說來連當地人也大都不信,它供奉的是唐代大文豪韓愈。一個名氣如此大的文豪,為什麼屈尊這個小小的土地廟呢?傳說韓愈因文章絕倫,受到上天玉帝喜愛,於是,一高興就把他召到天庭,封為眾神之師。從此,韓文公就在天宮當起了講學先生,每天都給眾位神仙說文解字。眾神仙無論尊卑,都對他非常尊敬,張口老師、閉口先生,三叫兩叫,竟然把他叫昏了頭,得意忘形,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他慢慢地發現,這天上和地上一樣,也有很多不公平的事,玉帝也和人間的皇帝一樣,也有偏聽偏信、忠奸不分的毛病,就忍不住牢騷滿腹,今天寫個奏折,明天送篇表章,專挑天庭的毛病,專說難聽的話。玉皇大帝覺得很丟麵子,就暗暗罵道:“好你個韓愈,不就會寫幾篇文章嗎,有啥了不起的。”但又覺得懲罰他吧,找不到借口,何況還是自己一手捧上去的。怎麼辦?那就幹脆冷落他吧。

韓文公自認為是玉皇大帝的紅人,見冷落了心裏也怪難受的,忍不住心煩意亂起來,特別是一到晚上,獨自身處一室的時候,就越發思念自己的老伴了,想當初夫唱婦隨,形影不離,那是何等的溫馨甜蜜啊,如今自己成了神仙,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真是一肚子憋屈無處可訴。韓文公凡心一動,忙找到他侄子韓湘子,大發一頓牢騷。韓湘子苦笑道:“叔啊,你這老毛病得改改了,在凡間遭貶,到了天上又受到冷落。這不都是吃了筆頭子的虧?如果你的文章粉飾太平、附庸風雅,你不就立即成了天上的大紅人了。實話對你說吧,人間的你已經死了,我嬸娘也因哭你氣絕身亡了,來到天上隻是你的魂啊!”韓文公一聽,大怒道:“你胡說,我走的時候你嬸娘還活蹦亂跳,咋會這麼快就死了?”韓湘子道:“你忘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你已經來了半個月,地上已經過了整整過了15年了,你和我嬸娘墳頭上的草都長高了。”

聽了侄兒韓湘子的話,這韓文公更是堅定信念非走不可了。韓湘子也拗不過他,隻好同意他回到人間。可韓湘子公務在身,隻把他送到南天門說:“一定要記住,萬一沒處安身,就遇紅門而進。”韓湘子所說的紅門,就是指土地廟的山門,因為隻有這些山門才被漆成紅色。他想著韓文公脾氣倔強,不適合當天神,回到人間當個“土地神”也好。

可誰知韓文公年老耳背,把“紅門”聽成了“逢門”,出了南天門,便是故鄉地界,街市上滿眼盡是生人。他高興地大聲叫喊,可人家誰都不看他一眼,這時的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真的成了一縷遊魂,人們既看不到他的身影,也聽不到他的聲音了。隨著一陣清風,他飄到了荒郊野外,忽然聽到一陣鞭炮響,抬頭一看一座大墓前麵跪了黑壓壓一片人。再細看,那通高大的墓碑上寫著七個大字:韓文公夫婦之墓。韓文公一見碑文,不覺痛斷肝腸,大哭道:“老婆子啊,怨我晚回來一步。”

正當他感歎不已時,忽聽頭頂一聲霹靂,大雨將至,人們四散奔逃,找地方避雨。這時,韓文公也急了,自己可到何處安身呢?他忽然想起侄兒交代的“逢門而進”的話,正好看見路邊有一座二三尺高的小廟兒,就一頭紮了進去。誰知這是一座小土地廟,他一進去靈魂就附在了神胎上,成了土地爺了。他孤零零地無所事事,又忍不住思念起老伴來,不由得老淚縱橫,痛哭失聲。他這發自肺腑的悲哭聲,驚天地泣鬼神,連玉皇大帝在淩霄寶殿也坐不安穩了,忙寫了一道手諭,命韓湘子去地府接她嬸娘的亡靈,送到韓文公身邊。

從此,土地爺也就有了土地奶奶做伴,他們朝夕相伴,形影不離,也就有了東岸底村這座小小的土地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