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詩(1 / 3)

天賜白

賜白,本駿馬名。

如詩序所雲:北宋神宗趙頊元豐五年(1082),朝廷派遣給事中徐禧,於五月在今陝西米脂與靖邊、橫山三縣交城處構築永樂城,與西夏對壘。五月九日,西夏大軍三十萬圍攻永樂城,北宋軍同西夏激戰十餘日,宋軍潰敗,永樂城陷。守將王湛、曲真(珍)夜縋城逃出。曲得以白馬馳去,因以得脫。曲珍名此馬曰“天賜白”。元豐二年進士蔡肇得知這件事後,邀曲珍一同賦詩記敘。

永樂城陷,獨王湛、曲真夜縋以出。真持木為兵,且走且敵,前陷大澤中。顧其旁有馬而白,暫騰上馳去,五鼓,過米脂城,因以得脫。真名其馬為“天賜白”。蔡天啟得其事於西人,邀餘同賦。

君不見書生亂羌勒兵入,羌來薄城束縛急。

蚫丸飛出辭大家,帳下健兒紛雨泣。

鑿沙到石終無水,擾擾萬人如渴蟻。

挽蚭竊出兩將軍,虜箭飛來風掠耳。

道旁神馬白雪毛,噤口不嘶深夜逃。

忽聞漢語米脂下,黑霧壓城風怒號。

脫身歸來對刀筆,短衣射虎朝朝出。

自椎雜寶塗箭瘡,心折骨驚如昨日。

穀城魯公天下雄,陰陵一跌兵力窮。

舟不渡謝亭長,有何麵目過江東。

將軍偶生名已弱,鐵花暗澀龍文鍔。

縞帳肥芻酬馬恩,閑望旄頭向西落。

序主要寫永樂城陷後,曲珍縋城脫逃遇白馬的情景。並受蔡天啟之邀,同賦詩記敘這件事的情況。

永樂城陷——元豐五年五月,因給事中徐禧不聽王湛、曲珍多次獻計,終致城陷失敗。

獨王湛、曲真(珍)夜縋以出——出:唯獨,獨自。夜縋以出:乘夜以繩子拴住自身從城上下來逃出。王湛、曲珍:均永樂城守將。曲珍字君玉,隴幹人。寶元(宋仁宗趙禎年號1038-1039)、康定(宋仁宗趙禎年號1040)間,西夏多次入寇,珍諸父糾集族黨防禦,敵不敢犯,雄震邊關。後因戰功擢鄜延鈐轄,進副總管,拜懷州防禦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徐禧城永樂,曲珍以兵從,屢次獻計“追殺”西夏兵,“請自居守”,“檄諸將促戰”,“欲乘”西夏兵“未集擊之”,請“潰圍而出,使人自求自生”……均遭徐禧拒絕。“數日城陷,珍縋而免”,“坐貶皇城使”。(詳見《宋史》本傳。)

真(珍)持木為兵,且走且敵,前陷大澤中——曲珍縋城而出後,手持木棍為兵器,與敵人且戰且走,再往前就會陷入澤(聚水的窪地)中。

顧其旁有馬而白,暫騰上馳去,五鼓,過米脂城,因以得脫——寫曲珍在萬分危急之下,看見澤旁有一匹白馬,突然躍上馬背飛馳而去,五更時,過米脂城,才得以逃脫。有馬而白:強調白色的馬。暫:突然,忽然。《史記·李將軍列傳》:“廣暫騰而上胡兒馬。”暫猶猝也。五鼓:猶五更(ɡēnɡ)。舊時自黃昏至拂曉一夜間分為五段,謂之“五更”。又稱五鼓、五夜。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漢魏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雲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雲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更,曆也,經也,故曰五更爾。’”序中五更天將明之時,即第五更時。因以:猶這才。脫:脫身;逃脫。脫離險境。

真(珍)名其馬為“天賜白”——曲珍給這匹馬起名為“天賜白”。與上文“有馬而白”呼應。亦見對馬的救其脫險永誌不忘,珍愛至極。

蔡天啟得其事於西人,邀餘同賦——蔡天啟:名肇。潤州丹陽人。能文,最長歌詩。初事王安石,見器重。又從蘇軾遊,聲譽益顯。第進士,累官至提舉永興路常平。徽宗時,入為戶部,兼修國史,後拜中書舍人,知明州,提舉洞霄宮。西人:西部邊陲人士。餘:第一人稱。曲珍自謂。同賦:一同記述這件事。

君不見書生碢羌勒兵入,羌來薄城束縛急——書生:指徐熹。宋神宗後期屢次對西夏用兵,攻城略地常常重用文臣而輕視武將,往往導致失敗。這次意欲消滅羌人,讓徐禧帶兵進入永樂城。羌人進逼圍困永樂城。碢(juān):消滅,削除;鏟除,除掉。羌:羌人,西羌。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甘肅、青海一帶。秦漢時,部落眾多,總稱西羌。以遊牧為主。後與西北地區漢族融合。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四川參加全國古籍出版社年會,參觀九寨溝、鬆潘風景區,路過米亞羅時,見到羌人,身著一件黑衣棉長袍,沒有蒙族那樣鑲嵌花邊的習俗。詢問當地人,說是羌族人。不知確否?勒兵入:帶兵進駐。文中指西夏人。勒,親率,帶領。薄:逼近,靠近。束縛:纏束,捆縛。詩中猶圍困、圍攻。急:猶危急、猛烈。

蠟丸飛出辭大家,帳下健兒紛雨泣——蠟丸:用蠟密封的奏章、書信成蠟丸,以保密防潮濕。這種臘製的丸狀物,在古代常用以內藏文字,以傳遞秘密書信、文件、奏折、命令等,故又稱“蠟彈”。《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二年》:“又為蠟丸,從水竇出入,與兄元珣謀議。”胡三省注:“臘丸者,臘彈書也,作書以臘丸其外。”故又稱“蠟丸書”,指封在蠟丸中的密件。飛出:指迅速傳遞或傳送出去。詩中指彈射出去。辭:猶告訴、告知;辭別、告別。大家(jiā):宮廷大臣或皇後對皇帝的稱呼。不能讀大家(ɡū)。古籍中大家(ɡū)即大姑,古代對女子的尊稱,或婦稱夫之母。帳下健兒:指軍營帳中的將士。紛雨泣:猶言帳下健兒哭泣淚如雨水紛紛落下。表現將士赴死的決心。

鑿沙到石終無水,擾擾萬人如渴蟻——寫環境的惡劣。戰士無水喝,亂成一片。永樂城依山但不傍水,徐禧不聽王湛、曲珍多次相勸,一意孤行,堅持築城。結果被敵圍困,故有“鑿沙到石終無水,擾擾萬人如渴蟻”之歎。擾擾:紛亂、煩亂的樣子。蘇東坡《荊州》詩其四有“百年豪傑盡,擾擾見魚碔”。萬人:無具體所指。形容人之眾多。渴蟻:形容因無水而焦渴的蟻群,亂成一團。

挽竊出兩將軍,虜箭飛來風掠耳——挽(ɡēnɡ):拉挽著大索。本作,粗繩索。竊出:暗地裏出來。兩將軍:指王湛、曲珍。虜:指敵人、敵虜。宋劉克在《軍中樂》詩:“自言虜畏不敢犯,射麋捕鹿來行酒。”詩中虜指西夏軍隊,有蔑視的意思。掠:輕輕擦過;拂過。

道旁神馬白雪毛,噤口不嘶深夜逃——白雪毛:形象神馬白如雪,與序中“有馬而白”呼應。噤口:閉口不言、不叫。宋梅堯臣《九月十八日山中見杜鵑花複開》詩“春鳥各噤口,遊子未還家。”形容馬似乎也通人意,怕驚動敵人不鳴不叫,乘夜深而遁逃。寫逃亡中奇遇。

忽聞漢語米脂下,黑霧壓城風怒號——詩中省卻“夜逃”經過。人不言、馬不叫,經過一夜逃遁,忽然聽見有人說話,才發現已逃到米脂城下,當時形勢也很緊張——“黑霧壓城風怒號”。“黑霧”句很容易讓人想到唐李賀《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景象。不僅“黑霧壓城”,而且“風怒號”,更見天氣之惡劣,形勢之嚴峻。號(háo):形容大風發出巨響。詩中描寫急風呼嘯聲。

脫身歸來對刀筆,短衣射虎朝朝出——上句寫受審,下句寫賦閑安養朝朝遊獵練武。脫身:指從永樂城縋城逃回。刀筆:刀筆吏之省稱。指以筆為刀置人於死地的法官或訟師。短衣:短裝。本古代平民、士兵所。詩中猶趙武靈王“胡騎射”的短衣。後襟較短,便於騎馬射獵。曲珍逃回後被朝廷罷為閑職皇城使。射虎:《史記·李將軍列傳》、《三國誌·吳誌·吳主傳》及《劍南詩稿》卷三《畏虎》、《書事》等詩文中分別記述有李廣、孫權、陸遊射虎事。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氣。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詞有“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詞其二“插架牙簽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須不?”朝朝(zhāozhāo):天天;日日。每天。

自椎雜寶塗箭瘡,心折骨驚如昨日——椎(chuí):一種椎擊的工具。詩中猶自己用椎打擊、撞擊。雜寶:猶多味藥材。心折骨驚:謂內心極度驚駭。南朝梁江淹《別賦》:“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是對永樂激戰的回憶。至今記憶猶新,如同發生在昨天。

穀城魯公天下雄,陰陵一跌兵力窮——穀城魯公:公元前202年劉邦以魯公封號葬項羽於穀城山(又名黃山,在今山東省平陰縣之西南)。詩中以借指曲珍。陰陵:春秋楚邑。項羽兵敗後迷失道處。漢置縣,故城在今安徽定遠西北。跌:本失足。比喻犯過失。詩中猶言一次挫敗、一次挫折。兵力:軍隊之實力。宋司馬光《涑水紀聞》卷十一“其城寨內兵力單弱,必不敢出城,不過自守而已。”

碝舟不渡謝亭長,有何麵目過江東——用項羽烏江自刎典故。《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垓下戰敗,“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碝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裏,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乃自刎而死。”碝(yǐ)舟:停泊船隻,移舟靠岸。亭長(zhǎnɡ):戰國時,國與國之間為防禦侵犯,在邊境設亭,置亭長。秦漢之際,在鄉村每十裏設一亭,置亭長,掌治安、捕盜,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滿者充任。另外“都亭”、“門亭”亦設“亭長”。東漢後漸廢。《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泗水亭長。”張守節正義雲:秦法,十裏一亭,十亭一鄉。亭長,主亭之吏。詩中以項羽借指曲珍。

將軍偶生名已弱,鐵花暗澀龍文鍔——將軍:指王湛、曲珍。偶生:言其偶然逃生。弱:猶削弱。鐵花:猶鐵鏽。暗澀:形容暗淡而無光彩且又板滯。宋張元〔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謾暗澀,銅華塵土。”龍文:龍文劍。晉張華《博物誌》卷六:“幹將,陽,龍文;莫邪,陰,漫理。”後因以稱寶劍曰龍文劍。北周庾信《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灰,龍文折柱。”倪璠注雲:“龍文,劍名。”鍔:刀劍的刃。以刀劍喻人,意思是曲珍如同刀劍生鏽,毫無用武之地。